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说,“长征就是12个月光阴中间,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一路艰难险阻,我们开动双脚,纵横11省,长驱二万余里。”
图|毛主席
毛主席还曾对美国新闻记者斯诺说道:“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就有一次遭遇战,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
虽然90多年过去了,但长征路上许多故事依旧鲜活,很多人物依旧光彩。在红军长征的诸多英雄中,有一位英雄连长,名叫杨上堃。
在整个长征过程中,他一直担任连长职务,并率部参加了许多重要的战斗。
杨上堃是江西兴国县人。1930年10月,他不过15岁,就参加了兴国当地的赤卫大队。次年1月,加入主力红军。
1935年1月15日,《红星报》以标题《军委奖励乌江战斗中的英雄》作了报道。
红四团三连长毛振华得红星奖,其余每人均奖励军衣一套。领导这次战斗的主要干部:一营长罗有保,三连长毛振华,二连政治指导员王德云等,以及二连长杨上堃...
1934年12月31日,红四团抵达乌江南岸。
当时,乌江南岸30公里外有蒋介石主力薛岳兵团的两个纵队,一共十几万人。
乌江北岸还有贵州军阀王家烈一个师的兵力把守,上游还有云南军阀龙云向江界河增援,下游还有湖南军阀何键虎视眈眈。
图|乌江
当时,整个中央红军云集在乌江南岸,强渡乌江迫在眉睫。
1935年元旦夜里,四团一营三连连长毛振华带着4名战士偷渡过江。可惜,没能和南岸的部队联系上。
第二天一大早,二连长杨上堃带着16名战士在工兵、炮火的掩护下强渡成功。
好在杨上堃英勇善战,很快就抢占了敌人的前沿阵地。随后,二连全部顺利过江,连占乌江好几处据点。之后,杨山堃带着二连拼命追赶敌军,不给他们一丝喘息的机会。
刘亚楼时任二师政委,杨成武是四团的政委,他们都是杨上堃的上级领导。
他们对杨上堃印象深刻,因为他不仅在强渡乌江天险时立下战功,还在夺取娄山关、占领桐梓、松坎警戒掩护中央时,都立下显赫战功。
杨上堃不仅在长征途中立下战功,还在抗日战场上再立新功。
当时,杨上堃在115师独立团,参加了平型关大姐。
后来,独立团改编为独立师,接着晋察冀军区成立,杨上堃分在一区。他曾率部消灭了大汉奸孟阁臣号称第七路军的一万多人,还在河北阜平一带进行了五灵口战役,在平汉线易县一带进行了华龙攻坚打援战役。
此役之后,杨上堃调任一团参谋长。
1939年11月间,日军由号称山地战之花的名将阿部规秀中将带着大部队来报复。
杨上堃在此役贡歼灭1500多名日军,激战中,阿部规秀当场被陈正湘、杨上堃所在的主力一团击毙。
为此,日本朝野大震。
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区日军阵亡的最高将领,此役就是著名的黄土岭战役。
图|杨上堃
谁也想不到,如此战功赫赫的杨上堃,居然在1940年2月带着20多人不声不响地脱离队伍了!
令人感到震惊又可惜的是,杨上堃历经了长征、抗日战争的考验,却未能在职务变动问题上想清楚。
事情还要从1939年年底说起。
当时,一团团长陈正湘升为一支队的司令,副团长也调去别处任职。这样一来,团长就空缺了。按道理说,杨上堃是接任团长的最佳人选。
没想到的是,杨上堃自己没能任选,反倒是一团二营的营长宋玉琳被破格提拔为团长。
令杨上堃心里不满的是,他仅仅被提升为一支队的参谋长。
虽然他的职务升迁了,可在杨上堃眼里,参谋长还是不如团长。他实在想不明白,宋玉琳不过是个营长,却能一连升好几级,这让杨上堃既气氛又有些无奈。
于是,他一气之下带着二十几人跑了。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带着这些人单干,以后做出点成绩给大家看看。
作为老红军的杨上堃擅自脱队,这让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和副总指挥彭德怀勃然大怒。他们当即下令,必须找到杨上堃等人,还要严惩不贷。
图|朱德
朱德和彭老总之所以如此愤怒,是因为就在杨上堃带人脱队的十几天前,时任一分区五支队赵玉昆司令居然擅自脱队,当汉奸去了。
杨上堃的影响和赵玉昆不同,他可是历经磨练的老红军,还因勇渡乌江受到中央表彰,更是赫赫有名的“乌江十七勇士”的成员。
正是因为他的战功,所以当他带着战士们擅自脱离队伍,才让人如此震惊。
除了杨上堃以外,他带走的还有几位军区的侦察干部,一位名叫袁彪,还有一位叫罗昭辉。他们两人是军区的机要忠臣,也是我军骨干。
倘若他们一起叛变投敌,一定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杨上堃的上级领导杨成武知晓这一情况后,立即抽掉团里的几名侦察员,让他们换上便衣去找人。
没过几天,杨上堃就被绑了回来。不过,并不是寻他们的侦察员,而是和他一起脱队的袁彪。
这是怎么回事?
