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警报”再次拉响,二胎效果不佳三胎没人生?奇葩建议频出

江话直说 2024-09-18 11:24:16

中国的“人口警报”再次拉响,注意不是生太多,是不生了。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持续走低,原本的观点就是寄希望于二胎政策,但是现实远比想象中更为严峻。

二胎政策那么多年了,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更为棘手的是,三胎政策的推出也未能带来理想的生育增长,反而出现了人们对生育意愿低下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奇葩”建议频频出炉,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鼓励生育,但这些措施往往被公众质疑甚至嘲笑。

为什么出生率就变成今天这样子了呢?那些奇葩的催生政策又有哪些呢?

一、“人口警报”再次拉响!大家为什么不生了?

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其实已经连续多年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全国出生人口数为902万,较上年减少了54万人。

在2022年,是中国自1950年以来首次出生人口跌破1000万的警戒线,为956万。

这个数据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因为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现象正在加速。

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城市化让很多很多人都来到城市里打工、生活,有的人甚至选择在城市里长期定居。

但是定居不是说说而已,要买房要结婚,这两项就把双方家庭的口袋全部掏空了。

许多年轻人就选择晚婚甚至不婚。

还有的人,就当起了单身贵族,因为不买房不结婚确实省下来的不是一笔小钱,是可以让自己过的非常非常好的一笔巨款。

年轻人的观念就变了,不结婚了。

不结婚了,哪来的孩子。

还有的结婚了,可是高昂的育儿成本和教育支出让很多家庭望而却步。

为什么呢?现在养孩子好像和很多年前养孩子太不一样了,很多年前的孩子给口吃的就能活。

可是现在,养孩子是不言而喻的细致,除了吃穿还要满足孩子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成才要花不少钱。

说完孩子,再说说孩子的主力——妈妈。妈妈为什么不想要孩子?妈妈为什么不想结婚?

女性在职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了,选择比过去多得多得多,她们对个人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远远比过去要高,这就影响了她们不想生孩子。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中国的出生率逐年下降,就连二胎政策也未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二胎政策是2016年正式实施时,当时的所有人都曾寄希望于这个政策,渴盼能够扭转出生率下滑的趋势。

事实证明,效果可以说几乎没有。

最初的几年吧,出生率确实有小幅上升,但这一增长是短暂的,很快便恢复了下降趋势。

下降的趋势还跌得更快,跌得更低。

这个政策没能奏效的原因主要有啥呢?

那时候,政策出台时,适龄生育人群多已进入晚育阶段,生育意愿本就较低。

再说了经济压力才依旧是阻碍生育的重要因素,育儿成本、住房压力、教育费用问题让不少家庭选择不再生育。

最后社会观念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为,家庭规模不必太大,子女数目不必多元化。

那种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简直就是可怕而过时的,这种观念使得二胎政策在实际推行中遇到了重重阻力。

眼看二胎政策不见效,三胎政策能让出生率起死回生吗?

二、三胎政策也“有心无力”

2021年,政府又推出了三个娃政策,这是要进一步鼓励生育。

然而这个政策的推出没有引发社会的热烈响应,反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场”。

许多家庭对于三胎的反应是“连一胎二胎都生不起,哪有勇气再生三胎?”

这是句戏言,但却是真实反映了社会对于三胎政策的无奈与困惑。

三个娃政策不仅没有帮助提升出生率,还让不少家庭感受到了更大的生育压力。

大部分家庭认为,生育一个孩子已经非常不易,二胎的教育和生活开销更是让人头疼,三胎更是难以想象。

此外在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有多高,那时候正值疫情,很多人工作非常差,所以年轻人对于生育的考虑变得更加理性和谨慎。

现实过于残酷了,使得三个娃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人们发现原来生孩子真得是一件慎选的事情,因为许多家庭对多子女的养育能力产生了怀疑。

比如有的妈妈在外面带孩子,孩子哭了要吃饭,然后几乎所有的小型、包括中型商场,是没有育婴室的,哪怕有环境也不太好。

那种在小红书上刷到的美好干净的育婴室,一般都在那种非常高级的商场,那种商场有几个人有空逛呢?

再者就是养孩子之后必须投入的教育,尽管政府在教育、医疗等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但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育儿成本依然高昂,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紧缺更是让家庭倍感压力。

还有,有的妈妈会在职场中遇到性别歧视,许多女性担心多次生育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甚至可能导致失业。

这种担忧让她们对生育望而却步,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女性更倾向于保持职场优势,而非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

还有,家庭结构的变化。

现在家庭结构变得更加小型化和个体化,那种大家庭的观念逐渐淡化,很多年轻人根本不走亲戚了,和亲戚变得很淡漠。

年轻人对于生育子女的数量并不是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甚至有的人说,“我这是我家最后一代了”。

三、奇葩生娃建议多

因为出生率的持续下滑,一些专家教授纷纷提出了各种鼓励生育的政策,但其中一些措施却被网友们戏称为“奇葩”政策。

比如,有的专家就建议“一妻多夫制”,这位复旦大学特聘的来自澳大利亚籍的专家认为,这种方法可以缓解性别比例的问题。

这位专家认为,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有很多光棍,他们一生娶不到妻子,所以他们降低了人口出生率。

如果是一妻多夫制度的话,就可以让这些光棍娶到至少一名妻子,诞下孩子。

但是,光棍的问题根本不是因为婚姻制度的问题,是经济问题。

所以这种提法根本没办法解决出生率低的问题,还给传统的社会伦理增加了很多风险。

还有一位是厦大的教授也来提意见了,他觉得生孩子应该和社会福利挂上钩,比如养老金、社会保障金、公积金等等社会福利,只有生孩子的人才可以获得这些本来就应该给予的社会福利。

在他的这种设想之下,只要不生孩子的人,就可以利用以上社会福利来对这些夫妇进行惩罚。

更极端的,还有专家认为应该把年轻人的晋升之路用孩子来对标,意思是不生孩子连事业上升的机会都没有了。

这些“奇葩”建议屡屡遭到网友讽刺,原因在于它们未能解决生育问题的根本矛盾。

其实生育意愿的低下不仅是经济压力造成的,更是社会环境和观念变化的结果。

单纯的改变婚姻和福利制度不足以改变人们对生育的深层次看法。

要真正鼓励生育,其实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育儿的成本问题。包括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比如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降低家庭的育儿压力。

同时提供更多的托育服务,在公共设施处建立干净整洁的育婴室、托儿所,减轻家庭的照料负担。

只有当家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支持时,生育意愿才可能得到提升。

还有就是,职场中的性别歧视是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可以通过更加灵活的育儿假期政策,鼓励企业为育儿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

还有加强对性别歧视行为的监管,让女性在职场中能够平等竞争,不必因生育问题而面临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家庭观念的变化也都挺重要,这方面需要宣传和引导,重塑家庭观念,营造良好的生育氛围。

媒体宣传中,可以倡导家庭和睦、子女为本的价值观,鼓励年轻人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

现在确实有很多短视频都在以孩子当流量,但是年轻人也好像只是看看而已,因为没有解决痛点问题,就是成本。

结语

中国的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胎政策的效果不佳,三胎政策的推出也未能改变这一趋势。

道阻且长,这不仅仅是生育,更是未来,是期待。

2 阅读:5

江话直说

简介:社会新闻笑料场,每日一笑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