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年半的时间,首航新能IPO终于有了新进展。1月23日,其审核状态变更为“提交注册”,这也就意味着首航新能这家专攻光伏逆变器和储能设备的“追光者”,终于要敲响IPO的钟声了!

上市进程: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首航新能的上市之路,那真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2022年6月16日,创业板首发申请获受理,首航新能拿到了比赛的入场券;同年7月8日,进入问询阶段,接受各方的“灵魂拷问”;2023年3月31日上会获通过,本以为胜利在望,结果它居然4次中止了IPO,过会超500天都没提交注册……真的很想问一句,你这是弄啥嘞?直到2025年1月23日提交注册,这才又重新燃起了上市的希望之火,这场“马拉松”,真的很考验着大家的耐心啊。
崭露头角:光伏储能领域的“后起之秀”
首航新能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电力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简单来说,就是一家搞太阳能电力转换、存储与管理的公司。它的产品涵盖了光伏并网逆变器、光伏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等,妥妥的“全能选手”。
别看首航新能在 IPO 进程上有点波折,但在市场上的表现那可是相当亮眼。可以说是光伏逆变器领域的一匹“隐形黑马”!
首航新能成立于2013年,短短十年间,就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光伏逆变器供应商,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堪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典范!
2020-2022年,境外销售收入占比高达87.62%、89.29%、89.60%。同样在2020-2022年,首航新能业绩快速增长,三年营收增速分别高达94.58%、78.40%、144.12%,三年复合增速高达103.87%,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更是达到152.03%。实力不容小觑。
目前,许韬是首航新能的“掌舵人”,他直接持有公司17,303.7202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46.62%,还通过间接持股合计持有公司52.75%的股权,是控股股东。同时,许韬通过各种方式合计控制公司67.26%的表决权,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担任着董事长、总经理的职位,带领着首航新能在能源市场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虽然首航新能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和上市进展,但前进的道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还是有不少“绊脚石”。


业绩下滑:新能源赛道上的“小插曲”?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于首航新能的营收高度依赖海外市场,尤其是意大利市场。意大利市场单第一大客户ZCS就贡献了首航新能超三成的营收。再此营收结构下,受近两年欧洲市场补贴政策退坡、电价下降,市场需求下滑影响,首航新能业绩显然无法“独善其身”。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种的菜,结果市场突然不收了,那可咋整?尤其这还是在首航新能IPO的关键时期。公开数据显示首航新能继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44.57亿元巅峰后,已连续两年走低,2023年和2024年分别同比下降16.01%、27.53%,扣非归母净利润更是在2023年腰斩,同比下降了63.61%。这其中也有光伏市场整体大环境不好的因素存在。相较于光伏主产业链的业绩表现,首航新能也算差强人意。当然了,公司的跨境贸易风险、依赖大客户及海外市场的问题值得重视。
募资金额:“变形金刚”启动
首航新能的募资金额,那可真是“变幻莫测”。最开始,拟募资金额为15.12亿元,主要用于新能源产品研发制造项目、研发中心升级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这些项目就像是公司发展的“助推器”。
可到了2022年11月29日,募资金额上升到了35.12亿元,原来是新增了一个首航储能系统建设项目,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公司似乎有着更大的野心。
然而,在2025年1月23日更新的注册稿显示,募资金额又降至了12.11亿元,虽然募投项目保持不变,但首航储能系统建设项目预计使用募集资金由最初的20亿元降至1亿元,补充流动资金由4.5亿元降至0.5亿元,这一降一升再一降,让大家看得是一头雾水。也许是市场环境让它不得不“随机应变”?
抱大腿,关系存疑
首航新能和宁德时代的关系,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宁德时代以77.32亿元的估值低价入股,而同期其他投资者的估值则更高。在两次问询中,交易所要求首航新能说明与宁德时代展开合作前,和同类型原材料主要供应商的合作情况、交易公允性、以及与第三方交易价格的差异,并要求首航新能结合宁德时代电芯产品的对外销售价格、毛利率等具体情况,说明采购价格的公允性。首航新能仅公布了采购金额占宁德时代对应业务收入的比例,具体的采购价格仍不明确。这种操作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数据“打架”,背后真相几何?
此外首航新能与其主要供应商力王高科数据打架事件也值得关注。
招股说明书披露,广东力王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王高科”)是首航新能所需主要原材料及重要供应商,双方的合作起始于2022年。但问题来了,力王高科自己披露的信息却显示,首航新能在2021年就已经是它的第三大客户了,双方的交易金额还达到了1927.17万元。这就有点意思了,难道首航新能提前开启了“穿越”模式,和力王高科“提前”合作了?
除了合作起始时间,双方披露的交易金额也大不相同。力王高科称,2022年首航新能是它的第二大客户,交易额高达10278.59万元。但首航新能的招股说明书里却不见力王高科的身影,甚至在2022年的前五大供应商名单里也没有力王高科。
总体而言,首航新能的IPO之路还在继续,既有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政策调整的影响,也有内部依赖单一市场、财务透明度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公司的上市进程,也对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它能否顺利冲过终点,还得看它怎么解决这些数据“小插曲”。不过,不管怎样,我们都期待它能在新能源的战场上,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相关链接:
20250114:无锡江松科技完成IPO备案!
20241228:又一光伏企业开启IPO之旅
20241213:A股!又一光伏企业开启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