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政坛之“十宗最”,第三位让人怀疑人生

宛白聊历史 2023-06-11 02:01:05

浩瀚历史三百年,大清朝出现了很多名人轶事,接下来为大家带来最具有代表性的“十宗最”,间接去了解距离我们还不算太久远的满清王朝!

最牛的官二代

福康安(1754年—1796年),满洲镶黄旗人,乾隆皇帝孝贤纯皇后家侄,保和殿大学士傅恒第三子。福康安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福康安一生战功赫赫,对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统一和完整作出卓越贡献。

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赐福康安贝子,成为大清非宗室授封皇爵第一人。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谥号“文襄”,并配享太庙。

地位最高的汉臣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康熙朝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转型”最快的王爷

爱新觉罗·晏森,大清十二位铁帽子王之一的克勤郡王最后一位传承者,他的祖先是礼亲王代善长子岳托。大清灭亡后,当年赫赫有名的铁帽子王爷家产败光后,为了生活依然也得弯腰。晏森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干起了拉洋车的活,刚开始坐他车的人比较多,大家都比较好奇,从来没见过王爷拉车。为了活下去晏森头戴草帽,脚登沙鞋,肩上搭着条手巾,一个标准的洋车夫。此情此景,让人唏嘘不已,怀疑人生!

最有影响力的贪腐案

“甘肃冒赈案”是清朝第一大团体贪污案。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在甘肃查获了一起地方官员以赈灾济民的名义上下勾结伪灾舞弊,折收监粮、肆意侵吞的大案。一些地方官员以赈灾之名,共谋作弊、肆意侵贪的大案,牵涉总督、布政使及以下道、州、府、县官员113人,追缴赃银281余万两,波及直隶、盛京、江苏、浙江、云南等几个省,震动全国,时称“甘肃冒赈案”。此案,连乾隆皇帝也惊呼:“为从来未有之情奇贪异事”。

贪污最多的官员

和珅(1750年—1799年),在乾隆朝先后担任、兼任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拜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忠襄公。随着权力增大,他内心日益膨胀,贪赃枉法、结党营私。

太上皇乾隆驾崩后,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要知道,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

最抑郁的官员

李鸿章(1823年—1901年),安徽合肥人,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因此,被世人唾骂为“汉奸”、“卖国贼”,成为“背锅侠”。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郁郁而终于北京。

最倒霉的皇帝

溥仪(1906年—1967年),大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三岁登基,还没有亲身体会过九五至尊的感觉,王朝便已灭亡。仅仅在小小的紫禁城里续圆帝王梦。这与他的祖先康熙、乾隆六下江南威武雄壮简直天壤之别。虽然后来当了几年满洲国皇帝,那只不过是日本人的一个玩偶而已。日本战败后,溥仪又被苏联人关押了几年,新中国成立被转到国内监狱,最后被赦放。

溥仪与前朝亡国之君崇祯帝相比,他又是幸运的,最起码保住了性命,还成为共和国政协委员。

最悲剧的皇子

爱新觉罗·奕纬(1808年—1831年),道光帝长子,作为皇长子,即便是继承不了大统,敕封亲王、郡王,做个潇洒王爷也算不枉此生。奕纬自出生,就注定是个悲剧。生母身份低微,只是道光作为皇子时府上一倒茶端水的丫鬟。他要不是嘉庆帝第一个皇孙,估计能否活下来都是个疑问。

成年后,性格乖张,也不讨道光和上书房师傅们的喜欢,竟然被道光帝的一次失误,一脚命丧黄泉。即便如此,也仅封了一个多罗贝勒的爵位,实乃大清第一悲剧皇子。

最遗憾的战事

“甲午海战”,这是一场将大清跌入深渊、一手将日本送上亚洲老大地位的战争。此战之前,日本对胜券并没有十足把握,但是清政府实在太腐败无能了。对手那边为了扩充军备,日本皇宫上下节衣缩食支持战事;而大清却在节缩军费用于颐和园的大兴土木,胜败自然一目了然。

假如,此战日本失利,它将得不到巨额赔偿去更多的发展军事,也不会过早的气焰嚣张,加快对外侵略的步伐。当然,历史是没有假如的。

最丑恶的亲王

爱新觉罗·奕劻(1838年-1917年),大清最后一位铁帽子王,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乾隆皇帝曾孙。这位爱新觉罗子孙,在大清处于水深火热时,并没有力挽狂澜,挽救祖宗留下的基业。而是拼命收受贿赂,贪赃枉法。与其子载振、大臣那桐卖官鬻爵,被当时的人们讥为“庆那公司”。

奕劻病死于天津租界后,内务府大臣初拟谥号“哲”,溥仪不同意,亲选四字,让其选择,为“谬、丑、幽、厉”。后来在溥仪之父前摄政王载沣的干涉下,才赐谥“密”字。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