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大封十八路诸侯为什么这些诸侯王后来会与刘邦共同对抗项羽呢

章若体育 2023-02-28 00:11:49

项羽分封诸侯一事实际上自产生之初不过是部分利益妥协之产物。

确切地说是跟在项羽后面打的关帮。

至于那些秦末起义中,有一片领地或一支部队,但没有随项羽入关的。或在巨鹿之战中,始终静观者。项羽基本也没封一侯!但这几个人在自己本来的领地里却有着十分雄厚的力量。

这样,那一场‘戏亭分封’后,各地方开始渐次征战,理所当然地成为不可避免的潮流。后来在刘邦怂恿下,人们才渐渐明白:只有把项羽完全干翻,才算得上是每个人都真正有保障。于是以后,人们便顺理成章地追随刘邦、项羽干戈。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必须简单地讲一讲,项羽在哪个时代究竟都如何分封呢?究竟是谁被封印的?

在那秦末起义中,陈胜和吴广是第一个揭竿而起的,但半年后,却遭到秦朝的反对。且陈胜吴广败亡后,六国原有贵族势力,此时已相继复国。因此下一步继续与秦朝干斗争的是那六国复国势力。

在这一过程中,秦军主力部队前去压制刚恢复国政的赵国。而另外几国复国势力由于担心赵国倒下去后,他们也将被秦军歼灭,便派大军,去援救赵国。

而且救赵国时,楚国那边出的力最大。当时楚国共出动两支大军,沿途有东路军在当年战国时期楚国令尹宋义的指挥下,直捣赵国。另一路是西路军,由刘邦统领,直接走武关方向进攻秦国本土。西路军主旨实际上就是为巨鹿战场缓解压力。

最初人们给西路军下的定义实际上是炮灰。因此,那时的人们都推刘邦为西路军的统率。至于老楚国的老贵族们,一个也不肯走。

但事后谁也没有想到,在巨鹿战场这一边,项羽先将宋义杀死并夺取楚军指挥权。接着再击破秦军半支主力部队干番。而在巨鹿战场上的获胜反而为刘邦一方缓解了压力,使刘邦免遭炮灰。

与此同时,在咸阳这边,赵高弑杀秦二世子婴。这一事件直接导致秦朝上层全面崩坏,在前线作战的秦军,再也没有反抗意志。于是紧接着,与项羽对抗的巨鹿方面的章邯便直接向项羽投降。而刘邦这一方,来到武关后,武关守军并不想争夺赵高。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刘邦很容易突破武关后不久便打下咸阳城下。

估计是刘邦攻下武关时,那秦王子婴、反杀死赵高。但此时,秦军一线已完全崩溃,子婴无力抵抗。于是紧接着,等到刘邦赶到咸阳城外时,子婴也只有打开城池投降了。而当子婴降清时,项羽刚接受章邯降清,正赶往咸阳。

因此,当项羽到达函谷关时,突然发觉刘邦已率先控制关中。按前约,先入关中者可直接封为国君。这一次的机会项羽当然不能让位于刘邦。于是紧接着,项羽率领一堆诸侯,强破函谷关,风风火火地赶到咸阳城外。

再后是鸿门宴情节。

鸿门宴中项羽对待刘邦的态度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二人均来自楚国的一方。若两人内讧,别的诸侯王也能坐收渔利。另一方面项羽也不能让刘邦单独占领关中和最大胜利果实。

因此此时项羽想出来的方法是让自己成为多数派来向刘邦施加压力。最佳效果实际上是能够使刘邦积极俯首称臣、接受安排。

而鸿门宴中,项羽虽没有直接杀死刘邦,但明显达到这一目的。与此同时,项羽在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实际上也不在他本人,而在那些与他共同攻破关中的诸侯王们!

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项羽才开始举行那一场分封盛宴。事实上,若按当时权力排序,项羽实际上并不具备分封的条件。因为那时他不过是楚国的将军而已,在楚国这边,有楚王,有一堆高级官员。其实要论分封,从理论上看实际上应是楚王等几个辅国诸侯王共同探讨的正确说法。

当然了,站在项羽立场上,项羽当然不能放过这次机会。因为唯有抓住这一份蛋糕,才有可能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抢得先机。

因此项羽所主持的分封原本是暂时性的。他就是要用分封来奠定霸主地位。成为霸主后,项羽便能利用当年春秋战国时的谋略,作为霸主,与其他诸侯国结盟,共同应对这些小国。至于要说这种分封方法公平与否,那就根本不是项羽所想。

项羽在分封时,要想的事情其实只有三方面:一是要保证分封后他的力量最强大;二是分封后最好是每个国家内,不是和平,是内战。这样,他便有机会乱中取利,得以作为霸主,征讨种种不从,逐步扩大势力。

三、重点在于这种情况必须愈乱愈好。形势愈是混乱,对项羽下一步的拓展愈有利。

就是基于这一宗旨,项羽那时只册封那些在巨鹿之战中立过功、或跟随着自己打关的那批人马。与此同时,为避免各国旧贵族联合,项羽分封之时,基本将战国七雄中每个人,全部肢解。

