1927年毛主席被捕后押去处死路上,靠几十银元脱身,后被农民搭救

史海任我行 2024-08-03 18:17:36

对于江西省铜鼓县排埠镇的农民陈帷德来说,1927年9月9日这一天,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如果一定要说这一天和其他日子有何不同,那就是这一天,从山上打柴回来的他,非常懊悔自己为着要多砍一点柴,在一棵歪脖松树上耽搁了太多时间。

当陈帏德好不容易赶到山下一处高地的时候,暮色越来越浓,他脚下灰白色的羊肠小道,愈发模糊起来。陈帏德顾不上休息,只想早一点回到家里去,他不想让妻子担心。

正埋头赶路,冷不防一个年轻而疲惫的陌生声音,突然在陈帏德的耳畔响起。陈帏德吓了一大跳,立刻抬起头来,这才看到一个高个子年轻人模糊的轮廓。

只见这年轻人一面向他靠近,一面客客气气问道:“老哥,能不能给我指点一下去铜鼓县的路?”

陈帏德见状,先是放下肩上的担子,然后借着昏黄的暮色,仔细打量起眼前这个向他问路的年轻人来。

只见这人三十上下的年岁,一头齐耳的蓬乱长发,穿一件白线褂子,一条白细布长裤,那白裤白褂上沾满了泥污和浑浊的水渍。最令陈帏德惊讶的是,这年轻人竟然还打着赤脚,那脚上也是沾满泥污。

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一脸的狼狈疲倦,陈帏德不解地告诉他,“这里就是铜鼓县附近了啊”,同时在心里想着,这人一定是外地人。

于是不禁问道:“你这是咋了?怎么跑到这山坞里来了?”

年轻人见问,立即委屈地解释道,自己是安源煤矿的采购员,今天要去铜鼓县采买东西,却在半路上莫名其妙被清乡团当做共产党给抓了起来。临近天黑时,才好不容易逃了出来。

“这帮混蛋!”陈帏德听到“清乡团”三个字,就来气。因为当时国民党在各地安插的清乡团,动不动就抓人,看谁不顺眼,就说是共产党,不由分说就给你抓起来,然后,他们就去上头领赏钱。

当地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

一听对方是痛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淳朴乡民,年轻人放下心来,立即从身上摸索出两块银元,郑重地交到陈帏德的手上,诚恳地请求道:“这里有两块银元,请你帮我买一双草鞋,一把雨伞,然后给我带路,带我去铜鼓县。”

陈帏德听罢,很爽快地答应了。这一夜,陈帏德不但帮这个年轻人买来了他要的东西,还将他带到家中,留宿一夜。第二日,亲自将他送到去往铜鼓县的路口,才和他依依惜别。

此时的陈帏德,以为这年轻人真的只是安源煤矿采购员,却怎知,这个年轻人真实的身份是中共湖南前委书记,中央候补委员,更是秋收起义的领导者,他就是年轻的毛泽东。

陈帏德更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一热心之举,会让毛主席记之不忘,一直称他为“救命恩人”。

那么,1927年9月9日这一天,毛主席为何会孤身一人流落到此呢?

三人行

八七会议召开后,筹备举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重要任务就落到了毛主席的肩上。为了能够顺利举行起义,毛主席于这一年的8月18日,主持召开了会议。在大会上,毛主席制定了详细的秋收起义计划,并确定将9月9日作为起义的发动日。

数日后,毛主席出发前往江西安源,具体安排起义相关事宜。

在安源张家湾路矿工人子弟学校,毛主席主持召开了军事战略会议。在会议上,毛主席和与会人员经过充分讨论,最终确定了起义的行动路线、起义口号、指导方针及具体行动策略,还设计确定了镰刀、斧头图案的工农革命军军旗。

会议结束后,心情激动的毛主席更是挥笔写下《西江月》词。“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9月7日,毛主席决定从安源出发前往铜鼓县,那里,是两湖起义总指挥部,毛主席准备去那里和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商讨起义的具体安排部署。

为顺利到达铜鼓县,毛主席和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铜鼓县委刘建中、周克明及安源党员易子义等人结伴而行。

