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视察四川,问老大娘:你家有没有偷油婆?

史海任我行 2024-07-19 17:15:41

建国以后,毛主席长期坚持到各地走访调查,从而了解民生百态以及基层工作,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大江南北。

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毛主席也遇到过很多趣事,比如他曾在山东结识“滕小国国王”王吉德,也曾在湖北黄鹤楼被小女孩认出。而在1958年,毛主席再一次来到了四川。

这一回,毛主席同样遇到了很多趣事,这其中就包括在郫县遇到一个老大娘,他们之间的对话也十分有趣。

毛主席在都江堰

毛主席决定来四川是1958年元旦过后的事情,他急切地想要来成都平原看一看传说中的都江堰。

于是在当年的三月初,一通电话打到了灌县的县委大院的书记办公室,只听里面说:“毛主席要来你们灌县视察都江堰,省委要求你们做好接待和保卫工作,现在要你们马上拿出个方案来!”

听到省委同志的话,灌县县委书记陈彬非常兴奋,他没想到毛主席会来灌县视察,这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同样也要十分重视。

于是陈彬赶紧召集县委领导班子开会,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并最终敲定了具体的接待事宜。

终于,在3月21日的下午,毛主席一行人来到了位于玉垒山的二王庙附近。在他们下车的同时,陈彬等人也迎了上去,众人纷纷说:“主席您好,欢迎主席!”毛主席也热情地向大家打招呼。

随后,众人一起来到玉垒山的山腰,与毛主席一起欣赏都江堰的美丽风景。一旁的陈彬适时介绍说:“建国以前,因为长时间没有治理,都江堰已经开始老化,灌溉面积不断减少。”

顿了一会,陈彬接着说:“后来四川解放了,贺龙司令员就对我们说:‘当前的主要工作就是抢修都江堰,这是党中央和毛主席对四川人民的关怀!’于是军民一齐上手,一面剿匪一面修堰,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毛主席一边听一边用望远镜察看,同时不断向陈彬等人提问,尤其是在看到“鱼嘴”后,他好奇地询问其作用。

陈彬于是回答:“鱼嘴起到了分水的作用,夏季把内江的水分到外江,冬季把外江的水分到内江,减少了灾情也满足了庄稼的需要。”

毛主席边听边点头,他高兴地说:“这个工程了不起,距今两千两百多年了。李冰不仅是个好郡守,还是个水利专家,他为四川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而在环视一周后,毛主席再一次赞扬说:“灌县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毛主席与服务生

在参观完都江堰后,毛主席从伏龙观石梯走了下来,而就在他准备上车时却被群众认了出来,大家当即热情地高呼:“毛主席!”

毛主席在听到呼唤后也转身对着群众挥手并鼓掌,也是在这一刻,摄影师抓拍到了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

离开现场后,车队来到了井福街食堂,县委的同志已经在这里准备好了晚餐。

当天一共坐了两桌人,伙房师傅为每桌准备了六个菜,其中有毛主席最爱吃的红烧肉,还有豆瓣鱼、回锅肉、清汤圆子、石磨豆花以及炸花生米等家常菜,最后还有一壶泸州老窖。

相对于毛主席的平时生活,这已经是很丰盛的宴席了,而趁着走访名胜后的兴奋劲,平时不怎么喝酒的毛主席连着喝了好几杯。

吃过饭后,毛主席一如既往地请来了当天做饭的师傅以及服务生等七个人,然后亲切地问他们:“入团了没有?”“是哪里人啊?”“在这里工作能拿多少钱?”得知公私合营后职工收入有了保障,毛主席笑得比谁都开心。

随后,毛主席一扭头看到了桌上没有启封的酒,又问:“你们这里没打开的酒收不收钱?”

服务生回答:“喝多少算多少,没有开封的酒不算钱。”

“很好,这很公平!”毛主席连连点头,随后表示:“今天这顿饭多少钱,我把饭钱付给你们吧。”

服务生连忙摆手:“这钱我们不能向您要,县委已经付过了。”毛主席于是向众人一一握手致谢。

就在毛主席一行人准备离开食堂的时候,附近的群众得知毛主席在这里,顿时就把食堂围了个水泄不通。

面对群众的热情,毛主席也很是动容,他一边走一边挥手,并招呼说:“大家好!”