按项羽计划秦国一分为四。四川方面归刘邦所有,而关中地区却一概而论,被三个秦朝的降将——章邯,董翳和司马欣所指挥。

楚国亦是一概而论,以项羽自己为中心,外加吴芮,英布和共尉三人的指挥。而此之中,项羽又占尽楚国过去最为精华部分领地。不仅人口众多,也是重要产粮地之一。重点在于这里是项羽故里,项家具有统治本地的基础。

至于那本来就是楚王,却在项羽的明升暗降之下,与别的诸侯共同推尊为帝,这与过去的周天子有几分相似。虽成为所谓‘帝’,却没有实际的地盘和实权。

齐国这边,就是一分为三的,田市、田都和田安三个人指挥。燕国分裂为两部分,分封燕王、辽东王。韩国分裂为两部分,分属于韩王与殷王;赵国分裂为两部分,分封常山王、代王;魏国亦分裂为两部分,分封魏王、河南王。

从项羽分封策略中可以看出:战国七雄中的每个国家都是项羽完全肢解的。因此在分封后的每个国家内,只要统一就必然会发生本国贵族的内战。以燕国为例,燕国旧贵族要想重振燕国雄风,燕王与辽东王之间,必然要发生战争,这种情况几乎无法避免。

再就是只要在这些国家内发生战争,项羽便能以霸主之位,直接率军,到战乱地区平定叛乱,进而乱中求利,支持最为顺从的权力。如此数度征战,项羽自然会拥有更多领地,并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天下。

上述都是项羽分封诸侯的全过程。因项羽分封时自觉埋雷。因此在这分封盛宴结束后,各地区相继发生战争,这简直成了定局。

可问题在于项羽这一计划最终却被赫赫有名的汉初三杰彻底摧毁。

那次分封盛宴结束后,短短两、三个月内,山东地区率先爆发反叛,随后又开始快速统一。4个月后,刘邦又暗度陈仓直捣关中。而且随着刘邦对关中的突然袭击,另外几个国家内,也相继开始内战,一场比一场打得更厉害。

直到今天,情况实际上是被项羽掌控。

那么下一步,项羽要揣摩,他先平局,定出哪国造反。当时项羽主要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齐国旧地平局、叛,另一个是去秦国旧地平局叛。而当他做出这一抉择时,项羽却选择先发制人。

而紧接着韩信的出现让项羽的打算,完全落空。

由于瓜分秦国旧地时,项羽自觉地将3名秦朝降将并封于关中地区。与此同时项羽也将那个特别能征善战的章邯直接放在刘邦的门前。没有韩信的存在,刘邦即使顺利到达陈仓,下一步不一定能在短期内打垮章邯。

但韩信的出现,使刘邦不仅很快打败章邯,还很快扫平关中。

与此同时,汉初三杰的其他两人也在这个时候纷纷出来捣乱。萧何这一边直接施展自己超强内政。短短4个月时间,关中地区建制得以复建,使秦国全境固土,完全成为铁板一块的土地,从此可源源不断地供给刘邦战争所需。

而张良那边,却在为刘邦定策略,即拉拢别的诸侯王。

在张良的策略下,紧接着,刘邦就开始源源不断地派遣人员,与别的诸侯王取得联系。而经刘邦串通后,不久,韩、赵、魏三国中的几个诸侯王们,便认识到问题的要害:只要项羽尚存,则下一步,项羽便可借助霸主之势,继续以多击少、弱化其势力。

这套打法,远在春秋时代人们已完全玩明白。

因此他们惟一的机会实际上是首先团结在一起干翻最厉害的项羽。以前没有领头人,就不能团结。但是现在,刘邦却积极挺身而出,并且刘邦的势力更加强大。如此,我们先团结一致,重点干翻最强大霸主实为上策。

战国时期的游戏叫‘合纵连横’。而到战国末期,正是由于几大强国不能联合,才使秦国有可能各个击破。当年发生的事已在这些亡国贵族中产生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因此这种情况再次发生时,人们首先会想到,首先要团结一致,把最厉害的那一个干翻。

因此,仅仅是刘邦暗度陈仓8个月后,韩赵魏故地的几个诸侯王几乎全部倒戈刘邦。山东方面齐国也宣布与刘邦联盟。这时中原大地除燕国鞭长莫及外,暂无人参战。楚国作为项羽后花园暂作壁上观花。其他诸侯王几乎全部站在刘邦一边,与刘邦展开对项羽的攻击。

再后是楚汉战争情节。

结论是:那些诸侯王虽受项羽封爵。但一开始人们就知道,它实际上不过是各方势力之间的一种妥协,每个人都没有真正屈服于项羽。而且在楚汉战争打响后,由于项羽势力最大,刘邦外交工作也做得更好。另一些诸侯国则认为先把项羽干翻过来才是对自己最好的。

于是在以后,楚汉战争打响后,这些诸侯就主动地站在了刘邦的一边,与刘邦共同讨伐项羽。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并非没有人出卖刘邦而改投项羽一方。只是后来那些改投项羽骑墙派的人渐渐全被韩信消灭。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