为了确保此行万无一失,毛主席身穿白线褂、白细布长裤,足蹬圆口黑布鞋,将自己扮成安源煤矿采购员张先生,潘心源则扮成富商,易子义是普通人打扮,三人同行。

刘建中和周克明则打扮成走街串巷卖东西的挑担小贩,在前面带路,遇到岔路口,就暗地摆上路标。

五个人按照事先的约定,前两天顺顺利利赶路,起早歇晚,一路平安。

谁知到了9月9日这一天,在从安源前往铜鼓县的路途中,有一三岔路口,由于走在前面的刘建中、周克明两人留下的路标被大风吹走,移动了位置,导致随后行至此地的毛主席等人,见到路标后,直接走上了一条通往张家坊的岔路。

走这条路,也可以到达铜鼓县,但是此地临近浏阳县,浏阳县是共产党活动频繁的重点地区,国民党在此地的盘查非常严格,还特地在张家坊的村子里设立了团防分局。

局里大大小小的团丁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到处搜罗“可疑人员”,往县里的团防总局里送。

因为路标被风吹动,移了位置,导致毛主席等人糊里糊涂走上了一条危险的路途。

临近中午时分,毛主席和潘心源等一行三人来到了一处村落附近的小树林。

三人进入小树林之后,先是歇歇脚,而后开始四处观察,发现小树林外安安静静地,没有任何可疑情况后,又累又饿的三个人,决定到村子里找一家小饭店,先填饱肚子再说。

毛主席带路,三人大踏步向村子里走来。一路走着,毛主席还不忘安抚易子义:“一切有我,不要慌。”

三人很快找到一处饭铺,落座后,开始神色如常地点菜吃饭。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三人正吃着饭,团防局里的人来到饭铺后,看了一眼毛主席等三人,就赶过来盘问了。

面对盘查,毛主席神色平静地拿出了安源煤矿的证明信,一面慢慢嚼着食物,一面道:“我是安源煤矿的采购员,我姓张。”

一番盘查,一无所获后,几个人悻悻离开了,易子义长舒了一口气,毛主席微笑着看了他俩一眼,又开始低头吃起饭来。

从饭铺出来后,三人再次踏上去往铜鼓县的路途。没有了路标,他们只有逢人问路,不知不觉就到了一处名叫七溪坳的地方。

三人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到了这里,遇到了真正的危险。

巧脱身

三人正埋头赶路,忽然迎面撞见十数个来自团防局的团丁们,正押解着十几名赤色嫌疑犯,往浏阳县城的方向赶,他们要把这十几个人送到浏阳县的团防总局去。

眼见对方人多势众,唯恐节外生枝,眼尖的毛主席立刻带着潘心源、易子义迅速往路边的小树林里躲藏。

谁知为首一个团丁也是眼尖,一下子就发现了他们三人,大喝一声,“站住!”

毛主席假装没听到,带着潘心源、易子义两人,加紧步伐朝树林深处赶去。

就在这时,三人的耳边和头顶突然传来子弹的锐叫声,头顶一大群不知名的野鸟,吓得四散飞窜。同时,急促的脚步声也一声紧似一声在他们的耳边响起。

毛主席知道逃不脱了,索性不跑了,带头从树林里慢悠悠踱步走了出来,一面假装不经意的整理衣衫,一面神色平静地对着最先赶来的几位团丁们微笑着解释道:“我是到平江采购物品的安源煤矿采购员,因为天热口渴,刚才去溪边喝口水。”

说完这话,毛主席很快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证明信,递了过去。

谁知这一次,证明信不管用了。只见领头那个团丁,大手一挥,看都不看,就把毛主席递过来的证明信一把撇开,大声喝道:“你是采购员?我看不像。我看你倒像共产党!”

说完这话,领头的团丁又扫了一眼站在一旁的潘心源和易子义,拿手指着他俩,大声命令道:“都给我绑了!”

“他们都有安源煤矿的证明信,莫捆算了。”一个年龄较大的团丁建议道。

然而,领头团丁全然不听。

命令一下,随即从这领头的团丁身后窜出来十几个团丁,叫嚷着将毛主席等三人给绑了起来。

在三人被绑住双手的当儿,毛主席用眼神示意潘心源,要等待机会逃跑,潘心源看了一眼毛主席,迅速点了点头。

这之后,三人跟在队伍后面,被押解着送往浏阳县。此时,毛主席在心里盘算着,如果由着他们将自己送到浏阳县总局,他的身份一定会暴露,到时候就麻烦了,可能真的会被处死。

思量到此,毛主席看了一眼押解自己的那一个年轻的团丁,假装脚疼,故意放慢脚步,一瘸一拐地走路,同时假装不经意地将口袋里的几十块银元弄得哗啦啦响。

这团丁听到银元的响动声,眼睛迅速向毛主席的口袋瞄了一眼。

心里有数的毛主席,微微一笑,而后轻轻问道:“老总在团防局当差,肯定挣不少钱吧?”

