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官篇!2024ASCO乳腺、妇科肿瘤放疗进展丨跟着国家队学前沿进展

桐乐说健康 2024-08-07 16:47:00

2024年5月31日-6月4日,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美国芝加哥召开。ASCO年会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临床肿瘤学会议之一,全面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涵盖各种肿瘤的治疗以及相关技术和基础研究等内容,为业界提供了充分的学术交流平台。本届年会的主题为“肿瘤诊疗的科学和艺术:从关怀到治愈(The Art and Science of Cancer Care: From Comfort to Cure)”。

针对大会的海量学术内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维虎教授团队开辟【“放”眼看前沿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24年ASCO会后会系列报道】专栏,“国家队”优选放疗相关研究,带您一起掌握放疗领域最新进展,更好指导临床实践。本篇为专栏中的第六篇,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铁剑教授、李小凡教授带队领学。

本期目录

01:基于新辅助系统治疗反应制定cN1乳腺癌患者腋窝治疗策略的肿瘤学结局

采用7基因生物标志物筛选保乳术后放疗±内分泌治疗获益的临床病理学低危导管原位癌患者

03:N1乳腺癌患者以紫杉类为基础的化疗后比较全乳与全乳+区域放疗的Ⅲ期研究(KROG 1701):患者报告的结局

04:早期高危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同步放化疗后辅助化疗:NRG肿瘤学/RTOG 0724/GOG-0724研究结果

05: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顺铂作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治疗的Ⅱ期研究

06: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鳞癌的随机对照Ⅲ期研究(CC3研究)

01研究标题:基于新辅助系统治疗反应制定cN1乳腺癌患者腋窝治疗策略的肿瘤学结局摘要号:514

研究详情研究背景

大多数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cN1)的乳腺癌患者会接受新辅助系统治疗(PST),近年来,疗后腋窝淋巴结的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也不断升高。因此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根据PST后疗效指导后续腋窝治疗。然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对疗后有阳性淋巴结残留的cN1患者是否有获益,以及腋窝淋巴结达到pCR的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腋窝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报道了采用“放射性碘粒子标记腋窝淋巴结(MARI)”法指导cN1患者接受腋窝放疗或不接受腋窝治疗的4年肿瘤学结局。

研究方法

本研究前瞻性纳入了2014年至2021年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均为接受PST前由FDG-PET/CT发现1~3枚腋窝淋巴结转移。入组患者采用MARI法标记淋巴结并指导后续腋窝治疗。MARI法提示阳性淋巴结残留(ypN1)的患者接受腋窝放疗,而MARI法提示淋巴结达到pCR(ypN0)的患者不再接受进一步腋窝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腋窝复发率,次要终点包括无浸润性癌生存(iDFS)率和总生存(OS)率。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367例乳腺癌患者,其中198例(54%)为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59例(16%)为HR+/HER2+,39例(11%)为HR-/HER2+,71例(19%)为三阴性(TN)。231例(63%)ypN1患者接受了腋窝放疗,136例(37%)ypN0患者未接受进一步腋窝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49个月。ypN1患者和ypN0患者的腋窝复发率分别为3.5%(8例)和0.7%(1例)。ypN1患者中,大多数腋窝复发与远处转移同时发生(6例)。ypN1患者的iDFS率为86%,OS率为93%;ypN0患者的iDFS率为93%,OS率为98%。

研究结论

对于1~3枚腋窝淋巴结转移cN1乳腺癌患者,采用MARI法评估淋巴结疗后反应,并据此指导后续腋窝治疗,可以帮助部分患者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并获得良好的肿瘤学结局。本研究结论提示减低腋窝治疗强度是安全的。

一句话点评

新辅助治疗后对初始转移腋窝淋巴结的精准评价,使低负荷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腋窝治疗强度降低成为可能,从而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选择。

研究标题:采用7基因生物标志物筛选保乳术后放疗±内分泌治疗获益的临床病理学低危导管原位癌患者摘要号:528

研究详情

研究背景

对于大多数导管原位癌(DCIS)患者,标准治疗是保乳手术(BCS)加术后放疗(RT)。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通常推荐辅助内分泌治疗(ET)。然而,目前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尚未筛选出经RT后在同侧乳腺癌复发(IBR)方面不获益的临床病理学(CP)低危人群,也没有评估ET的作用。本研究采用DCIS 7基因生物标志物来评估RT和/或ET对CP低危的DCIS患者10年IBR的影响。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926例来自4个DCIS队列、接受了BCS且有组织样本可分析的女性患者。根据类RTOG-9804标准(切缘墨染无肿瘤细胞,即切缘阴性)或类MSKCC权重系数标准(低风险评分<220)定义CP低危人群。利用DCIS 7基因生物标志物将符合上述任一标准的CP低危患者进一步分为生物标志物低风险组[计算决策评分(DS)≤2.8,无肿瘤残存风险亚型(RRt)]或高风险组(DS>2.8±RRt)。计算ET和RT的10年IBR率和风险比。

