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嗓子干燥犯恶心,可能是胃火所致,这一药方要收好!

安风的备忘录 2024-11-06 04:30:35

秋冬之际,本应悠然享受温暖与宁静,然而,嗓子干燥、心生恶心之类不适,却时常出来搅扰。很多人不知道,这或许是胃火在作祟。

中医古籍《伤寒杂病论》提到:“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此处的“胃家实”,实与胃火及其他胃肠实热之证候紧密相连。秋冬之时,人们易受寒冷天气影响,往往不自觉地偏好温热、滋补食物,如羊肉汤、火锅等,这些食物吃多了,就容易使胃中积热,形成胃火。胃火上炎,可灼伤咽喉,导致嗓子干燥;又可扰乱胃气,引起恶心。

有这样一则实例:患者,女,41岁,每到秋冬,她的嗓子就干得像要冒烟一样,还老是犯恶心,嘴里有股异味,食欲也很差。她以为是天气干燥加上上火,吃了些清热的含片和降火药,但都没什么效果。经医家诊断,此乃胃火过盛。

医家遣方:石膏、知母、芦根、竹茹、半夏、粳米。

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入肺经和胃经。

《本草纲目》言:“石膏其性大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褥金疮。”

方中的石膏堪称清胃火的猛将,能迅速消减胃中的实热之火。石膏就像一盆冷水,狠狠地浇灭了胃中的“火焰”。在服用数日后,患者觉察到嗓子不再那般干燥,恶心的程度亦大幅缓解。

方中的知母,味苦、甘,性寒,入肺经、胃经和肾经。

《神农本草经》称其“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知母与石膏相须而用,可显著提升清热泻火之能效。二者相辅相成,使得泻火之力更为强劲,在清热之时发挥出更优效用。在此药方中,知母更深度地发挥清泻胃火之效,去除胃中的燥热。对于患者的情况,知母和石膏一起,将她胃中因为过多食用温热食物而积累的热邪一点点清除,让她的胃部不再像之前那样“热气腾腾”。

方中的芦根,味甘,性寒,入肺经和胃经。

《玉楸药解》记载:“芦根清降肺胃,消荡郁烦,生津止渴,除呕下食,治噎哕懊憹。”

芦根于药方中,有着清热生津、除烦止呕之效用。它就像一位滋润使者,既能缓解嗓子的干燥,又能减轻恶心的症状。在患者服用药方的过程中,芦根为她干涸的嗓子带来了滋润,使她的咽喉不再那么难受,同时也对胃部的不适起到了舒缓作用。

方中的竹茹,味甘,性微寒,入肺经、胃经和心经。

《本草汇言》称:“竹茹,清热化痰,下气止呕之药也。如前古治肺热热甚,咳逆上气,呕哕寒热及血溢崩中诸症。”

竹茹能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在此药方中,竹茹在舒缓由胃火上逆引发的的恶心症状方面,成效甚佳。于患者而言,有效减轻了其胃部的恶心感,使她不再频繁遭受胃中翻涌的折磨。

方中的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入脾经、胃经和肺经。半夏虽性温,但与众多寒性药物配伍,起到降逆止呕、化痰之用。它能调和胃气,使上逆的胃气恢复正常。于此药方中,半夏与其他药物相辅相成,更为有效地化解了恶心之患。

方中的粳米,味甘,性平,入脾经、胃经和肺经。粳米在药方中能顾护脾胃,防止大寒之药损伤脾胃。它就像一个保护盾,让整个药方在清泻胃火的同时,不会对脾胃造成太大的伤害。

这一方药,诸药协同,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有的负责冲锋陷阵灭火,有的负责后勤保障,共同对抗胃火。在秋冬季节,我们如果出现嗓子干燥犯恶心的症状,且判断是胃火所致,不妨试试这个药方。

但需要注意的是,用药前最好咨询医生,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要谨慎。

同时,于日常里,需注重饮食均衡,少进辛辣、油腻、过烫之食,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此,方能更好地预防并缓解胃火所致的不适,使我们在秋冬亦有健康舒适之躯。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