这一问,正问着了年轻团丁的痛处,他大声骂道:“不少个屁!老子天天跟着他们提着脑袋捉赤佬,当初说好的八块现大洋,结果团总、队长你扣一点我扣一点,到老子手上,毛都不剩!”

眼见团丁牢骚满腹,毛主席心里更有数了。

两人一路走一路闲话,不知不觉早已和大部队落下一大段路了。待两人走到张家坊村口的时候,毛主席发现此地左边是稻田,右边是水沟,后面是竹林,竹林后面,则是高低起伏连绵无尽的绿油油的茶山。

这里正是逃跑的绝佳地点。此时不逃,更待何时?

决心一下,毛主席大踏步走到年少团丁面前,再次把口袋里的银元弄得哗啦啦响,同时把双手伸到团丁面前,小声道“求个方便。”

团丁见四下无人,心领神会替他解了绑,毛主席迅速从口袋里掏出银元塞到他手里。团丁接过银元,毛主席一溜烟越过小水沟,朝着竹林方向快速跑去。

新征程

待毛主席跑得远了,这团丁才故意对着前面的队伍大声喊道:“不好了!有人跑了!”

一听说有人跑了,顿时队伍大乱。趁着混乱的当儿,潘心源和易子义两人也呼啦啦朝着毛主席逃跑的相反方向跑去,同时大喊道:“老板,等等我”,以此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在潘心源、易子义的掩护下,毛主席朝着茶山的方向拼命跑去。

为了迷惑敌人,毛主席故意将自己的一只鞋扔在一个岔路口,又在前面另一个岔路口扔了几块银元,自己则拼命跑向第三个岔路口。

夕阳西下时分,茶山聚集的团丁们越来越多。情急之下,毛主席不得不逃往茶山附近的一处山林中。在山林边,毛主席忽然发现一口浅水塘,水草茂盛高大,绿油油一大片,正好藏身。

容不得多想,毛主席迅速跳到浅水塘低洼处,把头深深埋进那一大片茂盛的水草丛中。

在这一片安静的绿野,毛主席能清楚听到团丁们在浅水塘附近的说话声,围绕着浅水塘一次次搜察的杂杳纷乱的脚步声,毛主席甚至都能听到他们急促的喘息声。

可是,就是靠着这一片茂盛水草的掩护,毛主席竟成功逃脱了团丁们的追捕。

夕阳西沉,暮色渐浓,脚步声和说话声渐渐远了。各种秋虫的唧唧声,倦鸟归巢的啼鸣声,在毛主席的耳边,此起彼伏响了起来。

毛主席知道,自己安全了。这才拖着疲惫着身躯,赤着双脚,一步一步艰难走下山来,直到遇到善良热心的农民陈帏德。

多年以后,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毛主席对这一次的遇险事件记忆犹新。

“当我正在组织军队而仆仆往返于安源矿工及农民自卫军之间时,我被几个民团捕获。”

“我逃到一块高地,在一个池塘的上面,四周都是很长的草,我就躲在那里,一直到日落。”

在陈帏德的热心帮助下,毛主席其后与平江工农义勇队队长陈知峰会面,后顺利到达铜鼓县。

幸运的是,潘心源、易子义两人也成功脱险。后来,潘心源秘密潜回浏阳县城,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团攻克浏阳县城发挥了重要作用。

9月10日,毛主席在铜鼓县萧家祠主持召开第三团以上干部会议。

9月11日,工农革命军第三团全体官兵在铜鼓县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从此踏上新的革命战场。

结语

对于像陈帏德这样热心淳朴富有正义感的农民,毛主席始终感激在心。脱险后多次派人打听陈帏德的下落,还特意给他写了感谢信,称他为“救命恩人。”

陈帏德后改名陈久兴,还加入了当地工农义勇队。

提及毛主席铜鼓遇险事件,2007年8月,毛新宇感激地说道:“我爷爷在铜鼓经历了一次遇险,如果没有铜鼓人民帮助他脱险,也就没有伟大的秋收起义了。”

1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