现场尽管挤满了人,秩序却并不混乱,大家都生怕挤到毛主席。就这样,在群众热情的欢送中,毛主席离开了现场。

田埂上的毛主席

从灌县返回的路上,毛主席一直在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他显然沉醉在了这成都平原的黄昏中。

而没多大一会儿工夫,毛主席就被路边麦田里劳动着的农民吸引住了,他随即叫停了汽车,然后下车迎着几个乡亲走了过去。

在一位中年大叔的面前,毛主席停了下来,随后问他:“这块庄稼地,一亩能产多少斤?”

看到是毛主席,大叔显然有些紧张,一时间说不出话来,毛主席就笑着问他:“是四百斤吧?”

大叔这才点头并回答:“差不多。”

毛主席环视一圈,又问:“这麦子割完了怎么办?”

大叔再次回答:“种水稻。”

毛主席再问:“那稻子可以打多少斤呢?”

这次大叔倒是不紧张了,他说:“六百来斤吧。”

听到这个答案,毛主席看起来很高兴,他说:“四百多加六百多,一年两季就是一千斤粮食,这很了不起啊。”听到毛主席的夸奖,大叔此时也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也不光是和大叔交谈,毛主席随后还来到了几位在田地采摘苕菜的女同志身边,并热情鼓舞地要帮她们一起摘。

妇女同志们看到毛主席帮她们干活,一点紧张感都没有了,还和毛主席摆起了龙门阵。毛主席一开始不明白什么是龙门阵,然后才知道就是聊天的意思。

忙活了大半天,毛主席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群众,然后走上田坎回到了公路上。

此时正赶上一群小孩子放学,大家看到毛主席后都欢腾地跑了过来,都围着毛主席热切地喊着:“毛主席好!毛爷爷好!”

毛主席则和蔼地回应:“孩子们,你们好!”

好大一会儿后,在一片“毛主席万岁”的喊声中,毛主席才戴着满身的晚霞踏上回程的路,坐在汽车里的他还伸手到窗外挥动,以此向孩子们告别。

毛主席与温大娘

此次与群众的短暂相处并非是毛主席四川行期间唯一一次,不久后他又到成都市区不远处的红光合作社考察。红光社同样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毛主席一到那里就感到心旷神怡。

但他没有时间享受自然的气息,迎面而来的是群众热情洋溢的笑脸,大家纷纷向他打招呼,毛主席也一再挥手致意。

走出人群后,毛主席提议找一户人家去坐坐,于是他们来到了温大娘家。温大娘家坐落在村子的角落,是一个十分清净的院子,院里院外还栽了不少橘子树和柚子树。

毛主席看到后还问:“这是社员栽的吗?”

身边的工作人员回答:“这是温大娘自己栽的。”

毛主席的脸上露出惊讶之情,但随即被欣悦取代,他健步走上前去,然后叩响了温大娘家的门。

不一会儿,温大娘打开了院门,此时毛主席才注意到主人家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但身子骨看起来还很硬朗,精神头也不错,只是眼睛看起来不是很好,看东西看不清。

随后,一行人来到堂屋,温大娘也十分热情地招待众人,她还拿出自己的水烟给毛主席敬烟。毛主席礼貌性地接了过来,然后模仿着四川口音说:“大娘,我跟你摆会龙门阵好不好?”

温大娘一听是要摆龙门阵,当即笑着点头,毛主席于是问她:“你们一年分多少粮食?够吃吗?”

大娘缓缓回答:“几百斤吧,够吃。”

毛主席随后又问:“那你认不认得你们社长呢?社长欺不欺负你们?”

大娘笑着回答:“当然认得,他平时笑眯眯的,人好得很!”

大家伙听了这句话,都哈哈大笑起来,毛主席也笑得很开心。但毛主席的问题还没有问完,他继续问:“你知不知道除四害?”

温大娘再次干脆地回复说:“知道,我们这里是除七害哩!”

这下轮到毛主席吃惊了:“什么是除七害啊?”

