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鸽子不鸽
最近,广汽集团发布了2024年财报。营收1077.8亿元,同比下滑16.9%;归母净利润8.24亿元,下跌81.4%,扣非后更是亏损43.5亿元,创下历史新低。
应该说,这样的成绩在去年车市疯狂内卷的大背景下,不算太令人意外。2025年,集团换帅冯兴亚掌舵,华为入局的华望也已经成立,所以接下来的问题在于,广汽这艘大船能否顺利破冰突围?
答案或许已经有了。
冯兴亚的破局动作
2024年广汽的乘用车产销量分别是191.6万辆和200.2万辆,同比下跌24%/20%。从各品牌看,2024年广本、广丰两个合资公司产销量都出现了超过20%的下滑。特别是广本,2024年关闭了5万辆燃油车产能的第四生产线,产量下滑36%。
整个2024年,广丰广本合资业务一共给广汽赚了30亿元,而在2022和2023年,这个数字分别是143亿和86.6亿,可见苦日子来得有多快。

2024年广汽主要乘用车品牌销量
更具体的,广本全年亏损,2024下半年平均每卖一台车亏损约2千元。广丰虽然每台车还能赚上约5千元,但比上半年下降了一半,更是和2022年巅峰时的2.4万单车盈利相去甚远。
自主品牌中传祺产销勉强持平于上年数据,但销售收入下滑6%,价格战的影响闪烁其中。埃安作为全村的希望,销量也意外下滑22%,销售收入同比减少30%。
要知道,2024年国内市场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到47.6%,而广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比例仅为22.70%。这两个数字对比或许能粗略解答销量下滑的大部分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汽的曾庆洪时代落幕,2025年2月4日新任董事长冯兴亚正式走向舞台中央。
这是一位在广汽体系内深耕二十余年的老将。
冯兴亚自2004年12月开始在广汽任职,历任广汽丰田销售部副部长、副总经理、执行副总经理、董事,2008年7月起任广汽集团副总经理,2015年3月起任公司董事,2016年11月起任广汽总经理。
在进入广汽之前,冯兴亚已经是年少有为。他16岁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1998年29岁就被任命为郑州日产副总经理,其主导引入的帕拉丁SUV热销一时。2004年南下广州加入了刚刚成立的广汽丰田。
2024年11月,还未正式掌舵的冯兴亚就以一场名为“番禺行动”的三年改革计划拉开破局序幕。

番禺行动是广汽集团未来发展的关键战略,我们要通过全方位的变革,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实现质的飞跃。
番禺行动的核心概括起来是四大改革举措和五大保障,目标在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占集团总销量60%以上,挑战自主品牌销量200万辆。
应该说,番禺行动确实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广汽当前的困境,而且为自主板块的崛起给出了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大改革措施分别是品牌引领、产品为王、科技领先、国际市场拓展,从战略层面指出了广汽未来几年的发力方向。
五大保障是一体化组织保障、产品开发流程保障、市场化体制保障、高水平人才保障、充裕的资金保障。
这背后对应的具体行动大概包括:
从战略管控转向经营管控,推动全要素向一线集中管理,广汽总部迁移至番禺汽车城
引入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强化跨品牌平台共享,统一研发体系,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推进自主品牌营销一体化,传祺、埃安、昊铂营销领域整合,成立品牌营销本部,统筹市场、销售、渠道等全链路
引入全球化研发与管理人才,推动团队年轻化与专业化
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将至少投入500亿元,充足的研发资金保障以支持新能源、智能驾驶、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研发
未来三年,广汽自主品牌将有22款全新车型将推出,其中2025年上市7款,全面覆盖纯电、增程、插混等新能源动力形式,广汽传祺将与华为深入合作,推出全新的中高级SUV、MPV和轿车三大系列车型,全部搭载华为的高阶智驾技术;埃安、昊铂的主力车型将全系搭载广汽增程技术。出海方面,到2027年广汽将进入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挑战出口50万辆。
这其中,华为合作当然是最勾人兴趣的。
华为是解药吗?
华望的合作关乎广汽新能源车生存前景,而华望能否成功破局,我认为关键在于合作模式与市场机会两个方面。
去年底,冯兴亚曾表示,广汽与华为的合作似乎全栈式的合作,是双方从产品的定义,产品的开发和制造、销售服务以及用户生态的全领域的合作。双方除了新建一个高端新能源品牌外,双方还将建立新的销售渠道,可以为用户提供新的体验和新的形象。
根据冯兴亚在广汽业绩说明会上的最新说法,华望汽车主要面向30万元级别的高端客户,详细的产品定义和定位由华为主导,产品将搭载华为的智能驾驶软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等解决方案。
表面上看,广汽全资控股华望,华为仅作为技术合作伙伴;但深入看,这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平衡术,华为掌握产品定义权与智能化技术主导权,广汽则把控制造、参与渠道,双方在力图通过制度设计规避此前AH8项目因主导权争议而夭折的覆辙。
要知道,国有企业对“灵魂”十分看重,而华为也是出了名的在合作中保持强硬做派。好在冯兴亚对技术的看法比较开放,在他看来,“灵魂”问题是和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相关联,普遍供应的技术不是“灵魂”,而对整车影响力非常大但从社会上无法正常采购的事最核心的竞争力,才是灵魂。
那么在华为广泛向车企供应智能化相关技术的背景下,广汽认为其与华为合作并不出卖灵魂。
不过,新能源时代用户体验为王,产品定义和定位就是一款车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私以为这就是当下车企的灵魂。广汽在华望合作中如能学习吸收华为的方法论精华,也许可以有效反哺自主板块。
至于市场机会,华望的挑战还是艰巨的。
现有鸿蒙智行四界已经基本密布了20万元以上的各个细分市场,华望想要在30万元级别市场突围,首先就只能在鸿蒙智行的夹缝中寻求机会,如此束缚下还要面临一众新势力的轮番围攻,难称轻松。
渠道方面同样也面临挑战。如果不借助华为终端的销售体系而另行新建,天然流量就低于鸿蒙智行。类比采用HI模式而不通过鸿蒙智行渠道销售的阿维塔,难言成功。广汽自主的现有渠道也并不强势,将广汽合资品牌的渠道捡起来用于华望的建设,或许有所帮助。
不过总之,我们还是要相信华为和广汽的智慧,希冀华望能引领广汽走上自主崛起之路。
结语
广汽的困局与破局,恰似传统制造业转型的缩影,当燃油时代的红利退潮,合资模式的护城河崩塌,不得不向深水区探索新航道。
冯兴亚的“番禺行动”与华望合作,免不了“主导权”与“生存权”的博弈。广汽控股、华为主导产品定义的新物种,既是对高端市场的背水一战,也是对“灵魂论”争议的务实回应。
在汽车产业加速演化的今天,广汽的破冰与突围,终将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写下耐人寻味的注脚——国有车企生存的答案,或许藏在“开放”与“掌控”的微妙平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