研究结果

66%的患者符合上述之一的CP标准从而被定义为CP低危人群。315例未接受ET的CP低危患者中,未接受保乳术后RT的患者10年IBR率为13%,接受RT的10年IBR率为7%(HR=0.51,P=0.10)。291例接受ET的患者中,未接受保乳术后RT的患者10年IBR率为9%,接受RT的10年IBR率为4%(HR=0.39,P=0.09)。另外,37%的CP低危患者被进一步分为生物标志物低风险组,10年IBR率为5.6%,多因素分析显示ET(HR=0.66,P=0.41)或RT(HR=0.88,P=0.78)均未带来显著获益。在CP低危人群中,有48%未接受保乳术后ET的患者被分为生物标志物高风险组,其中未接受RT的患者10年IBR率升至21%,提示RT带来了显著获益(HR=0.31,P=0.03,n=151);而59%接受ET的患者被分为生物标志物高风险组,其中未接受RT的患者10年IBR率升至14%,保乳术后RT可降低9%的绝对复发风险(HR=0.22,P=0.02,n=173)。被分为生物标志物低风险组的269例CP低危患者的10年IBR率为5.5%,RT(HR=1.10,P=0.87)或ET(HR=0.44,P=0.22)均未带来显著获益。

研究结论

与临床病理学标准相比,DCIS 7基因生物标志物能帮助更好地筛选出10年同侧乳腺癌复发率低且难以从放疗中获益的患者。超过一半的接受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病理学低危患者被认为是生物标志物高风险,并从放疗中获益,而生物标志物低风险患者则未获益。

一句话点评

相较于传统的临床病理学危险因素标准,DCIS 7基因生物标志物可更精准地筛选出能从内分泌治疗和放疗中获益的复发高风险患者,指导进一步的治疗选择。

03

研究标题:N1乳腺癌患者以紫杉类为基础的化疗后比较全乳与全乳+区域放疗的Ⅲ期研究(KROG 1701):患者报告的结局摘要号:577

研究详情

研究背景

近期的随机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高危淋巴结阳性或pN1乳腺癌患者可以从区域淋巴结放疗(RNI)中获益,但RNI在接受了以紫杉类为基础的辅助化疗的患者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报道pN1乳腺癌患者中,在接受以紫杉类为基础的辅助化疗后,进行标准全乳腺照射(WBI)联合RNI和单纯WBI的患者报告结局(PROs)。

研究方法

KROG 17-01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非劣效性、Ⅲ期临床研究,将接受保乳手术和含紫杉类方案辅助化疗的pN1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WBI组和WBI+RNI组。放疗可采用常规分割或大分割模式。采用EORTC QLQ-C30和QLQ-BR23问卷评估PROs。收集基线、放疗期间及放疗后3~6个月、1年、2年、3年、4年和5年的随访数据。

研究结果

2017年4月至2021年12月共纳入840例患者。其中750例患者完成了基线PRO问卷(WBI+RNI组387例,WBI组363例)。总体而言,PRO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善(P<0.001)。在RT期间,与WBI组相比,WBI+RNI组患者报告了更多的乏力、恶心和呕吐(P<0.05),且总体健康(P=0.090)和身体机能(P=0.049)较差,两组差异达到临界统计学意义。在放疗后3-6个月,WBI+RNI组也报告了较高的手臂症状评分(P=0.030)。其他随访节点的两组间PRO评分(包括手臂和乳房症状)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此外,对RT技术和分割模式的分析显示,大分割和调强放疗可能有利于减轻RT期间的乳房症状,但对其余PRO无显著影响。

研究结论

在接受以紫杉类为基础的辅助化疗的pN1乳腺癌患者中,进行区域淋巴结放疗后,患者报告的结局中仅有部分指标有轻微、短暂的下降,这些差异在临床上并不显著,两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相似。

一句话点评

在接受紫杉类辅助化疗的pN1乳腺癌患者中,从生活质量角度讲,区域淋巴结放疗对患者的影响是轻微和暂时性的。

04研究标题:早期高危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同步放化疗后辅助化疗:NRG肿瘤学/RTOG 0724/GOG-0724研究结果摘要号:5504

研究详情

研究背景

本研究旨在评估早期高危宫颈癌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CRT)后辅助化疗的有效性。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具有至少一项下列高危因素的ⅠA2、ⅠB或ⅡA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入组患者1:1随机分配至CRT组(仅接受CRT)或CRT+chemo组(接受CRT和4周期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辅助化疗)。主要研究终点为无病生存(DFS)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OS率和毒副反应(根据CTCAE v.4分级)。

