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官二代:“中兴四大名臣”的公子哥,竟然有人沦为汉奸

宛白聊历史 2023-01-15 17:03:02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是清末时期最著名、最有能力的汉臣代表,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创建的湘军、淮军,或许清政府将提前灭亡五十年。没有左宗棠,就不会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并推动新疆置省。没有张之洞,也就没有后来的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甚至现在的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香帅创建的学堂。

中兴四大名臣图像

查阅四大名臣资料,无一例外都是洋务派领袖人物,参与和领导了很多洋务运动。除了张之洞探花及第,最初是清流领袖,其余三人都在维护清朝稳定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接下来,我们一一揭开四大名臣的子嗣,看一看他们在父亲光环之下的政治生涯,到底有何成就。

曾国藩——湘军创建者、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

曾国藩,清朝八大文正公之一

曾纪泽(1839年-1890年),清代著名外交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位驻外公使,与第一位驻外使节郭嵩焘并称“郭曾”。

曾国藩去世后五年,1877年(光绪三年)承袭侯爵。次年,出任驻英、法大臣。1880年(光绪六年)兼驻俄大使,与俄谈判收回伊犁事宜,于光绪七年2月,签订《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土地及部分利权,被认为是晚清一次较为成功的外交行动。光绪九年,中法战争爆发,主张“与法人辩,始终不挠”。又疏陈“备御六策”。1890年(光绪十六年)去世,追赠太子少保衔,谥号“惠敏”。

曾纪泽在四大名臣的官二代当中算是比较有作为的公子哥

曾纪鸿,曾国藩的次子,史料记载不多。父亲去世后荫赏举人,充兵部武选司郎官。但他不热衷于仕途而酷爱数学,并通天文、地理、舆图诸学。年仅33岁就因病去世了。

李鸿章——淮军创建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

被慈禧太后称之为“再造玄黄”

李经方(1855年—1934年),原为李鸿章六弟之子,后过继给李鸿章成为长子。1882年在江南乡试中中举(名列第三十八名),历任出使日本大臣、出使英国大臣、邮传部左侍郎等。曾娶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女为妻。

李中堂的长子,也是养子的李经方

李经述:其实是李鸿章的嫡长子,但是由于中堂四十岁时,膝下无子,所以过继一养子经方。李经述为人谦虚低调,曾国藩见了他曾说:“此公辅器也”,预言将来必成大器。但是,他只是作为一个著名的孝子留名后世《清史列传》中把他列入孝友传,且英年早逝,官至三品参赞官。

李经迈(1876年—1938年)李鸿章的小儿子,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任出使奥地利大臣,次年授光禄寺卿。光绪三十三年回国后,历任江苏、河南、浙江等地按察使。宣统二年曾以随员往日本、欧美考察军事。

左宗棠——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左中堂和醇亲王奕譞合影

左孝威(1846年-1873年),左宗棠长子。科考中仅获得举人身份,是左宗棠最喜欢的儿子,不幸的是后来在征战新疆时染病而亡。

左孝同,左宗棠第三子。被赐予举人身份,通过捐资获得道员。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曾总办营务。后会办北洋机器局、北洋营务处。历任光禄寺卿、宗人府府丞、河南按察使、江苏按察使。1911年,左孝同补授为江苏省第一提任法使,后来兼署江苏布政使。

左孝同的书法还是很有水平的

张之洞——湖广总督、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

张香帅家庭合影

长子张仁权:1859年出生,戊戌科进士,历任驻美使馆参赞, 驻美学生监督、礼部郎中,候补四品京堂等职。

九子张仁侃:1885年出生,历任刑部、邮传部员外郎。

而十一子张仁乐、十三子张仁蠡却在清朝灭亡后,成为臭名昭著的汉奸。日本侵华期间,分别担任任伪外交部大臣和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民政厅厅长,真是丢尽了先人的脸。

综其所述,曾、李、左、张四大名臣均位及人臣,也不乏取得探花、进士等功名。但是,他们的子辈却远远没有达到先父的高度,甚至在科举道路上同样没能取得佳绩。这样的结果,不知这四位中堂心里可否满意。

李中堂家庭部分成员合影

也许这三个原因限制了他们后代的发展:

一是生不逢时,这里面很多公子哥还没来得及再大展宏图,大清就已经灭亡了;二是在科举取材中没有徇私舞弊。在晚清腐败的官场中,一个大学士给考官们递个条子,只要学识别太差,中个进士还是不成问题的。可是,这四位中堂的子辈们中进士的却寥寥无几。三是早已看清官场晦暗,个人经历看淡了后代们在官场上的传承。就拿李鸿章来说吧,对大清忠心耿耿,《马关条约》签订后,不免成为国人中的“汉奸”,这“背锅侠”实在有点冤。

在儿孙做人之道方面,张之洞应该多向曾国藩学习

作为汉臣代表性官员,这四位大臣中无一出现父子大学士、父子尚书的情况,甚至张之洞的儿子中,还出现了两位汉奸,让人唏嘘不已。走好路,走歪路,这都是后人自己选择的道路,让他们自己去走吧,儿孙自有儿孙福!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