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百无禁忌的搅局者

噩噩文化 2025-03-04 05:04:41

李白的诗 | 作词:李白,作曲:张连春

高力士其人

整个玄宗朝中后期几乎所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参赛者,如李林甫、李适之、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都是走了高力士的门路。对于高力士,太子都喊他二哥,诸王公主都得喊爹,驸马辈要喊爷。

所以“力士脱靴”才被李白当做一个了不得的传奇,老是提,一直被宣传为李白不羁的典型事件,殊不知高力士在玄宗朝堂上可不是一般的仅仅有点得宠的太监。

力士脱靴,贵妃研墨 | 清代.17世纪时作

张 垍

张垍,张说次子,娶玄宗女宁亲公主,拜驸马都尉,深得恩宠。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张垍以太常少卿入翰林院为学士,时李白供奉翰林,张垍进谗言,李白遭贬逐。

《酉阳杂俎》说因高力士谗言玄宗贬逐李白,非也。

后来张垍当了安禄山的伪宰相,死于乱军中。在《全唐诗》中存诗一首。

饮中八仙图卷 | 任仁发绘.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从汉朝以来儒家渐渐的为统治者所承认。教育体系害怕李白是因为他的创造力,因为他们认为创造力就是破坏力,会破坏规则,破坏秩序。所以宋朝以后杜甫慢慢的变成主流,而李白备受争议!

《唐书·卢藏用传》:司马承祯尝召至阙下,将还山,藏用指终南山曰:此中大有佳处。承祯徐曰:以仆观之,仕宦之捷径耳。

司马承祯是个真隐士,卢藏用早年隐居少室、终南,时人称为随驾隐士,后来被征辟,依附权贵,做大官,故不免受到司马承祯的讥笑。

当日隐逸风气的社会背景。思想所趋,社会所重,自然产生了这种隐逸的文学,歌颂田园的生活,赞美山水的可爱,鼓吹那乐天安命,适性自然的人生观。人人都自命为陶渊明、谢灵运,其中固然有真能欣赏自然界真美的,但其中有许多作品中不免使人感觉做作。例如王维说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在我们看来便近于做作,远不如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中国的思想界经过佛教大侵入的震惊之后,已渐渐恢复了原来的镇定,在这个空气里隐逸之士遂成了社会上的高贵阶级,聪明的人便不去应科第,而是去隐居山林,做个隐士,隐士名气大了,自然有州郡推荐,朝廷的征辟,即使没有征召,而隐士的地位很高,仍不失社会的崇敬。

李白 | 三才图会.明王圻.王思义撰辑.1609年

诗 赋 取 士

《儒林外史》第十三回:战国时,以游说做官;到汉朝用“贤良方正”开科;到唐朝用诗赋取士,他们若讲孔孟的话,就没有官做了,所以唐人都会做几句诗,这便是唐人的举业。

当时的诗人奔走于贵人之门用乐府新诗做进身的礼物,并不以为是可耻之事。李白虽也做乐府歌辞,但他似乎不曾用此做求取功名的门路。

他早年隐居山东,天宝初年隐居剡中,那时他已四十多岁了。

往期相关: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的职场噩梦

李白和贺知章在长安紫极宫相见,贺解金龟换酒为乐。紫极宫是道观。始终也不说他推荐李白。

《新唐书》知章言于玄宗,召见李白于金銮店。

如此看来似乎应归功于贺。却不知贺知章在天宝三年已经告归,而李白天宝初才游会稽,杨贵妃之立在天宝四年,李白被荐入京也在杨贵妃时期,但那时李白已经50多岁了。明皇虽赏识他的乐府诗,但李白似乎不屑单靠文辞近身,故他的态度很放肆,很骄傲,天子也使唤不动他,而高力士自然只配替他脱靴了。

唐才子传 | 元.辛文房.撰.日本南北朝刊本

李白天天狂饮烂醉,故不是自然,但王维对着竹林弹琴也算不得自然,不过是做作的方式不同而已。但这个崇拜自然的风气究竟有点儿解放的功用,因为对着竹林弹琴复长啸,终究好过夹在伶人堆里弹着琵琶唱《郁轮袍》去巴结公主吧。

