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志恩:只要去过台湾的大陆人,回去后不会再提统一、更不说武统

钟校说过 2025-04-02 11:24:33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台湾国民党智库执行长柯志恩曾在一档政论节目中抛出了一句话:“只要大陆人来过台湾一次,回去之后就再也不会说统一,更不会谈武统。”此言一出,两岸舆论哗然。

作为一名在国民党内颇具分量的政治人物,柯志恩的这番言论无疑触及了两岸关系中最敏感的神经:统一问题。她的言论究竟是出于无知,还是另有政治算计?

从历史到现实,这暴露了她怎样的偏颇与误判?

历史的回响被轻忽

两岸关系的复杂性,远非一句“来过台湾就不会想统一”所能概括。

1949年,国共内战落幕,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退守台湾。从那时起,两岸分治,各走各路,却从未割断民族的血脉与文化的根基。

几十年来,两岸在交流与对峙中前行,统一问题始终牵动着亿万同胞的心。柯志恩却用一句轻飘飘的话,将这沉甸甸的历史简化为个人观感,显得何其肤浅。

她似乎认为,大陆民众只要看到台湾的风貌,就会对统一失去兴趣。

这种想法不仅低估了历史的重量,也无视了两岸同胞共同的民族认同。统一不是简单的“谁比谁强”的游戏,而是关乎国家主权与民族复兴的大课题。

柯志恩拿台湾与美国做类比,称大陆人会像台湾年轻人赴美后崇拜美国一样放弃统一念头,这种逻辑未免太想当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岂是几次旅行就能扭转的?

她的话里话外,像是透着一股优越感,仿佛台湾天然高人一等。

可历史告诉我们,两岸的分合从来不是单方面的选择,而是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忽视这一点,她的言论不过是自说自话,难怪会被批为罔顾事实。

成就被抹黑

柯志恩的言下之意,无非就是是台湾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远超大陆,大陆人只要亲眼瞧见,就会对自己的家园失去信心。

这种论调,简直是对大陆过去几十年成就的公然无视。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经济腾飞,GDP早已跻身世界前列,高铁网络四通八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2023年的数据表明,中国大陆的高铁里程超过4万公里,移动支付普及率全球领先,连偏远乡村都能享受到电商的便利。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进步,谁能否认?

反观台湾,近年来的发展却有些停滞。基础设施老化、产业转型缓慢、年轻人就业难,这些问题摆在眼前,柯志恩却视而不见。

她一口咬定大陆人会被台湾“震撼”,可实际情况是,许多大陆游客来台后,感受到的更多是两岸的亲情与文化的共鸣,而非所谓的差距。

2023年,两岸人员往来逐步恢复,大陆游客在台湾的见闻,反而加深了他们对统一的认同——因为他们看到的是同根同源的血脉,而非柯志恩口中的“优越”。

更何况,统一从来不是单纯的经济账本。柯志恩把问题矮化为生活水平的对比,完全忽略了民族情感与国家意志。

立场被扭曲

作为国民党智库的执行长,柯志恩本该秉持“九二共识”与“一个中国”的原则,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可她的言行却让人怀疑,她是否还在坚守这条路。

2024年2月,金门附近发生了一起悲剧:福建渔船被台湾海巡船追逐时翻覆,两名渔民不幸遇难。

面对此事,柯志恩竟称这是大陆渔民“故意碰瓷”,意在讹诈赔偿。这种冷血的指责,不仅缺乏人性,也与国民党的传统立场格格不入。

费解的是,她居然对解放军在台海的正常演习反应激烈,2024年5月,她公开喊话“滚回去”,并宣称国民党会与台湾社会共同“对抗大陆压力”。

这话听起来,怎么像是在向“台独”势力递橄榄枝?

国民党几十年来主张“和中路线”,谋求两岸和解,柯志恩却一再挑衅,言辞粗鄙,立场摇摆。

她甚至在社交媒体上频频攻击大陆,称美国为“母国”,把美国航母叫“我们的航母”,此番表态让人直接惊掉大牙。

她的转变并非无迹可寻,近年来,岛内政治风向微妙,部分势力借反大陆情绪捞取选票,柯志恩显然也在迎合这股潮流。为了保住政治资本,她不惜背离原则,颠倒黑白。

这样的做法,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博得掌声,但长远来看,只会让两岸关系雪上加霜。她口口声声说大陆人会因台湾放弃统一,可现实是,她的言行正在推远和平统一的可能。

随着两岸交流越深入,大陆民众对统一的信念反而越坚定。2023年,数万大陆游客重返台湾,他们带回去的不是对统一的否定,而是对“台独”危害的更清醒认识。

柯志恩却反其道而行之,硬说他们会动摇立场,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她的政治算盘,或许只是岛内的一场戏,但在两岸大势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柯志恩无视历史脉络,抹黑现实成就,扭曲政治立场,试图用一句“颠倒黑白”的话掩盖真相。

然而,两岸同属一中,统一是历史必然,任何人的小聪明都无法阻挡民族复兴的脚步。

参考资料

环球网:环球时报专访王在希:统一已经在路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