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是我们身体非常重的营养路线,它循行的路线上至头目口齿,中络胸腹脾胃肝,下至足趾等,且胃与脾相表里,了解足阳明胃经的循经路线与所络脏腑,对于很多疾病的辨证与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然后走目下及面部四周,向下经过颈部、进入缺盆穴,然后沿着胸腹第二侧线下行到气冲穴,与冲脉交汇,再下肢外侧前缘走到足部中趾。此外,足阳明胃经沿缺盆穴向后络大椎穴。
主要路线为面部、口周、脸周、颈部、胸部、腹部、大腿前、小腿前、足部。左右各45穴,共90穴。
当这条经络出现气血运行不畅、堵塞时,往往会引起下面疾病:
口周:口腔溃疡、牙痛、牙龈肿痛;
头面部:头痛头昏、偏头痛、眼干眼痛;
胸部:胃痛胃胀,嗳气打嗝、食欲不振;
腹部:腹胀肠鸣,大便干,体热,烦热贪凉、便秘等,女性如痛经、月经紊乱;
下肢:肢体麻木或腿疼,经络沿线的关节疼痛。
因此,中医常利用该经络的穴位,通过艾灸、针灸的方式治疗这五类疾病:即
1、消化系统类疾病,如胃胀呕吐反酸、食欲变有效期、腹胀腹痛等;
2、治疗头面部的疾病,如目赤耳鸣,牙痛,口眼歪斜,喉咙疼等;
3、神经系统的疾病,如中风、昏厥,癫狂等;
4、关节类疾病:膝关节肿胀疼痛,颈肩疼等;
5、呼吸类疾病:咳嗽气喘等。
并且,胃为“太仓”“水谷之海”,与脾相表里,这条经络也起着非常重要的营养、气血的输送作用,一旦胃经经络的气血出现问题,或是胃气衰败,身体就容易出现严重的营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