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深更半夜突然提出一个要求,市委书记赶忙道歉:都怪我

史海任我行 2024-07-01 17:35:29

1949年5月18日,李达前往香山别墅与毛主席见面,汇报湖南的政治形势,并转达程潜决定起义的意向。

李达是党的早期创建者之一,曾参加过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我党创建初期,李达主要从事宣传工作,因此与毛主席也算是老朋友了。

李达到来之前,毛主席叮嘱身边的工作人员:“李达是我的老朋友了,我要亲自招待他,你们就不要管了。”

当天晚上,李达和毛主席在卧室里彻夜长谈。眼看李达有些困意,毛主席说:“要不今晚你就在我的床上睡吧,正好我今晚要批阅一些文件。”

李达连忙拒绝,但在毛主席的一在坚持下,他最终遵从了毛主席的安排,在那张摆满书籍的床上躺了下来。

李达刚一躺下,便感觉脊柱像是被什么东西戳了一下,用手一摸,毛主席平时睡的是一张硬板床,除了一张床单,床板上没铺任何柔软的东西。

李达笑了笑:“看来主席这么多年来一直保留着这个习惯。”

市委书记无比自责

1954年4月,毛主席即将乘坐火车视察北京周围城市,毕竟新中国成立已经五年,毛主席迫不及待的了解国家的发展情况。

党中央对毛主席的这次出行非常重视,天津、北戴河、山海关等地的地方领导为了保障毛主席的安全,提前几周便开始了准备工作。

4月20日凌晨1点,毛主席一行人顺利抵达第一个目的地——天津。即便天色已晚,天津市委书记黄敬依然在车站迎接毛主席的到来。

“主席,一路辛苦了。”黄敬主动走进毛主席的车厢,与其打招呼。

“不要这么说,地方的同志才辛苦,瑞卿为了安全起见,所以才选择晚上出发。”说罢,毛主席在黄敬等人的陪同下走出了车厢。

4月份的北方,凌晨还略有一丝凉意,黄敬说道:“主席今晚就住在天津市委大院的宿舍吧,工作人员们早就为你收拾出一个房间了。”

为了第二天能够有足够的精力视察天津各个工厂、机关,两人并没有果断寒暄,匆匆驱车赶到了市委政府大院。

毛主席的房间比较宽阔,屋内生活用品齐全,床单被罩就像云朵一样洁白。服务员临走时还细心的询问:“主席,您对这个房间是否满意?”

毛主席微笑的说道:“满意!满意!比我在北京住的房间都好!”

服务员说:“主席如果有什么需要,随时与我们联系。”

服务员离开后,卫士孙勇十分警惕的为毛主席站岗,孙勇跟随毛主席多年,对他的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如果第二天白天有行程,通常来说是不会熬夜的。

但是,今天晚上毛主席的行为却有点反常,已经凌晨两点多了,屋内还能传出翻箱倒柜的声音。

孙勇轻轻的敲了敲门:“主席?您睡了吗?”

“小孙啊,你来的正好,快进来。”屋内传出了毛主席浑厚的声音。

孙勇进屋一看,大吃一惊,毛主席穿着睡衣在床上坐着:“帮我把床单撤下来吧,今晚我还是打地铺睡吧,刚才我找过了,柜子里没有多余的床单。”

孙勇清晰的看见,毛主席的身体深深的陷进床铺,这才意识到,毛主席平时习惯睡硬床,这张床太软,可能他不太适应。

“主席,您等会,我马上让服务员帮您换个硬床。”正当孙勇即将走出房门时,毛主席突然叫住了他:“不用不用,你帮我把床单褥子铺在地上就行了,一样的。”

孙勇急忙制止:“这可不行,怎么能让您在地上睡,万一您受凉了怎么办?换张床用不了多长时间的。”

“嗨,都这么晚了,就不要麻烦人家了,用不着兴师动众的。来,帮我把褥子铺在地上就行了,当年打仗的时候,比这艰苦的日子都过来了。”

无奈之下,孙勇只好按照毛主席的要求,将褥子、床单铺在了地上,然后继续回到了门外站岗。大概十几分钟后,毛主席的屋内一片寂静,孙勇这才放心。

第二天上午,黄敬来到了市委政府大院,打算陪同毛主席开始这一天的行程,黄敬最先见到的就是孙勇,于是他问道:“小孙啊,主席昨晚睡的怎么样?”

孙勇说道:“总体来说睡的不错,但是主席打地铺睡了一晚。”

黄敬十分不解的问道:“难道说,那张床有问题?怎么能让主席睡地上呢?”

旁边的叶子龙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哎呦!黄书记,我忘了告诉你了,主席睡觉有一个习惯,他不喜欢睡软床,这事怪我。”

大家正在外面窃窃私语时,毛主席精神抖擞的从屋里走了出来:“大家在这聊什么呢?我们可以出发了。”

黄敬急忙道歉:“主席,怪我考虑不周,忘了您习惯睡硬床。”

毛主席则满不在乎的说道:“不必自责,我这不是睡的挺好的么?在地上睡可比在你那软床上睡舒服多了,我一觉直接睡到了十点多。”

毛主席用三言两语化解了眼前的尴尬,然后一行人乘坐汽车,开始了一天的视察工作。说起毛主席睡硬床这个习惯,早在战争年代就已经养成了。

毛主席为什么对硬床情有独钟?

