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才莲曾得毛泽东点拨,22岁被叛徒所害,妻子得死讯时已是老媪

冬瓜talk历史史 2024-12-19 20:34:20

文|冬瓜

编辑|冬瓜

一起看文前,请点击“关注”按钮,后续有更多好文奉上!

3天新婚,6天团聚,70多个春秋的沧桑守望,很多人以为这是一个爱情童话故事。可鲜有人知道,这确是发生在全国著名的将军县----江西省兴国县的真实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池煜华,他的丈夫名叫李才莲,是红军队伍中文武双全的干将。

1913年,李才莲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茶园乡。192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7月担任全国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部总队长。

红军主力长征后,李才莲和项英、陈毅、邓子恢等12人为苏区中央分局委员,并兼任少共中央分局书记。年纪轻轻的李才莲,就已经和项英、陈毅等齐名。

1935年,李才莲于瑞金牺牲,年仅22岁。

池煜华怀着真诚守望丈夫七十余载,直到2005年4月24日8时30分,才带着对丈夫的深情眷恋走完了自己95岁的人生历程。

图|池煜华

当童养媳

1920年,9岁的池煜华嫁给6岁的李才莲当“童养媳”。1929年,他们婚礼第3天,即大年初二一大早,李才莲便告别了蜜月中的妻子。虽然池煜华心里十分不舍,但丈夫是为了理想,她只能含泪告别。

1927年,李才莲加入农民协会。次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兴国暴动。1932年冬至1933年春,李才莲担任江西省儿童局书记不久,被任命为少共江西省委书记,并当选为少共苏区中央局委员。

在七里坪,李才莲有机会接触到毛主席、周恩来、项英、李富春、蔡畅等中央高层领导人。

毛主席和李才莲聊过几次天。有一次,毛主席谈兴很浓,对李才莲说:“我经常在《红星报》《青年实话》看到你的文章,你这么能写,也是个红色秀才哟!你可晓得我的湖南老乡周敦颐写了一篇流传百世的《爱莲说》?”

李才莲没想到毛主席会和他谈到《爱莲说》,忙点头表示知道。毛主席接着说道:“赣南是莲子之乡,你叫才莲,可晓不晓得《爱莲说》是在赣州城的虔州府衙内创作的,用诗刻的形式发表?”

之后,毛主席又和李才莲聊了很多,令他感慨道:“听主席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直到第四次反“围剿”胜利时,池煜华才终于打听到了丈夫的消息。她禁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思念,步行数百里,来到宁都县看望丈夫,她还先后见到了毛主席、周恩来、李富春和蔡畅等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

出于工作需要,李才莲告诉妻子:“带着家属干革命不方便,你还是回老家干支前工作好。”听到丈夫的话,池煜华只能含泪同意了。

就这样,新婚夫妇仅仅相聚了6天,又要面临分别了。

也许是有预感,池煜华动身之前,李才莲对妻子说道:“战争时期,消息不很确定,如果有人说我死了,千万不要相信,记住,等着我!”

池煜华坚定地点了点头。

图|李才莲

池煜华没想到,这一别便是永诀。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前夕,李才莲匆匆留下一封信,这也是他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

当时,李才莲到兴国县布置红军撤退,在信中写着要妻子赶到县城会面,可惜池煜华接到信后赶去县城时,丈夫已经走了。

事后,池煜华虽然不敢去兴国县城,但她四处打听丈夫的下落。有人说,李才莲跟着红军走了,也有人说他已经战死了。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池煜华记着丈夫的告诫,决定去瑞金寻找丈夫。

池煜华用一年的时间历经万里,几乎寻遍了整个赣南山区。许多好心的失散红军、游击队员,见池煜华如此执着,只好骗她:“李才莲书记从铜钵山突围出来,追红军主力去了。”

于是,池煜华回到家中,重新翻盖好被敌人烧毁的土胚房,开启了漫长的等待。

1949年8月,四野18军解放兴国。池煜华闻讯连夜跑到县城寻找丈夫,可结果令人大失所望。不过,她坚信丈夫一定会回来,不会抛下自己!

之后,池煜华积极投身革命工作,一直担任茶园乡教富村妇女主任。1954年至1966年,他连续担任兴国县人大代表,并先后被评为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省”四化建设先进个人”等。

当然,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一直不忘四处打听丈夫的下落。

图|池煜华

池煜华不知道的是,当年丈夫同项英、陈毅、瞿秋白和毛主席一道被任命为苏区中央分局十二委员。红军长征北上后,他留在中央苏区打游击。1935年,他在瑞金铜钵山壮烈牺牲,年仅22岁。

苦苦期盼着

无数个夜里,池煜华梦到自己的丈夫一身戎装,来到村里叫她去团聚。

可是,每次醒来时,只有残存着丈夫体温的破棉被。值得庆幸的是,池煜华身边还有一个年幼的小生命,那是她和丈夫爱情的见证,也是她仅有的依托和希望。

随着风声越来越紧,白军在苏区疯狂烧杀抢掠。李才莲的叔叔李文兰、哥哥李才万接连遇害的消息传来,池煜华更加担忧丈夫的安危。

有人告诉她,听说瑞金铜钵山一带有红军游击队在活动。池煜华认为只要有红军在,就一定有丈夫的消息。之后,她将女儿托付给家人,自己踏上了茫茫寻夫路。

有一天,池煜华在山坳上一个茶亭里,发现了一张国民党布告。国民党要出五千大洋,买下李才莲的脑袋。池煜华一阵高兴,有人要买丈夫的人头,说明他还活着!

