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首梨花经典古诗词: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绮菱评情感生活 2025-03-28 12:31:31

—【01】—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宋·陆游《梨花》

梨花浅淡,素香清绝,自成一派风骨,不与桃李争艳于春日,原是洗尽铅华后的真色;

每念及南郑那条清明时节的道路,那迎风摇曳的一杈梨花,如雪般纯净,便令人沉醉不已,衣袖间似乎还残留着那缕清香,久久不散。

其香之清,恰似寒梅沁过冰绡的魂魄。

桃李喧闹,独占芳菲,纵占尽三月芳菲,终是俗了人间烟火,哪及这素衣仙子于南郑古道遗世独立?

梨枝寂寂,宁守冰雪气节,亦不屑借半分春色装点年华。

那年清明,醉眼朦胧里,一树梨花破雪而开,分明是故人鬓边的白簪花,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旧时光。

风过处,落英如雪,独留一段孤傲,却不知纷扬的究竟是花魂还是诗魄。

—【02】—

春到梨花意更长,好将素质殿红芳。

若为寄与江南客,枉是杨梅忆庚郎。

——宋·晁说之《梨花》

春日里,百媚千红争艳时,梨花开愈静偏要殿后而开,不争不抢,其素洁之质,倒像是故意要人尝过繁华后的清寂。

若能将这份梨花之美,寄予远方的江南客,他们若见此花,当悔将杨梅比庚郎。

梨之质,本在冰肌玉骨,纵无浓艳,自有暗香萦绕天涯。

他怜世人多爱秾丽,却不知至洁至简者,方能与岁月共久长。

一枝梨花,半卷诗笺,非为争春,只为证这人间尚有未染尘埃的相思。

—【03】—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唐·丘为《左掖梨花》

左掖庭前的梨花,开得冷艳绝伦。

雪色花瓣凝着千年霜露,连春风也怯于亲近。

忽一阵香风袭人衣袂,花影纷飞,竟似九天碎琼乱洒,令人沉醉。

春风啊,且慢停息,让这冷艳长驻玉阶,该惊破多少红尘梦?莫教此花沉沦尘土,愿借君之力,送它上青云。

但见白蝶般的花儿在宫墙内起落,分明是未染烟火的仙子,偏要往人间最繁华处去。

待得香雪散入九重天,方知高洁原不在避世,而在历劫而不染纤尘。

原来高洁之物,生来便属瑶台,纵暂落凡尘,亦需一片清阶承接魂魄。

此夜梨花如雪,雪如梨花,不知是花染白了宫阙,还是宫阙本在花梦中?

—【04】—

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

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

——唐·白居易《江岸梨花》

江畔那梨树,似含情思,叶与花相依相偎。独立江头静静绽放,那份柔美之态,足以撩拨人心,令人为之倾倒。

它宛如一位守寡深闺中的年少妇人,身着洁白的妆容,素雅的衣袖,轻披着碧色的纱裙,静静诉说着无尽的哀愁与期盼。

白居易梨影婆娑,竟似孀居少妇,素袖碧裙,茕茕孑立水云间。

此花生来含愁,不争春色,偏惹得行人驻足怅惘。

风过处,花叶簌簌低语,恍如诉尽未亡人半生孤寂——

原是无心招摇,却被红尘冠以“恼杀君”的薄名,道尽多少痴人妄念。

原来草木亦如人,清白太过,反成罪过。

最孤绝的守望,不是避世而居,而是在喧嚣处守着本心。

—【05】—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宋·苏轼《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而清雅如雪,柳枝深青如黛。

当柳絮纷飞之时,姑苏城皆是梨花的倩影。

苏轼独自站在东栏旁,望着那株如雪般的梨花,忽觉满城春色皆成陪衬,心中涌起无尽的惆怅。

七年前在黄州,曾在定慧院见那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如今见这"一株雪",方知清明原是生命最通透的底色。

笑世人碌碌,为几度清明奔忙,却不如这梨树静立,看透荣枯轮回。

人生百年,能见几次花开似雪?又能有几个如此清明的时刻呢?

