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公子张伯驹娶青楼女子潘素,把她培养成画家,捐118件国宝

霏霏的娱乐日记 2022-05-25 23:34:03

1935年,37岁的张伯驹看上了20岁的烟花女子潘素。老保却说,“这姑娘大有来头,花钱可赎不走。”后来张伯驹请好友帮忙买通官兵,悄悄地将潘素劫走。

张伯驹和潘素的爱情故事可谓传奇。

潘素这样一个弱女子,甚至为了被绑架的夫君,临危不惧,四处打点周旋,变卖自己的值钱饰品,用四十根金条赎出了陷入险境八个月的丈夫。

在这四处奔走的过程中,很多人劝潘素卖掉手里的真迹,潘素坚决不肯,因为夫君说过,这些古迹比他的命还重要。

你护我一生周全,我为你无畏无惧。

潘素出生在苏州。潘家本也是仓廪丰实的富裕人家,却因潘父挥霍无度,家道中落。

潘素自幼就像出身名门的母亲,长相秀美,气质如兰。

潘母为女儿请名师学习琴棋书画,在潘素13岁时,已经弹得一手好琵琶。

可惜的是,潘母患重病早早地离开了人世,没娘的潘素从此换了人生。

潘父续弦,继母看着如花似玉的潘素,心生妒忌,设了一个圈套,将潘素卖进了上海的青楼。

潘素从此沦落风尘,别名“潘妃”,开始在十里洋场艰难求生。

潘素长得美貌,还能写会画,很快便成为上海滩青楼花魁,她被赞为江南第壹美女,虽身在风尘中,却依然清丽脱俗。

时间就这样匆匆流逝,潘素转眼已到20岁。

1935年,张伯驹正担任着中国盐业银行的总稽核,那次他到上海公干,随着友人来到灯红酒绿之地观赏上海的花魁。

没料到,潘素怀抱琵琶出场一曲,瞬间让张伯驹陶醉。潘素果然不负美名啊,张伯驹当场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张伯驹,虽然是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家世显赫,但他却不爱官场的明争暗斗,独爱写诗作画,而且天赋才情也很高。

张伯驹和潘素,恰似金风玉露相逢,张伯驹爱上了潘素。

张伯驹回到北京之后,脑海中潘素的身影挥之不去。他当时虽然已有三房太太,却还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张伯驹出生的张家,家财万贯,张伯驹是送给了伯父张镇芳做的儿子。

张伯驹的妻子是父母做主的婚姻,娶了安徽军阀的女儿李月娥,但李月娥一直没有生育。

过了几年,张伯驹娶了京韵大鼓艺人邓韵绮为二房,但也不知什么原因,邓韵绮也没有生育。

到了1926年,张伯驹又娶了17岁的三房夫人王韵緗这才生下了一个儿子。

张伯驹既不喜欢军队,也不喜欢官场,张镇芳拿他没办法,只好让他在自己的银行里做事。

张伯驹在诗歌方面特别有才情,戏曲、书法等古典文学也造诣颇深,尤其喜爱收藏古董和文物。

这样的富家公子遇上了欢场女子,成就了一场人世间美好的感情。

张伯驹再次回到上海准备把潘素赎出来,但那时潘素却身不由已,被一名将领看中,软禁在酒店中。

张伯驹心急如焚,花了重金买通了酒店里的看守,两人夺路逃到了北平。

张伯驹和潘素结婚后,相继和两房姨太太离婚,大房去世后,张伯驹就只有潘素一个妻子,张伯驹一直称潘素为“爱人”。

潘素自知自己是张伯驹赎身的女子,在婚礼时穿了一身洁白的礼服,她告诉张伯驹,自己“洁白如酥”。

潘素在张伯驹身边看到了很多前人的真迹,激发了她幼时就有的绘画的天赋。

张伯驹看了潘素临摹的绘画作品后,觉得潘素在绘画上非常有才华,张伯驹找了名师教潘素画画。

1940年之后,潘素就在画坛小有名气。张大千都曾称赞潘素的画“神韵高古,直逼唐人。”潘素出版过多本画集,蜚声中外。

张伯驹和潘素两人情投意合,爱好相似,琴瑟和谐。对于张伯驹的那个“烧钱”的爱好,潘素也一力支持,从来没有反对过。

张伯驹花光了家财,收藏国宝,也幸亏张伯驹,在战乱中的一部分国宝才没有流落国外。

对于丈夫的这个爱好和爱国的举动,潘素变卖首饰或者拿出最后的积蓄,只要丈夫有要求,潘素从不拒绝。

到后来,两人生活的是一间十平米的小房间,家徒四壁,潘素也从没有怨言。

1949年以后,张伯驹前后捐给国家的文物多达118件,还婉拒了故宫给的20万元奖励,只拿了一张薄薄的褒奖令。

对于丈夫的这些举动,潘素完全理解和支持,她懂得丈夫对这些古迹的珍爱之心,这些古迹只有保存在国家博物馆,才有了真正安稳的去处。

张伯驹和潘素相濡以沫46年,感情很深,却一直清贫度日。

1982年,84岁的张伯驹在医院潘素的怀里安静离世。

潘素在随后的日子里一直生活在两人的旧居,静心作画,或者整理丈夫的文学和绘画作品,用以出版。

1992年,77岁的潘素在北京去世。

@诸葛霏霏人世间美好的感情,就是你成全我的爱好,我疼惜你的付出。

张伯驹为潘素写了许多感念爱情的诗词,在耄耋之年张伯驹去女儿家小住,和潘素小小离别几天,还写下了深情的诗句:

“百年夫妇百年恩,纵沧海,石填难数。

白头共咏,黛眉重画,柳暗花明有路。”

一生一世一双人,一世浮华,只为换你一生相伴。这样美好隽永、白头到老的感情,直让后世人深深感动。

1 阅读:45

霏霏的娱乐日记

简介:管中窥豹,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