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时期,科举制度是朝廷取仕、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在这些仕子之中有很多人社会地位并不高,纯碎通过寒窗苦读数十载,获取功名。同样这也是封建统治者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
学子之中不乏有些为了获取功名利禄,坚持参加科考,由于年龄上没有限制,甚至出现了广东老秀才黄章102岁还参加康熙三十八年乡试的场景。《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考了20多回,一直到54岁时才考中举人的情况比比皆是。与这些为了科考耗尽青春的仕子们相比,下面这几位真可谓人生得意。同样的年龄,别人还在头悬梁 、锥刺股奋发图强时,他们早已成为盘踞一方的封疆大吏,成为人生赢家。
年羹尧年羹尧(1679年—1726年),安徽怀远人,清朝名将。出身官宦之家,自幼读书,颇有才识。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年仅21岁。散馆后授职翰林院检讨。曾多次担任四川、广东乡试考官,累迁内阁学士。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升任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这时的年羹尧还不到30岁。
尹继善尹继善(1694年-1771年),章佳氏,直隶省顺天府大兴县,隶属于镶黄旗。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聪明早慧,长像不凡。雍正元年,新科取士中二甲第二十四名进士。
由于新即位的雍正帝喜怒形于辞色,用人不拘一格,大小臣工,一但为其赏识,迁擢奖扬纷至沓来。尹继善深得雍正欣赏,令其充日讲起居注官,随侍左右。雍正五年,迁为侍讲,后改为户部郎中。雍正六年,即令署江苏巡抚,时年32岁。次年升为河道总督,雍正九年年仅35岁的尹继善调任两江总督,成为了管理大清富庶之地的封疆大吏。
傅恒傅恒(1722-1770年),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外戚、名将,户部尚书米思翰之孙,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第九子,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之弟,出身名门。
乾隆五年(1740年),傅恒任蓝翎侍卫。乾隆七年(1742年)任御前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管理圆明园事务。乾隆八年(1743年)出任户部右侍郎。乾隆十一年(1746年),傅恒外任山西巡抚,年仅24岁。
傅恒在山西巡抚任上又担任军机大臣、户部右侍郎、内大臣。乾隆十二年(1747年),升任户部尚书兼任銮仪卫、议政大臣、殿试读卷官、会典馆正总裁。短短七年时间,傅恒由一名普通的正六品侍卫,一路升为从一品大员,其升迁速度可谓是火箭式上升。
福康安福康安(1754年—1796年),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大学士傅恒之子、乾隆孝贤纯皇后之侄。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时年23岁的福康安授户部右侍郎、镶篮旗蒙古副都统(正二品)。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小金川叛乱时,福康安接替阿桂受命赶赴四川军中任平叛将领。叛乱平定后,历任正白旗满洲都统、吉林将军、盛京将军等职。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年仅26岁的福康安被授为云贵总督,成为总领一方军政的封疆大吏。
综上,年羹尧29岁时担任四川巡抚;尹继善32岁署理江苏巡抚;傅恒24岁任山西巡抚;福康安26岁任云贵总督。这四位就是年龄同官职、品秩严重不符的最好例子。在清朝有着尚未成年甚至是尚在襁褓之中的王公爵位,很容易理解;但如果有年龄同官职、品秩严重不符的官员出现,我们不免要问:即使封建时代的人们普遍成熟较早,但在显要官职上的“年轻人”们真就能胜任吗?
历史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因为他们遇到了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的治世英主。通过不拘一格大胆任用,让他们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