他任风拂落花,沾衣不拭,且醉且醒间,方知最通透的清明,原是心头无垢,眼底无尘。

—【06】—

欲问梨花发,江南信始通。

开因寒食雨,落尽故园风。

白玉佳人死,青铜宝镜空。

今朝两眼泪,怨苦属衰公。

——宋·梅尧臣《梨花忆》

想问梨花何时绽放,却得知江南的消息方才通顺。

梨花因寒食节的细雨而盛开,却又随故园之风渐渐凋零。

那如玉般的佳人已逝,虽曾风华绝代,却终归于黄土,只留下青铜宝镜空空如也,映照出岁月的沧桑与人生的无奈。

此夜雨打梨魂,声声皆是“不如不遇倾城色”。

今朝泪流满面,心中的怨苦只属于我这个衰老之人。

梨花落,故人逝,春依旧,恨长存。

所有绚烂终归于尘土,而记忆却让灰烬里开出花来。

—【07】—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唐·杜牧《鹭鸶》

白鹭身披雪白衣裳,头顶雪白发丝,青玉般的喙嘴闪烁着光泽。

它们成群结队,在溪水的倒影中捕捉鱼儿,嬉戏欢腾。

突然,一声惊响,它们振翅高飞,远去的身影映衬在碧绿的山峦之间,宛如一树洁白的梨花,在晚风中轻轻飘落。

他笑说鹭鸶多情,捕鱼时搅碎云影,归去时却衔走半溪春寒。

晚风卷起梨花瓣,如雪覆蓑衣,恍惚间,天地只剩白——

鹭白,花白,山影亦白,原来春日的留白处,最宜安放诗人袖底那一缕未言尽的禅意。

—【08】—

梨花疏点贴窗流,斜月笙箫处处楼。

醉里不知花是影,隔纱惊唤小扬州。

——明·袁宏道《梨花初月夜》

月光斜洒,梨花疏疏点点,仿佛贴窗而流。

处处楼阁中,笙箫之声此起彼伏,漫过二十四桥烟水,悠扬动听。

沉醉在这美妙的夜色中,见花影流银,竟难辨眼前是花是影,竟疑是广陵月色浸透姑苏城。

隔着轻纱,仿佛听到了小扬州的呼唤,惊起夜鸟掠檐而去,振翅声里,梨花与月光碎作一地琼瑶,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

