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小羽
好的亲情,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关于你会遇到怎样的亲情,并不绝对以你自己的意识作为转移,你的期待也有可能在人生的任何时刻,突然就化作泡影一场。
最终你会明白:人生这趟旅程,谁都有可能只是你生命的过客而已,那些你拼命想要留住的关系,想要挽回的某个人,如果你们终究有缘无分,不管你如何强求,都没有作用。
有的人啊,这辈子就是六亲缘浅。
不得不承认。
兄弟姐妹之间的情分,同样如此。
一个50岁的女人说,跟3个兄弟姐妹断交后,收获2种幸福。

很多时候,亲情真的很内耗一个人。
亲情,相比起其他的关系来说,往往会因为血缘的存在,具有更强的粘合性,离开这件事,也会更加纠结,不会是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需要比较漫长的时间去进行一定的心理建设,去积累失望,直到某件事的发生,成为压垮期待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比起来的话,如果是友情,如果彼此某次闹掰了,吵架了,或者聊不到一块了,可能很快就会选择离开,暂时的感伤,不会影响接下来去认识新的朋友。
而爱情的话,基本也是如此,如果被伤透了以后,同样会选择放手,这个过程通常不会拉锯特别长的时间,拉锯一两年的时间就算极限了。
根据我在生活中的观察,亲情往往不会如此轻易割舍。
因为跟你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人,只会离开一个就少一个。

可能,站在一个理智的立场,很多人说起狠话来,都特别简单,认为要是亲情不值得,亲人内耗自己的话,那么直接远离就好,一个人好好生活,不要因为亲情继续影响自己。
但现实生活中,能够特别干脆做到这一点的人,真的不多。
我认识一个姐姐,她跟父母还有弟弟妹妹的关系都不好,她是母亲前一段婚姻带过来的,而弟弟妹妹是母亲跟后一个父亲生的,比起来弟弟妹妹的待遇,她真的很被忽视。
弟弟妹妹都读了大学,而她初中没毕业,就被迫出去工作,当时没人给她打生活费,她在学校饭都吃不饱,就直接说不读了。
后来,弟弟妹妹去了她工作的城市上大学,虽然他们是同母异父,但她心里还是比较渴望亲情,很是主动地去维护这段关系,给弟弟妹妹买东西,有时也会给他们钱,但弟弟妹妹对她这个姐姐的情感,始终比较冷淡。
没事的时候,从来都不会主动找她。
她的父母也是如此。

现在的她,已经34岁,就算自己已经结婚生子,面对亲情的渴望,她还是有着爱而不得的一种心态在里面,虽然很多人都说,像她这种亲情,倒不如直接远离,但她还是舍不得,不想切断自己来时的路,弟弟妹妹或者母亲稍微对她好一点,她就很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轻易选择原谅。
于是,就一直活在内耗中,情绪会因为亲人态度的转变而有巨大的变化。
这个50岁的女人,同样如此,她在43岁的年纪,才做出跟兄弟姐妹断联这样的决定,因为彻底意识到,有些事真不是她自己一个人可以弥补遗憾的。
在这之前,她无数次试图修复关系,就算失望还是轻而易举地就选择原谅。
而断联之后的7年时间里,她的人生总体上来说,变得轻松很多。

任何关系里,如果有期待的话,就必然意味着会有相应的失望。
说一句比较现实的话,你期待谁能够给你幸福,那么从本质上来说,你就是在给谁赋权,亲情关系里同样如此。
这个人是非常容易影响你的。
接下来你的人生,将会被动变得不快乐。
这个50岁的女人说:我以前总是想着,是不是自己不够好,是不是我在亲情中的做法,哪里出了很大的问题,不然的话,我什么就我跟兄弟姐妹的关系不好,身边其他很多人,却完全没有这种担忧呢?
于是,在很多年的时间里,她作为大姐,不断地调整跟弟弟妹妹的相处,主动在他们困难的时候,给他们借钱,逢年过节叫他们来家里玩,有什么好东西都给弟弟妹妹送一份。

她期待着好的亲情,会突然降临在自己的生命里,然后他们也能像其他人一样,拥有长期的比较和睦的亲情。
这种期待一直鼓励她好好经营亲情,但也经常会带给她巨大的失望。
她在无数的时间里自我反思,直到43岁那年,才彻底明白:不管自己做得再好都没用,她不可能拥有理想中的亲情。
她的弟弟妹妹,也不可能突然变一个性格,突然就爱她这个姐姐,能够为她着想。
人世间的缘分,真的可遇不可求。
有的人压根不用经营,所有美好的关系自然围绕在身边,而有的人拼命想要塑造自己理想中的情感连接,但那些自己曾经在乎的人,还是一个个远离自己的人生。
所有关系,最终都只能讲究顺其自然。
共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