一行人还没进门,就听见袁彪大声嚷嚷:“杨上堃想拉着我们一起投敌,后来被我识破了,我们把他押回来,交给杨司令发落!”
被五花大绑的杨上堃没有接话,当袁彪说完之后,他冷静地表示:“我没想投敌,袁彪他撒谎!”
图|杨成武
杨成武见两人各执一词,并没有随意下结论。他命人将杨上堃和袁彪等人看管起来,将此事上报给晋察冀军区。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并不像其他人的态度一样,要严惩杨上堃,而是为他求情,让人给他一条活路。
几天后,杨上堃和袁彪等人被押往晋察冀军区,进行判决。没想到,杨上堃并没有被判处死刑,绑了杨上堃的袁彪、罗昭辉居然被判了死刑。
难道是毛主席的求情起了作用吗?
经过一番审问,一切真相大白。
当时,杨上堃擅自带队离开,并非像之前很多人一样投敌当叛徒,他之所以出走,是对自己新职位不满。
职位调动后不久,他就和一分区的侦察科长袁彪和一团的侦察股长罗昭辉说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在两人的怂恿下,一行人带着二十多名战士趁着夜色离开了。
杨上堃只想单独发展抗日力量,但是,袁彪和罗昭辉可是实打实地想要投敌。杨上堃擅自脱队后不久,一分区就发现了情况,将这一情况上报给杨成武。
杨成武派出的侦察小组很快就发现了杨上堃等人,随后就将二十几人堵在了一个村子里。
此时,杨上堃觉得做错了,想要回一分区,可袁、罗二人不同意。
他们知道杨上堃并不是真想投敌,倘若是回去,也不过是记个大过而已。可他们两个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已经显现出投敌的苗子,一旦回去,只有死路一条。
在前有追兵,后路又走不通的情况下,两人彻底急了。
他们狗急跳墙,将杨上堃等人捆了起来,然后押回司令部,想要装作将功补过的样子。可惜,身为侦察科长的袁彪忘了,自己这点拙劣的演技怎么可能逃得过侦察人员的眼睛。
没过多久,事情就真相大白了。
一分区将此事上报给晋察冀军区,军区又将此事报给了八路军总部。
总指挥朱德和副总指挥彭德怀勃然大怒,还要求严惩不贷。所谓的严惩不贷,自然就是判处死刑。
好在毛主席发话了,说杨上堃曾经为红军立下大功劳,再加上此次脱队也不是为了投敌,说到底也是为了抗日,只能算犯了个人主义错误,能不能给条活路。
朱德和彭老总都冷静下来,他们再三思索,采纳了主席的建议。
袁彪和罗昭辉被判处死刑后不久,杨上堃被撤销了职务、开除了当即,调回了延安学习。
1945年,中央又派杨上堃跟随中央干部支队南下江南开辟根据地。途径河南时,苏联红军对日宣战进军东北,他们又奉命进击北上抢占东北。
这年9月,杨上堃又率部开展敦化平叛。之后,他又参加桦甸剿匪战斗和四平保卫战等。
新中国成立后,杨上堃也一心扑在工作上,他经常加班加点干活,多次昏倒在办公桌上。1970年以后,杨上堃投入全部精力在祖国的林业事业上。
1974年,杨上堃调任江西省军区担任副司令,他组织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军事训练和民兵工作。1981年,他以正军职顾问离休后,还写下近十万字的第一手材料,受到党史军史部门的重视和关注。
因为过度劳累,他于1984年5月21日倒在自己的办公室,后因抢救无效,与世长辞。
参考文献:
[1]长征中的英雄连长杨上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