温大娘于是补充说:“麻雀、老鼠、苍蝇、蚊子、臭虫、跳蚤、偷油婆!”

毛主席听着,似乎明白了,但仍然一脸疑惑地问:“什么是偷油婆?”

不等温大娘回答,一旁的工作人员就在毛主席耳边解释:“主席,偷油婆就是蟑螂。”毛主席这才恍然大悟。

除四害的由来

之所以会有除四害运动,直接原因就是抗美援朝战争,美军向我国东北大量投掷带有病菌的苍蝇、跳蚤、蜘蛛等生物来发动细菌战。

为了应对,毛主席就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当年我们管这叫“爱国卫生运动”,可见国家很重视。

所谓四害就是老鼠、苍蝇、蚊虫和麻雀。老鼠、蚊虫和苍蝇携带病菌这个很好理解,怎么麻雀也被列入四害了?麻雀倒是和病菌关系不大,除它更多地是为了保护庄稼,提高粮食产量。

然而,由于过度捕杀麻雀,结果给第二年造成了严重的病虫害,人们这才意识到麻雀不能随便杀,也就把它从四害名单中被踢了出去。

在除四害运动发起后,四川是最先响应的,并且他们还把害虫的范围给扩大了,把臭虫、跳蚤和蟑螂也算了进去。

至于四川人为什么管蟑螂叫偷油婆,据说主要是因为蟑螂喜欢吃油脂,所以在厨房最容易泛滥。

可爱可敬的劳动群众

回到毛主席与温大娘的谈话中,老人随后的说法更有意思,只听她讲:“麻雀、老鼠要偷粮食吃,要除;蚊子、苍蝇腿杆杆上有病菌,也要除;臭虫、跳蚤身上也有病菌,要除;偷油婆脚上也有细菌,爬过的东西有臭气,吃了要发呕呢,也要除!”

毛主席听得非常高兴,也很佩服大娘,看起来普普通通一个乡下老太太,但却懂科学知识,这很了不起,说明我们基层干部的宣传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于是毛主席就问温大娘:“你家有没有偷油婆呢?”

大娘摇了摇头,说:“我也不知道。”

说着,毛主席就起身到大娘家的厨房转了一圈,他注意到大娘家里的陈设虽然简陋,但环境十分干净,所有东西都摆放的很整齐,灶台、窗台也都擦得干干净净,难怪没有“偷油婆”,他对大娘的敬意又多了几分。

在结束和温大娘的对话后,毛主席心满意足地告别了老人。也是到这时,旁人才告诉温大娘刚才和她说话的是毛主席,老人顿时又惊又喜,一个劲地怪自己眼神不好,没能看清毛主席。

毛主席在离开温大娘家后又去了农田参观,继续问别的乡亲除七害的事情。有一位乡亲就对毛主席分享说:把“打破碗碗花”铡烂,丢到茅坑里就能杀死蚊蝇的幼虫,然后用这粪水去浇地,不仅能肥田,还能治其他虫病。

毛主席再次好奇:“什么是打破碗碗花?”

工作人员再次解释说:“这种花的学名叫野棉花,有毒。以前的人为了不让孩子去摘,就说摘了这花会打破碗,没得饭吃,然后就有了这个名字。”

毛主席一听也笑了起来,他说:“这是个好办法,是群众的创造,我看可以写一篇稿子出来登报,给他推广出去!”

有了毛主席的肯定,众人连连称是。于是在毛主席结束四川之行后不久,人民日报就刊登了相关文章,使得四川的经验得到了分享,毛主席在四川的故事也被人们知晓。

因而过了一段时间后,艺术家们就把毛主席在四川的经历写成了歌,也就是那首著名的《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时至今日,这首歌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

结语

毛主席的四川行是一趟充满温情故事的出行,我们可以看到他老人家不断地与基层群众进行交流,从了解职工的生活到考察农业的收获,再到对除四害问题的深究,无不体现了毛主席对群众生活的关怀。

与此同时,这是一趟充满趣味性的出行,毛主席学会了至少三个当地方言词汇,摆龙门阵、偷油婆、打破碗碗花,这些都让当年的故事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0 阅读:141

史海任我行

简介:每一段历史都该被铭记,我要做的就是让历史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