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第13762号行政令,宣布对加拿大铝制品加征232%关税的瞬间,渥太华议会大厦响彻“不做第51州”的怒吼。这场看似寻常的贸易争端,实则是美国酝酿百年的领土吞并计划的关键落子——从军事依赖到经济捆绑,加拿大正面临国家主权存续的至暗时刻。
美加贸易逆差突破89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加拿大钢铁、汽车部件等核心出口商品累计加征487亿美元惩罚性关税。加拿大虽对1550亿美元美国商品实施对等反制,但其经济结构决定了反击的脆弱性:78%的原油、92%的天然气、63%的汽车零部件依赖对美出口。
更深层危机在于军事自主权的丧失。北美防空司令部数据显示,加拿大98%的领空监视、85%的海岸巡逻依赖美军。当特朗普宣称“加拿大防务应由美国直接负责”时,五角大楼已悄然接管北极地区3个加拿大军事基地的指挥权。
美国对加拿大的领土野心可追溯至1812年战争。解密档案显示,1940年《彩虹五号计划》曾明确将吞并加拿大列为战后首要目标,后因冷战爆发搁置。如今地缘格局剧变,北约内部文件证实,美国防部正修订《北极战略》,拟将加拿大北部领土划入“美利坚北极防卫圈”。
法律层面的侵蚀同步推进。美国最高法院受理的“缅因湾划界案”中,司法部援引1908年《边界水域条约》,主张重新划定五大湖主权。加拿大国际法专家警告,这将成为肢解加拿大领土的先例。
面对生存危机,加拿大启动“多元外交突围”。总理卡尼4月访问柏林时,与欧盟达成《关键矿产供应链协议》,确保每年向欧洲出口价值37亿加元的锂、钴资源。同时加速加入印太经济框架(IPEF),对亚太地区出口占比从12%提升至27%。
军事领域寻求“去美国化”更显急迫。加拿大议会3月通过《国防自主法案》,计划投资330亿加元重建造船业,并联合英国BAE系统公司自主生产护卫舰。但现实困境在于:F-35战机维护仍需美国洛马公司技术支持,北极监测卫星依赖加州范登堡基地。
克里姆林宫正密切观望北美变局。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公开表态:“尊重加拿大人民自决权”——此举被解读为对美加矛盾的隐性支持。更值得关注的是,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加拿大能源公司秘密签署《北极LNG合作协议》,直戳美国能源霸权软肋。
北约内部裂痕持续扩大。德国总理朔尔茨拒绝承诺“军事协防加拿大”,法国总统马克龙提议组建“欧洲-加拿大能源联盟”。当特朗普威胁退出北约领导层,加拿大首次未获邀参加北约“坚定捍卫者”军演。
历史正在见证一个主权国家的存亡之战。加拿大外长梅兰妮·乔利在联合国演讲时疾呼:“我们不会成为任何帝国的第51颗星!”但在华盛顿国会山,议员们已开始讨论“新星条旗”的设计方案——那面旗帜上,枫叶图案正被逐步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