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发现,无论是开心了想要抒发情感,还是难过了需要宣泄情绪,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选择去唱唱歌。这种行为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心理与生理机制。唱歌,这一看似平凡的活动,实则是一种强大的自我调节工具,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调节情绪,释放压力,还能引导我们积极叙事,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当我们沉浸在歌声中时,首先感受到的是情绪的直接调节。快乐、悲伤、愤怒……这些强烈的情绪,如果长期积压在心中,无疑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而歌唱,正是一种有效的情绪释放途径。神经成像研究表明,音乐信息能够通过镜像神经元直接连接到我们的情绪情感中枢,激活相应的情绪反应。当我们唱起一首充满正能量的歌曲时,那美妙的旋律能够触动我们的脑干反射,让紧张的状态逐渐松弛,情绪得以缓和。而对于情绪低落的人来说,歌唱更是一种直接的心灵扰动,它能够激发内心的兴奋状态,让我们在歌声中找到重新振作的力量。
不仅如此,歌唱还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与感染。在歌唱的过程中,我们会被歌曲中蕴含的人类情绪所感染,这种情绪感染会削弱理性的封印,让我们的情绪得以自由地释放。很多时候,我们难以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歌唱却能够让我们在旋律中找到共鸣,让情绪得以宣泄。同时,歌曲中的歌词和旋律还能激发我们的想象,让我们在脑海中构建一个美好的场景,从而进一步调节我们的情绪状态。
除了对情绪的直接调节外,歌唱还能引导我们积极叙事,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认为,音调与诗的艺术结合就是歌曲艺术。在歌唱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无意识地将自己的人生故事与歌曲同步,从而在作者创作的场景和故事中拓展自己的人生感悟。很多时候,我们依靠理性的努力无法改变消极的认知,但在歌唱的魅力中却能够获得改变的力量。歌曲中的隐喻和意象能够让我们将心中的负向问题或不清晰的正向资源转化为可想象的意象,并在它们组成的新故事中整合力量,走出困境。
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歌唱这一工具来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呢?这里有几个小建议:
首先,选择慢节奏的歌曲。在不考虑对熟悉歌曲的评价性条件反射作用和音乐期待机制影响的情况下,慢节奏的歌曲往往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在歌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舒展身体,配合歌曲的节奏变化,在小幅度动作中感受放松。同时,歌唱过程中需要上半身肌肉乃至全身肢体的积极参与,这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等效果,对我们的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其次,可以尝试将歌唱与正念、舞动等艺术治疗技术结合。英国艺术治疗师玛莉安利伯曼认为,艺术治疗和艺术活动是连续性的两个极端。在有宽敞平整的场地与有经验的艺术治疗师带领下,我们可以将歌唱与正念、舞动等技术结合,在创造良好的自体客体体验中促进身心健康。在舞动的过程中,伴随着音乐的节拍,我们全身深度参与到丰富的动作中,这有利于我们将积累的情绪释放,强化心理解压的效果。而正念技术则强调将注意力集中在此时此地,不加评判地自我接纳。将歌唱与正念的“观呼吸”等技术相结合,更利于我们倾听自己的歌声时深度观察与了解自身的多样性,在自我接纳中成长。
唱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自我调节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引导我们积极叙事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无论是在开心了想要抒发情感时,还是在难过了需要宣泄情绪时,我们都可以大胆地哼唱起来。在歌声中与自我的感受沟通,在旋律中找到共鸣与力量。愿屏幕前的每一个人都能开心唱歌、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