于是,她回到教富村,继续开始等待。

1950年,池煜华作为解放后第一批苏区妇女干部来到省城南昌“八一军大”学习。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一份教材上看到了丈夫的名字。二十多年压抑的思念在这一刻喷涌,之后,她开始茶不思饭不想。有人给她出主意,既然你见过毛主席,为什么不向他写信求助?

图|毛主席

于是,池煜华请人代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毛主席把信转给全国妇联主席蔡畅,蔡大姐虽然身患重病,依然亲自过问,并要妇联的同志给池煜华写一封回信。

“池煜华同志,你给毛主席的信已经转给我们办理。关于你寻找李才莲同志的问题,我们将你所写的简史,转给军政委员会政治部,请他们设法查询。不过,你与李才莲同志分离这么久,你所知道的又是他18年前的职务。所以,调查时间一定比较长,你要耐心等待,安心工作…”

池煜华收到信后,看见上面写着“耐心等待,安心工作”八个字,对丈夫的归来又添了一份信心。

在她看来,丈夫一定在做着一项伟大又特殊的工作,所以才这么大费周折。于是,她重拾信心,继续投入党的各项工作中。

有一次,组织上叫她去参加县委党校学习,她是唯一一个步行上百里去报道的学员。党校的领导问她为什么不坐班车,她笑着说道:“红军二万五千里都能走,我走这点路算什么。”

其实,她是想省几块钱。

可是,池煜华等了一年、两年,甚至十年过去了,李才莲依旧杳无音讯。

池煜华每天望着丈夫送给她的小镜子,从青丝梳成了白发。每年清明,她看着千家万户都在给亲人祭奠,她却十分茫然,又很无奈,她不知道丈夫是死是活,自己该不该给丈夫烧纸。

图|池煜华

池煜华常常想起几十年前,因为自己没有文化,耽误了丈夫要她前去会合的书信。后来,池煜华的女儿夭折了,她唯一的念想也没有了。现在她能做的就是等待丈夫的归来。

为了守住这个家,池煜华抱养了一个男婴,后来为他讨了媳妇。后来,她有了孙子孙女。

虽然组织上给她拨出专款,给她盖了新房子,可是她依旧住在自己和李才莲的旧房子里,房子、床、灯都是从前的模样。

有人说池煜华傻,有福不享。其实,她是在守着自己对丈夫的承诺,“等你一百年”。

组织上一直没有停下对李才莲的寻找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哈里兹·索里兹伯尔再次来到中国,他在考证当年苏区中央分局12名委员的历史身世时,发现惟有李才莲下落不明。

于是,此事再次引起各地党史部门的关注。

通过调查、翻阅大量历史资料,终于确认当年在瑞金铜钵山壮烈牺牲的李才莲,老家就在兴国县茶园乡教富村,而池煜华就是苦苦寻找丈夫下落的李才莲的妻子。

消息传开后,感动了无数人。

央视与兴国电视台十余年来一直关注着池煜华的生活情况。后来,还为她拍摄了一部生活片,叫做《老镜子》,在2003年获得了金鹰奖。

图|池煜华

当党史办的同志把李才莲的死讯告诉池煜华时,她坚决否认:“错了!你们搞错了!李才莲没有死,他还活着!”

池煜华拿出了蔡畅同志的信,不愿意相信丈夫已去。她甚至认为民政部门每月给她发的烈士抚恤金,其实是丈夫给她寄来的生活费。

人们也实在不愿意用残酷的消息撕碎老人的梦幻,直到她去世,再也没有人对她说过真相。

真相被揭开

1935年5月的一天,李才莲率领红七团一部分官兵从于都突围后,在瑞金九堡乡铜钵山区被国民党大部队包围。

当时,李才莲带领小部分战士为了牵制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掩护部队突围,死守在铜钵山山头,奋力抵抗敌人多次进攻。

生死关头,李才莲的警卫班副班长贪生怕死,竟然从他身后突然拔枪,企图抢走由李才莲保管但不多的革命经费逃跑。

李才莲中弹后咬紧牙关,用尽最后力气将叛徒击毙并壮烈牺牲,其余红军战士最后也全部战死。

李才莲牺牲的消息直到解放以后才得到证实。据一位参加过该次战斗的国民党军官回忆:“由于李才莲的衣着装束,与红军一般干部、战士之间没有明显区别,我们当时不知道,战死人员中有一位是红军的高级指挥员。”

2005年4月24日,95岁的池煜华溘然长逝。临终前,她告诉后人:“你们要把才莲给我写的信和送给我的精子放到我的棺材里,再把我葬到山上的树旁…”

池煜华终于实现了对丈夫的承诺,等了他近百年。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