研究结果

2009年9月至2022年3月,这项国际性Ⅲ期研究共入组236例患者,最终212例纳入分析,其中CRT组109例,CRT+chemo组103例。患者中位年龄46岁(范围:25~77岁),中位随访时间4.5年(范围:0.02~12.8年)。76%的患者为鳞癌,腺癌占18%,腺鳞癌占5%。56%接受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23%接受腹腔镜手术,22%接受机器人辅助手术。87%的患者为ⅠB期,74%的患者存在盆腔淋巴结转移。中位放疗剂量为50.4 Gy(范围:7.2~60.4 Gy)。4例(每组各2例)患者未接受顺铂同步化疗,CRT+chemo组中27例(26%)患者未接受紫杉醇联合卡铂辅助化疗。CRT组3级和4级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和7%,CRT+chemo组则分别为44%和21%。CRT组和CRT+chemo组4年DFS率分别为76%和77%(HR=1.05,90%CI 0.65~1.68,P=0.56)。治疗失败患者中有37例(74%)的首次治疗失败模式为远处转移,其中CRT组20例,CRT+chemo组17例。CRT组和CRT+chemo组的4年OS率分别为87%和89%(HR=0.91,90%CI 0.49~1.69,单侧对数秩检验P=0.40)。

研究结论

早期高危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放化疗后加入辅助化疗未能提高患者无病生存或总生存。

一句话点评

早期高危宫颈癌患者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的标准治疗为同步放化疗,是否有必要加入双药辅助化疗?这项随机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辅助化疗并未带来生存获益,反而增加了毒副反应。

05研究标题: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顺铂作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治疗的Ⅱ期研究摘要号:5512

研究详情

研究背景

KEYNOTE 826研究已经证实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在复发/转移性宫颈癌中的有效性。本研究旨在评估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顺铂作为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新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初治LACC(ⅠB3或ⅡA2期)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200 mg)联合紫杉醇(150 mg/m2)和顺铂(70 mg/m2)的三周方案新辅助化疗,3周期后行根治性手术。2周期新辅助治疗后评效为进展且无远处转移的患者立即接受手术。主要研究终点为pCR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PFS)期、2年PFS率、毒副反应(根据CTCAE v.5分级)。

研究结果

截至2024年2月1日,研究共入组47例患者,其中44例接受了3周期新辅助治疗,43例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并纳入分析。pCR率为32.6%(14/43例),最佳缓解率(残留肿瘤浸润深度小于3 mm)为51.2%(22/43例),ORR为97.7%(42/43例),仅1例患者评效为疾病稳定。中位随访17个月(范围:1~35个月),2例新辅助治疗后评效为部分缓解的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其中1例为远处淋巴结转移,另1例为肺转移。血液学毒性方面,15例患者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低,未发生其他3~4级毒副反应。可能的免疫相关毒副反应包括皮疹(17/47例,1~2级)、谷丙转氨酶升高(8/47例,1级),甲状腺功能减退(6/47例,1~2级),肌酐升高(5/47例,1级)和高脂血症(1/47例,1级)。

研究结论

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顺铂作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治疗方案显示出较高的抗肿瘤活性,病理完全缓解率达到32.6%,且毒副反应可控。

一句话点评

局部晚期(ⅠB3或ⅡA2期)宫颈癌新辅助治疗后能否进行根治性手术,关键在于新辅助治疗后肿瘤退缩程度是否满意。这项研究中信迪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方案的pCR率和最佳缓解率满意,显示出良好抗肿瘤活性的趋势,值得进一步探索。

06研究标题: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鳞癌的随机对照Ⅲ期研究(CC3研究)摘要号:5514

研究详情

研究背景

目前,针对靶向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CCRT)治疗LACC的研究较少,且生存结果并不令人满意。CC3研究是首个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体联合CCRT治疗LACC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研究,旨在评估尼妥珠单抗(人源化EGFR抗体)联合CCRT治疗LA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1:1随机分配至Nimo组(接受尼妥珠单抗400 mg每周方案,共6周期,联合CCRT)或CCRT组(仅接受CCRT)。放疗方案:外照射采用IMRT/VMAT,处方剂量45~50.4 Gy/25~28 f,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处方剂量30~40 Gy,8周内完成;同步化疗采用顺铂每周方案(40 mg/m2,共6周期)。主要研究终点为3年PFS期(根据RECISTv.1.1评效)。次要研究终点包括3年OS期、ORR、完全缓解(CR)率(均依据RECISTv.1.1)和毒副反应(根据CTCAE v.5分级)。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286例患者,其中Nimo组142例,CCRT组144例。Nimo组和CCRT组1年PFS率分别为96.1%和92.1%(P=0.506)。3年PFS期和3年OS期尚未达到。Nimo组中62例(43.99%)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57例(40.14%)达到CR;CCRT组中50例(34.72%)患者获得PR,57例(39.58%)获得CR。Nimo组和CCRT组的ORR分别为83.80%和74.31%(P=0.049)。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1~2级。

研究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较单纯同步放化疗显著提高了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客观缓解率,并具有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的趋势,且安全性良好。

一句话点评

局部晚期宫颈癌如何在同步放化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疗效?KEYNOTE-A18研究针对Ⅲ-ⅣA期宫颈癌提出了联合免疫治疗,本研究则探索了联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的可行性,并显示出良好的近期疗效,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验证。

领衔专家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铁剑、李小凡

校译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袁一迪

翻译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袁一迪、吴丹宁

通讯员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杜荣旭

0 阅读:0

桐乐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