当月光浸透梨枝,连愁绪都酿成了酒,方知最动人的春色,不在花繁,而在迷醉时刹那的清明。

醒时方知,花非故园花,月非竹西月,唯有袖底余香,证此夜痴妄。

原来醉眼观花,最易将异乡认作归处,却不知春风笑人,早把相思酿成三分月色、七分离殇。

—【09】—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唐·刘方平《春怨》

纱窗日落,黄昏渐至。金屋之中,空无一人,只见泪痕斑斑。

寂寞的空庭里,春天即将逝去,梨花满地,却无人开门观赏。

读《春怨》如见《长门赋》,金屋无人处,梨花成了最无情的证人。

铜镜映不出泪痕,空庭锁住了所有莺声。

当最后一瓣梨花飘落,深锁的朱门里,连叹息都凝成了琥珀。

这满地的雪色,是深宫女子未寄出的情书,是铜雀台锁不住的春风。

黄昏最欺寂寞人,偏教斜晖映冷阶,照见罗衣单薄,照不见当年画眉深浅。

一庭花,一扇门,一个不肯与春和解的魂。

最凄美的凋零,原是在最灿烂的时节默默枯萎。

—【10】—

昔年家住太湖西,常过吴兴罨画溪。

水阁筠帘春似海,梨花影里睡凫緌。

——明·顾观《梨花睡鸭图》

往昔岁月,吾居于太湖之西畔,常悠然漫步于吴兴罨画溪畔。

彼时,春水潋滟,水阁之上,竹帘轻垂,春色如海,无边无际。

梨花之影,斑驳陆离,映照其间,而凫緌(野鸭)则悠然自得,眠于梨花影里,好一幅宁静致远、生机盎然之画卷,令人心旷神怡,恍若隔世。

展开这幅《梨花睡鸭图》,恍见明代文人摇着油纸伞,踱过吴兴的罨画溪。

水阁垂着竹帘,春潮漫过黛瓦,梨花影里,野鸭枕着落英酣眠。

当纷扬的雪瓣与慵懒的凫鸟相遇,连春风都放轻了脚步。

画中不画人,却让人望见画外人:那个在江南烟雨里醉卧的文人,早已与水墨融成一体。

—【11】—

林上梨花雪压枝,独攀琼艳不胜悲。

依前此地逢君处,还是去年今日时。

且恋残阳留绮席,莫推红袖诉金卮。

腾腾战鼓正多事,须信明朝难重持。

——唐·韦庄《对梨花赠皇甫秀才》

林间梨花,如雪重重压满枝头,独自攀折琼枝,心却不胜悲戚。

此地,正是往昔与君相逢之处,时光荏苒,又至去年今日之时。

且让我们留恋这残阳余晖,留连于绮席之间,莫推却红袖佳人,共诉金卮之情。

然腾腾战鼓,惊破春梦,世事纷扰,多事之秋,须信明朝难再持此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韦庄折枝赠故友,笑说此地逢君处,竟似去年魂魄重游。

残阳染席,红袖劝酒,他偏拒金卮,只恐醉后听不得战鼓催更。

明朝事,谁能料?纵使梨花依旧,怕也是烽烟障目,再难共此一枝春。

当梨花落满离人肩,方知最痛的别离,不是长亭折柳,而是明知重逢无期,还要强饮尽最后一滴残阳。

—【12】—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花月两模糊,隔窗看欲无。

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白。

花也笑姮娥,让他春色多。

——明·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水晶帘外,月光皎洁如娟娟细流,梨花枝上,白雪皑皑似层层叠嶂。

花与月,两者皆朦胧而迷离,隔窗而望,似真似幻,几欲不见其真容。

然今夜月华黯淡,全显梨花之洁白无瑕,花亦似笑对姮娥,言其春色之盛,无需月之光辉亦能独放异彩。

杨基夜半推窗,见花月交映,竟分不清是月华洗白梨花,还是梨魂染素婵娟。

他笑姮娥:广寒清冷,怎比得人间一夜梨雪?

忽而云掩月黑,满庭唯见花光灼灼,似千万玉蝶振翅,要与天公争春色。

原来至洁之物,愈暗愈明,纵无月色相衬,亦自成一片雪魄冰魂。

—【13】—

梨花春暮,垂杨秋晚,归袖无人重挽。

浮云流水十年间,算只有、青山在眼。

风台月榭,朱唇檀板,多病全疏酒盏。

刘郎争得似当时,比前度。

——元·元好问《鹊桥仙·梨花春暮》

春暮时分,梨花渐落,秋晚之际,垂杨亦显萧索,归家时,却无人再挽起我的衣袖。

浮云流水间,悠悠十载,岁月如梭,唯余青山依旧,映于眼前。

昔日之风台月榭上的欢歌笑语,朱唇轻启,檀板悠扬轻敲,而今却因身染微恙,酒盏亦疏。

刘郎虽在,却难复当年之风采,较前度,已是物是人非。

醉倚风台,听檀板敲残旧梦,方知朱唇酒盏皆成负累。

笑问刘郎:可还似当年,折花斗酒,不惧光阴催鬓?

青山不语,只将暮色泼向人间,恍然间,梨花垂杨俱作劫灰,唯余一缕痴魂,徘徊在初见时的月榭阶前。

—【14】—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宋·张炎《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