说到这,就不得不从毛主席的出身开始说起。很多人都以为,毛主席从小家境比较殷实,毕竟父亲毛顺生是乡里比较成功的商人,但这只是后来的事。

其实毛家的家境最初比较落魄,正如毛主席后来对斯诺所说:“祖父在世时,家里还有几亩薄田,但后来祖父开始经商后,由于经营不善,家里的地全被典当了出去,我父亲毛顺生接管家业时,我家已经是一贫如洗,生活非常拮据。”

毛顺生是个十分勤劳的人,砍柴、种地、编草鞋,什么累活都干过,但家里依然入不敷出。毛顺生与文氏结婚后,先后生下了三个儿子,但是只有第三子活了下来,也就是后来的毛主席。

由于当时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清政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大肆招兵买马,得知军饷很高,毛顺生告别了妻儿,参加了湘军。

从此之后,毛顺生便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年幼的毛主席一直被母亲文氏抚养,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底层士兵九死一生,娘俩一度以为毛顺生死在了战场上,但他却奇迹般的回到了家乡。

凭借从军多年获得的军饷,毛顺生不仅还清了父辈欠下的债,还剩下了一笔钱用来做买卖。毛顺生的经商头脑远胜父辈,在他的努力下,毛家的家境很快有所好转,成为了当地比较富裕的人家。

但是,毛顺生与文氏在教育儿子的方式上有巨大分歧。由于之前的两个孩子均不幸夭折,所以文氏对毛主席十分宠爱,甚至已经到了溺爱的程度,凡是有利有弊,在母爱的滋养下,毛主席形成了博爱的性格。

毛顺生回归后,立刻给儿子灌输自己那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理念,从六岁时,毛主席就跟着父亲一起下地干活。晚上回家,便在那张木板床上睡觉。

文氏考虑到木板床睡久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于是与丈夫商量:“好歹给儿子铺上几个草垫,咱家又不是没有这个条件。”

但毛顺生却说:“不可!睡软床容易让人松散懈怠,只有让他养成睡硬床的习惯,才能塑造他吃苦耐劳,不贪图享乐的性格。”

毛顺生的教育的确让毛主席养成的刚强的性格,但是毛顺生毕竟是农民出身,眼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毛顺生虽说供毛主席读私塾,但骨子里却比较推崇“读书无用论”,他只是希望儿子能够识字,学会记账,将来接管自己的生意。

但是,毛主席从小就爱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名著,在毛顺生的眼里,读这些书毫无用处,因此只毛主席看这些书,免不了父亲的一顿臭骂。

久而久之,父子二人的关系出现了裂痕。1910年,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毛主席与毛顺生发生了一次口角,因此下定决心要走出韶山冲,去外面的世界探索真理。

虽说与父亲的关系并不和谐,但毛主席还是继承下了毛顺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众所周知,毛主席后来前往长沙求学,每逢暑假都会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去乡下游访。

那段时间,毛主席风餐露宿,因此睡硬床的习惯一直被保留了下来。后来在恩师杨昌济的介绍下,毛主席前往了北京大学担任图书管理员,这个岗位虽说薪水不高,但毛主席获得了接触各类先进书籍的机会。

毛主席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宿舍布置的十分简陋,除了那张硬邦邦的床之外,只有脸盆、牙刷等洗漱用品。

红军队伍官兵平等

无论是在长沙还是北京,毛主席广泛结交进步人士,为后来参加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革命时期,毛主席曾作为党代表在国民党内部担任要职,他目睹了国民党内部的一些腐败现象。

所以,我党独立领导武装力量之后,毛主席为了避免红军内部走国民党的老路,大力提倡“官兵平等”,无论在党内军内职位高低,大家在生活上一律保持统一水准。

三湾改编时期,红军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确定了“官兵平等”这一原则,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期间,进一步明确了该原则:“官兵之间只有职务的分别,没有阶级的分别。”

从中央苏区到延安时期,我军根据地内物资匮乏,战士们基本都是一个班睡在一个土炕上,如果房屋狭窄,一部分战士就找来几个木板铺在地上当床用。

为了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毛主席多次拒绝组织为他准备的弹簧床,还声称:“只有在硬板床上,自己才能睡着。”

在毛主席的号召下,我军的高级干部纷纷发扬“官兵平等”的优良传统,比如朱德经常与军民们在田间一起劳动,徐向前更是被根据地百姓亲切的称为“布衣将军”。当然,大家平时睡的也都是清一色的硬板床。

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在当地的一个老乡家里留宿,老乡不知道毛主席不喜欢睡软炕,所以特意在炕下垫了一层棉被。

半夜里,毛主席辗转反侧,始终睡不着觉,警卫员询问后才得知缘由。但是,大半夜的去哪找木板呢?情急之下,警卫员拆下了老乡家的门板。

有了这块门板,毛主席总算安详入睡,第二天早上,他对警卫员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老乡的门修好。”

1949年,党中央从西柏坡搬到了香山,由于常年跟随部队行军,毛主席时常会感到腰疼。为了能够让他更加放松,工作人员特意为他准备了一张比较软的床。

毛主席得知后强烈反对,在他的强烈坚持下,工作人员只能找木工临时做了一张木床。这张木床非常宽阔,足足有五尺宽,平时毛主席把自己喜欢的书籍摆放在靠墙的一侧,如果想看时,伸手便能够到。

毛主席曾说:“人生几乎有一半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至于我更是比一般人在床上度过的时间要多。”

毛主席这番话其实是有原因的,他经常把一张比较矮的桌子搬到床上,然后骈腿坐在床上批阅文件。

对于他来说,这张床不仅是用来休息的,同时也是一个工作台。如果床是软绵绵的,如何能够平稳的放下一张桌子?

结语

在韶山的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中,至今依然保存着一张毛主席睡过的床,这张床是那段峥嵘岁月的见证者。一张普通的床,深刻的体现了毛主席艰苦奋斗的精神。

作为人民的领袖,毛主席始终以身作则,与人民同甘共苦,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他才被人民永远爱戴。

4 阅读: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