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才是硬道理,GDP就是硬实力,福州经济起飞税收为何不升反降

都先生说房 2025-01-28 12:02:30

春节前福建各地2024年的经济数据已经公布,福州与泉州的GDP总量差距已经拉大到1141.89亿,并且甩开以往同为万亿“六小龙”的合肥、济南等城市,在超越佛山之后继续向着回归全国“前十五”的目标冲刺。在去年8月23日文章里,我原本预计最快可在2027年对郑州、长沙实现“双超”,以今年形势来看,这个进度还有可能提前。

福州经济突飞猛进让某些省内“网友”感到极度不适,以前福州落魄之时他们以GDP为荣。现在福州夺回第一并遥遥领先,他们又说GDP只是“数字游戏”,有些蠢坏之徒至今还在到处贬低说福州没什么产业。

这些年大家明显感到福州城市影响力飞速提升,在电视上、网络上出镜率很高,国际知名度也与日俱增。对于一座向来脚踏实地不会营销的城市,这些成果显然不是靠宣传得来,福州也舍不得像厦门那样在城市营销方面狂砸巨资。在福州身上充分应验了那句俗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是的,对于一座城市而言,GDP就是硬实力。或许在无知的人眼里,GDP是编出来的数字。但我已反复科普,GDP的本质就是各行各业创造的利润、税收、工资之和,简单来说就是当地一年下来能赚多少钱。

福州经济保持快速增长,GDP增量接近泉州、厦门之和,这就意味着来福州比其他城市更有机会赚到钱,投资更容易收到回报。既然这里有就业有商机,那大家自然更愿意来此寻找机遇,无论是工作、经商、投资,还是旅游、学习、求医,城市知名度自然随之水涨船高。

这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道理,相信上过学的人都对这句话记忆犹新。表面上福州也在拼文旅,说要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但实际上福州心里门儿清:配菜不能当主食。只有建立起一条条具备国内外竞争优势的完整产业链,才能确保长长久久有饭吃。

也正因福州时刻牢记这一点,所以一直把产业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年到头时刻不停招商引资,始终把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挂在嘴边。有些水军一看福州GDP上升势不可挡,就扭头拿财政收入做文章,说福州财政收入与GDP不符。

的确,2024年福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似乎不太“好看”,不但没涨反而略有下降。但事实上这正是头脑清醒走对路的真实写照。既然去年3月1日文章我已介绍过福州的产业结构有多完善,那今年春节期间这篇文章就换个视角,看看为什么福州税收下降的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平时多看新闻就会知道,福州常年以来不仅没对中小企业涸泽而渔;也不像厦门那样无限制做大国企,让国企把触手伸向社会民生各个领域和民企抢生意;更没有整天抓电动自行车,动不动对着贫苦百姓罚款200、300元。

恰恰相反,福州始终把改善营商环境、扶助民生作为重要任务,每年为民企准备政策“大礼包”,在方方面面给民企减负。设备投资产业升级有补助,员工招聘稳岗扩岗给补贴,其余诸如数字化转型、研发创新、技术改造、专利转化、参加展会等等,动不动就真金白银给民企发奖补。

我们再看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福州非税收入仅有2.4%的增幅。拿省内增幅也不算太大的泉州做个对比,2024年1-11月泉州非税收入增长11.6%。很明显,福州既没向民企伸手也没向百姓伸手,这点增幅跟国内许多城市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那么,福州的财政收入靠什么来维持呢?我们从具体税种来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均下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大幅上涨。而去年土拍大部分地块由市属国企兜底,显然市属国企已经成为确保财政收入的主力之一。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叹,并不是福州财政收入没有大幅增长的空间,而是福州知道正确的事要怎么做。把钱花在民生领域,呵护居民消费能力,给百姓和民企减税,差额部分由国企来扛。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福州人民要时刻牢记,本市财政收入最重要的一环是“爱榕税”。正是榕发、建总、左海、新投、新榕、福厝、地铁等福州市属国企为你们的幸福生活撑起一片天地,全力支持市属国企楼盘,帮市属国企宣传和卖房责无旁贷,这是为了你们自己家庭。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