王维,孟浩然的律诗对比陶渊明显出了一点解放的趋势,使律诗倾向白话化,这个倾向经过杜甫、白居易的手到了晚唐,变得更鲜明了,律诗几乎全部白话化了。

李白时而隐居山林,时而沉醉酒肆,时而炼丹修道,时而放浪江湖。他可以代表那个浪漫的时代,也可以代表那时代的自然主义人生观。

安禄山之乱明皇奔蜀,永王李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李白去谒见他,遂留在他幕下,后来永王谋独立失败,李白被流放夜郎,后虽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宣城。

关于李白在宣州谒见永王,《唐书》并不为他隐晦。李白是个隐逸的诗人,作他自己的诗歌,不靠作诗进身。他五十岁时与吴筠以隐居道士的资格被召见。晚年遇见天下大乱,北方全陷,两京残破,他拥护永王,并不算犯罪。

他的高傲狂放,他的飘逸的想象,他的游山玩水,隐居修道,他的迷信符箓,处处都表示他的出世的态度。这种态度与人间生活相距太远。所以我们读他的诗,总觉得他好像在天空中遨游,与我们不发生交涉。我们总觉得酒肆高歌,五岳寻山才是他的本分。

上阳台帖 | 唐.李白.草书.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可以用诗应考科举,但李白并未考过。他是个流浪的人。当他出长安时,有人形容:仙乐满囊,道书盈篋 qiè。可见他不是中国正式的士大夫。

王维是居士,杜甫是严正的读书人,李白则是喜欢讲神仙武侠的江湖术士。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对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一套已彻底解放了。

天宝初年,李白到长安见贺知章,贺氏称他为[zhé] 谪仙人,把他推荐给李隆基。由于李白旷达的本怀和道家相近,但也许是有托而逃吧,不过正因为他不做卿相,所以能够浪迹江湖、寄情山水、流连诗酒、啸傲风月,而不以功名富贵和声色获利,最后成为了伟大的诗人。

唐诗画谱 | 明.黄凤池.李白《村居》诗意

李白集中律诗很少,而七律尤少。有人说他的七言绝句是独步古今,没有敌手的。

他向来被称为词体的创始者,相传著有《菩萨蛮》和《忆秦娥》各一阕。但是李白七言律尚且不肯做,哪里肯去作词?我们也不便冒昧的给李白上词坛始祖的尊号。他依附李璘固然有罪,但开始确实出于胁迫。李白的乐府多用古题而自出新意,自创新调。

唐诗画谱 | 明.黄凤池

中国的思想界经过佛教大侵入的震惊之后,已渐渐恢复了原来的镇定,在这个空气里隐逸之士遂成了社会上的高贵阶级,聪明的人便不去应科第,而是去隐居山林,做个隐士,隐士名气大了,自然有州郡推荐,朝廷的征辟,即使没有征召,而隐士的地位很高,仍不失社会的崇敬。

李白大概最恨自己变成了一个诗人,因为他一生想做的是仙与侠,结果两个都没做成,最后成了诗人。其实他想做的是流浪的、孤独的侠或者仙。

古贤诗意图卷 | 古贤诗意图卷.明.杜堇画.纸本墨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古蜀道难 | 敦煌研究院藏

《蜀道难》属于乐府诗,作于安史之乱前,李白赠入蜀友人的。据传李白初到长安,去拜访贺知章,就拿的这首诗,贺监说他“谪仙之才”。

从《蜀道难》开始,李白在诗里大量使用“者、而、之”等虚字。

秋浦唐代池州又名池阳郡,管辖四县:秋浦、青阳、至德、石埭[dài],池州治所即秋浦县(今安徽贵池),沿长江,在黄州之东。

岑夫子岑夫子是岑勋,年龄比李白大;丹丘生是讲究炼丹的道士元丹邱,李白跟他学道求仙。在唐朝的美学上,一掷千金是一种美,对物质的不在意,产生了一种情调。

《梦游天母吟留别》唐汝询说: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陈沆(hang)的《诗比兴笺》里说: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

唐诗画谱 | 明黄凤池辑.1672年.李白“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诗意

0 阅读:2

噩噩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