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书坛,写章草的主要有“三王”:王世镗、王蘧常和王创业。王世镗是天津人(可参看待问楼主以前的头条文章);王蘧常是浙江人;王创业是甘肃人(籍贯山西,在甘肃工作了一辈子,可参看待问楼主以前的文章介绍)。“三王”章草,风格不同,各有千秋,但最有名的要数王蘧常。他的章草风格可用八个字概括:儒雅刚毅、奇正相生。

王蘧常
王蘧常(1900——1989),字瑗仲,号明两,别署阿龙先生、欣欣老人,浙江嘉兴人。因系端午节后一日生,自称端六先生,生年为庚子(1900年),正是八国联军进攻京津,故又自称“生不逢辰”,有窈窕轩、仰韶楼、明雨楼等斋名。幼年聪慧,好读书,有神童之誉。

王蘧常
他幼承庭训,自《诗》、《礼》、《书》、《传》入学。1917年后,得同乡沈寐叟(沈曾植)亲授书学,深得薪传。沈曾植曾教导他说:“凡治学,务去常蹊,必须觅前人绝之境而攀之。既学‘二王’,亦鲜新意,不如学‘二王’之所自出……章草自明宋(克)祝(允明)以后,已成绝响。汝能兴灭继绝乎?”历史已经证明,王蘧常终于成为一代章草大师!
寐叟是当时名望极高的学者兼书法家,与康有为、梁启超过从甚密。康有为对王蘧常的书法大为赞赏并邀赏所藏书画。王蘧常因师父而识康、梁,大大开阔了眼界,对书法和学识,大有裨益。王蘧常1922年毕业于唐蔚之主持的无锡国学馆,以成绩优异而留校任教。历任大夏大学、无锡国立专科学校、之江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的文、史、哲教授。
他生于书法世家,家学渊源。他的尊人甲荣先生、兄迈常先生,都以书法名世。自幼受书法熏陶,且经过严格训练,年未弱冠,善书之名,不胫而走。他一生主攻三代史(夏、商、周)、先秦哲学,兼及诗书艺术,是一位以章草成就驰誉的学者型书法家。
他多才艺,熟古代史,能古文,诗词锤炼多佳句。学书主张专一、敏速、诚正、虚心、博取、穷原委。撰有《秦史稿》、《诸子学派要铨》、《先秦诸子新传》及《顾亭林诗集汇注》、《书法问答》等著作。晚年出版多种书法选。
王蘧常的书法,从欧阳询、欧阳通父子的欧楷起步。在研究了唐拓《十七帖》的草法和晋代用语之后,开始转益多师,学习“二爨”(《爨宝子碑》、《爨龙颜碑》)、《郑文公碑》和其他北碑与墓志铭。其后,他用北碑功夫主攻章草《月仪帖》、《出师颂》和《急救章》等,又旁及汉隶《乙瑛碑》、《张迁碑》、《夏承碑》,同时临摹篆书《毛公鼎》、《散氏盘》等。最后,兼收并蓄汉简、帛书和汉陶等章草形成前后之书迹,反复锤炼和化用,别具一格,蔚然大家。
他学养深厚,用功极勤。文字学功夫一流。少时即默记《说文》部首,壮年后能以小篆作数年(一说六年)日记。他曾着意搜集《周礼》与《汉书》中的奇字,专门研究过六朝别字,以参用于书作。讲究专攻博汲,厚积薄发。融合晋帖与魏碑,广泛选材,创造化用,寄奇于正,字字有依据,发正为奇,笔笔有己意。
据追随王蘧常四十多年的冯其庸回忆,王蘧常给他写过两副对子:一是“天际数点眉始翠,中流一画墨痕苍”;另一副是:“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当时,王蘧常在无锡国专任教务长。冯其庸还于一九四七年下半年听了一学期王蘧常讲庄子的《逍遥游》。他佩服瑗师“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功夫,尤其是瑗师(王蘧常)惊人的记忆力,所有引经据典的笺释,都是从记忆中随时背出来的。”
王蘧常的书法作品润例,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一个扇面的润笔是白银十两,由此推算,它是十分值钱的。
王蘧常的书法,追随其师,“留心三王二爨间”,此“三王”指的是王羲之、王献之和王珣。“二爨”即《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所谓碑帖互参,魏晋风度。然后上溯北朝、秦汉直入三代,优游于三代秦汉六朝之间,绝不作唐后人一笔。所以,他的书法结体古拙,用笔方而生辣,古趣盎然,生气勃勃。
复旦大学教授蔡尚思评价说:“近代书法,我最喜的是康有为、于右任,第三要数王蘧常。”
大书法家沙孟海对王蘧常章草书法的古拙、雄劲,且有新意,也极为钦佩。

☞对联:蓬莱凝望神山近,唇齿相依大业遒。

☞横披:《有恒》。

☞对联:神州春浩荡,寰海日光华。

☞王安石诗《题西太一宫壁》: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节临汉·《夏承碑》。

☞对联:受人以虚求是以实,能见其大独为其难。

☞对联:风云所会,河汉相望。

☞致冯其庸书信札。

☞行草文稿。

☞草书信札。

☞吴生乃兴传(局部)。

☞行书文稿。

☞草书横披:青连齐鲁。

☞草书匾额:鼌采楼。寐师原题已佚,弟子王蘧常补。

☞草书扇面。

☞草书横幅。

☞草书横幅。

☞章草条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录王之涣诗两句,关发同志属。王蘧常。

☞章草条幅:节录祝允明《书述》。

☞篆书条幅《寿》。

☞楷书《杨大雄烈士殉国碑记(局部)》。

☞节临《爨宝子碑》。

☞临《赵松雪急就章·赠朱子鹤跋》。

☞章草榜书匾额《常缘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