楼上何人轻吹玉笛,声声悠扬,山前水阔,暮色中云雾低垂,一片苍茫。

辛劳的燕子,远飞千里之外,落落梨花,雨中独放一枝,清冷孤寂。

修禊之期将近,卖饧之时已至,而故乡唯有梦中可寻。

夜折江柳,眉间却聚着西子湖的愁云。苏堤尚在,而临安已非旧主,这皱眉里,藏着半壁江山的隐痛。

张炎独对梨花带雨,笑说劳燕千里,不如一枝湿蕊知情。

寒食近,卖饧时,他折江头柳,却蹙眉如对苏堤烟——

原来故园春色,不在柳柔花艳,而在旧巷笛音起时,有燕衔泥落于青瓦。

此夜雨冷江南,梦中归路,竟比柳丝更缠人肠。

—【15】—

写出梨花雨後晴。

凝脂洗尽见天真。

春从翠髻堆边见,娇自红绡脱处生。

天宝梦,马嵬尘。

断魂无复到华清。

恰如伫立东风里,犹听霓裳羯鼓声。

——宋·高观国《思佳客·写出梨花雨後晴》

雨后初晴,梨花皎洁如雪。洗净了尘垢,如凝脂褪尽铅华,露出天生丽质。

春之气息,自翠髻堆边悄然溢出,娇美之姿,从红绡脱处油然而生。

天宝年间的繁华如梦,马嵬坡下的尘土飞扬,皆已远去,断魂之人,再难重返华清之宫。

恰如伫立东风之中,耳畔犹闻霓裳羽衣曲与羯鼓之声,繁华如梦,往事如烟。

此词借梨花雨后之景,抒发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高观国遥想天宝遗事,见娇红褪作马嵬尘,始信霓裳曲断处,方是倾城本色。

他立东风中,犹闻羯鼓声催,恍惚玉环素面未凋,霓裳羽衣未朽,一切皆在梨花晴雪里重生。

原来至美之物,须经风雨剥蚀,方能显其天真。

恰如这满树梨英,不借胭脂色,独以清绝魄,照破千年华清池上迷梦。

—【16】—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春阴院落帘垂地。

碧溪影里小桥横,青帘市上孤烟起。

镜约关情,琴心破睡。轻寒漠漠侵鸳被。

酒醒霞散脸边红,梦回山蹙眉间翠。

——宋·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柳絮随风轻舞,梨花带雨细洒,春日的阴云,笼罩着庭院深深,帘幕低垂至地。

碧溪之畔,小桥静卧,市集上青帘飘扬,一缕孤烟袅袅升起,每一处都是那么和谐,那么宁静。

镜中相约,情意绵绵,琴音袅袅,惊破春睡,轻寒悄然侵袭鸳鸯被。

酒醒时分,霞光已散,脸颊犹带红晕;梦回之际,山峦似蹙,眉间翠色难掩心中惆怅。

当春色如许,而所思之人尚在天涯,连梦中的相逢都成了奢侈。

谢逸独步溪桥,见孤烟起于青帘市井,恍觉红尘喧嚣皆在彼岸。

镜中约、琴上心,原是最缠绵处,偏被轻寒透鸳被。

酒醒时霞散腮红,梦回处山凝眉翠,方知春愁如絮。

看似漫舞随风,实则根根缚魂,挣不脱,理还乱。

—【17】—

洛阳城外清明节,百花寥落梨花发。

今日相逢瘴海头,共惊烂漫开正月。

——唐·韩愈《梨花下赠刘师命》

洛阳城外,清明时节,本应是百花争艳,却只见这树梨花逆季而放,洁白如雪,烂漫夺目。

恰似与刘师命在贬谪之地的意外重逢。

今日与君相逢于瘴疠之地,却惊见梨花竟于正月间盛开,此等奇景,实乃罕见。

韩愈与刘师命执手瘴海头,惊见正月梨云烂漫,恍如故园魂魄南渡。

他笑说百花皆避瘴疠,独梨雪不惧蛮烟,偏要在这天涯绝处,证一段中州气骨。

原来草木亦知守节,宁抱香死,不委尘埃。

—【18】—

三更月。

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

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

柔桑陌上吞声别。

吞声别。

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宋·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三更月色,皎洁如银,中庭之中,恰好照亮了如雪的梨花。

梨花之白,如同雪一般,却让人心中充满了凄楚与断肠之情,杜鹃鸟的啼声更是添了几分哀伤,哀婉动人。

王孙远去,如今身在何方?音信全无。

在柔桑陌上,吞声惜别,情难自禁,至今仍让我心痛不已。

陇头流水,潺潺不息,仿佛替人呜咽,诉说着无尽离愁。

最深的思念,原是连流水都懂得的沉默。

贺铸听杜鹃啼血,声声裂帛,竟似替陇头流水呜咽别离苦。

他忆王孙陌上吞声时,柔桑未老,春衫已薄,而今月下梨雪千堆,不过当年别泪凝成。

此夜风过回廊,花影碎地如残棋,方知最断肠非是生离,而是明月犹在,故人音尘绝。

【免责声明】插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0 阅读:0

绮菱评情感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