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方向错,一路走到黑,回眸五年前泉州本该怎么做?

都先生说房 2025-02-07 15:09:53

今年刚开年泉州就开了一场全市住建工作会议,有看新闻的朋友们都知道,提出要打造50平方公里泉州新城。那这“泉州新城”指的是哪里呢?我们看具体表述:发展中央商务区,加速中央活力区,推动后埔片区,启动金崎片区,推进市井十洲城、泉州五中海丝校区、海丝大街(金崎段)等项目建设。不难发现,看来看去都是围着东海打转转。

看到这一幕丝毫不奇怪,如今规划一改,泉州后渚莲垵一带近乎全是宅地了。在东海这片号称要搞“中央商务区”的地方,大海边上已经密密麻麻全是住宅楼。这次改规划更是竭尽所能,把海边到山脚能用的地全都安排上。

平心而论,泉州中心城区确实太老,道路狭窄,人车拥挤,各项基础设施也很陈旧,时间长了住在那些老房子里的人肯定有改善需求。老城保护难以拆迁,那就开发新城区盖点新楼盘。这个战略并没有错,但是该向哪个方向开发?这个问题却不幸答错。

泉州市区常住人口不多,鲤城加丰泽仅有晋江一半左右。无论人口数量还是经济体量都支撑不起到处扩张,前些年四面八方同时开发,其结果只能是“鬼城”多多。于是在北峰开发冷场之后,近年主攻方向就彻底转向东,眼瞅着城东房子卖不动,就把东海当做“最后的救命稻草”。

实际上正确的发展方向该向哪儿呢?当然应该向西向南,因为江南、清濛、晋江、石狮有工厂。之所以东海开发十几年依旧人烟稀少,冬天风大寒冷只是外因,最核心的内因在于那地方没有多少就业机会。除了“编内人”,难道让其他人住在海边喝西北风?

站在2025年的档口,我们回望五年之前,那时要能听进正确建议结果会是如何?假如2020年肯听我的劝,在楼市管控方面继续学习“福州经验”,大批量土拍卖地,坚定不移走安置型商品房路线,那两年进账的土地出让金能多一倍还不止。

与此同时,在发展实业方面贯彻自己原有的“晋江经验”,拿多赚的卖地款补助企业,进行产业升级,促进稳岗就业,保持竞争优势,这样一来GDP会不会比现在好看一些?固然还是会被福州超越,但能走对路不至于一下落后这么多,最起码很有机会保持在全国前二十之列。

就算实在不肯学福州搞安商房也不要紧,能用好自己的房票模式也行。但请注意,这里我说的是泉港的房票,而不是后来厦门的房票。泉港房票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当地房价非常低廉,遍地三四千,最贵五六千。虽然离石化园区近了点,但家家户户都有宽敞舒适的居住空间。

那么,当年泉港房票能移植到泉州市区吗?答案是只要他们愿意就完全可以,因为那时房价还很便宜。丰泽、鲤城猛抬限价是2020年下半年以后的事。在2020年初,江南最贵的楼盘源昌江南城限价也才控制在1.2万而已,晋江桥南、池店也是如此,当时遍地还有单价不过万的房子。

在那时要能选择正确的“就近发展”方向,向南拥抱晋江,向西开发江南,而不是向东跑到大海边上去炒房。就可以确保家家户户买得起房,普通外来工都能住得很舒适。只要房价地价便宜,企业经营成本也低,便有再投资扩大生产的动力和资金。

就比如晋江那个二体中心,当年如果放在桥南一带,离泉州市区和晋江市区都近,举办大型活动时接待能力是不是比现在强很多?看完演唱会还能逛古城,再好好开发紫帽山景区形成联动,岂不比建到孤零零的大海边上放羊强得多?

当年走对路固然还是难免少数有钱人抱钱跑到厦门去,也改变不了基础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但是凭借此前二十年的民富积累,只要不是一夜之间“涨价去库存”,不要用一套房一次性掏空“六个钱包”,至少能让普通百姓生活富足。

正是五年前发生的事决定了这些年的经济走向,看起来“捂地惜售”抬高了地价,却没想过“以价换量”能赚更多,总好过如今大把地块烂在手上。当然话说回来,走对路普通百姓是很开心,但是动了一些人的奶酪,他们绝不乐意。试问,城东、东海那些动辄报价一平两三万的“杀猪房”都在谁的手里?泉州疯狂的二手房报价就是走错路的缩影,而今就只能眼睁睁看着继续一路走到黑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