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我军一位连长率202名新兵投降,最后受到处分了没?

看万山红遍 2024-12-07 20:08:02

1979年2月17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命令,中国解放军从云南和广西两个方向发起进攻。战争的初期,解放军军力强大,迅速占领了越南的部分领土,甚至已逼近河内。就在中国军队准备迎接胜利的时刻,战争却戛然而止。中央的决策层认为,战争已经达到战略目的,不需要再进一步进攻。因此,解放军命令部分部队开始回撤。

然而,第50军却因战功未立感到不满。作为一支驻扎在后方的部队,第50军全体官兵大多是新兵或刚刚提拔的军官,训练远远不及前线部队,战斗力有限。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对越南的地理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在战争开始前几乎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在战争快结束之际,这支部队急于求战,希望能够参与战斗,争取为自己争得荣誉。

这支部队的期望很快得到了满足。3月6日,第50军150师接到命令,进入越南作战,掩护大部队撤离。初期的战斗相对顺利,他们成功击退了少数越军残部。然而,在接下来的行动中,问题开始显现。由于上级指令不明确,加之无线电通讯失误,150师的部队在撤退过程中迷失了方向。448团第8连也因此进入了越南北部的热带雨林深处。

不久后,正当他们处于迷茫之时,一支越军伏兵在茂密的丛林中悄然展开了攻击。由于对方熟悉地形,并且掌握了先机,第8连的战士们很快就陷入了困境。冯增敏连长深知自己已陷入敌人的包围圈,急忙指挥部队分散突围,但这一决定却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越军利用夜色迅速收缩包围圈,甚至在天亮前就把第8连完全包围了。

随着越军包围圈的逐渐缩小,冯增敏和他的士兵们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选择。此时,第8连的弹药和粮食几乎耗尽,伤员遍布全营,死伤惨重。面对这种绝境,冯增敏决定采取最后一招。他召集了所有剩余的战士,询问他们是否愿意继续抗战,还是投降保命。

“同志们,眼下的情况万分危急,如果不投降,恐怕我们撑不过今天了。”冯增敏语气沉痛地说道。

“投降?你是怎么敢这样想的!共产党员宁死不屈,怎么可能投降!”副连长激动地反驳道。

冯增敏没有立刻回应,而是静默片刻后说道:“看看我们的现状,不投降哪里来的出路,我必须对所有受伤的同志负责。”他看着自己的士兵,内心充满了矛盾与痛苦。

在冯增敏的坚持下,士兵们最终做出了决定,经过一番举手表决后,剩下的202名士兵选择了投降。这一选择虽然保住了他们的性命,但也深深地刺痛了他们的军人尊严。投降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前线,成为了军中一大耻辱。

随着战争的结束,双方开始进行战俘交换。冯增敏带领着自己的部队返回中国,但他并没有获得胜利者应有的荣耀,反而面临着军事法庭的审判。根据规定,投降的行为是严重违纪,冯增敏被判处有期徒刑,最终在监狱中度过了10年。

冯增敏的做法引发了广泛争议。一方面,他的决定显然保全了自己手下士兵的生命,也许是在极端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但另一方面,作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连长,他的投降行为却极大地损害了军队的荣誉和士气。当冯增敏被问及当年为何选择投降时,他淡淡地回答:“我必须对自己手上的202个家庭负责。”他或许认为自己的决定是出于人道主义,但对于军人来说,投降意味着放弃了誓言中的荣誉与责任。

此后,第50军的番号也被撤销,这支部队的名声也因此一度蒙羞。冯增敏虽然没有遭遇直接的枪决或更严重的惩罚,但他为自己和部队带来的耻辱,却使得这段历史成为中国军队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一页。

1 阅读: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