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已经不满足于上热搜了!
眼下,她正挥舞着手中的权杖,将遍布全国的3万家格力专卖店,招牌更名为“董明珠健康家”。
当"董明珠"三个字,比格力商标更显赫地挂在门头之上时,我看到的不是品牌战略的转向,更像是一场荒诞的个人IP造神闹剧。
这活像把《甄嬛传》拍成了《封神榜》——曾经"走过的路,寸草不生"的铁娘子,如今在自家招牌上,种满了个人崇拜的韭菜。
不可否认的是,董明珠确实创造了商业奇迹:格力从一家危难之中的小厂,做到空调世界第一,她功不可没。
为了格力,她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甚至不惜与亲哥哥绝交;她发明的"先款后货"政策,像金科玉律般地刻进渠道商的骨髓;与国美硬刚的孤勇,至今仍是商学院教材的经典案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董明珠的人设良好,功成名就、光华耀人。虽然有铁锒子、六亲不认、霸道总裁的标签,但这些称谓,更多的是正面、积极、赞扬的语义。
但2012年,董明珠独揽大权身居格力董事长高位后,那个身披铠甲、头戴华冠的她,开始放飞自我,画风突变。
有权任性的她,更加口无遮拦,金句频出,一跃成为企业界的顶流网红,而她似乎也很享受网红身份的频繁曝光,或者说她发现了制造流量的密码。
她说她永远是对的,从来不会犯错。但面对美的空调国内市场超过格力的现状,她却称:美的算老几,我是世界老大。
她说做手机很容易,分分钟超过小米。但格力手机的累计销量,却不敌小米一天的出货量,至今的销售渠道仍限于内部福利和闲鱼转转。
她说格力电饭煲可以降血糖,不买的人是傻瓜。但格力电饭煲的销量,连行业前20名都排不上,倒是网上把格力电饭煲做成"智商检测器"的鬼畜素材成了热点。
员工跳槽让她心力交瘁,她怒斥对方企业是小偷,并公开宣称:接受跳槽员工的企业要向原单位支付培训费。
为了推进渠道改革,她力排众议重用王自如,即使“不看工资条”的王自如,谄媚言论引爆网络负面舆情,她也付之一笑。
为了制造流量话题,她宣称要将孟羽童培养成接班人,但孟羽童离职后,她数次开撕对方,并告诫入职的大学生,别把赚钱当梦想。
她口无遮拦的“嘴嗨”,虽然让她一次次登上热搜,但对于格力而言,并没有实质的商业价值可言。
相反,以这样一种令围观者不适的方式来博取关注,实际上已将自己和格力推向消费者的对立面。
毕竟市场很公平,你用多少精力造神,就得用多少份额买单。
当董明珠经典语录不断刷屏互联网的同时,格力也正以同样迅猛的势头从市场王座跌落。
2024年,美的空调国内市场份额超过25%,若加上子品牌华凌7%的份额,已将只有24%市场份额的格力空调远远甩在身后。
在股票市场上,格力电器总市值2269亿元,不仅远低于美的集团的5226亿元,也低于海尔智家的2439亿元。
如今,她强行将格力与自己捆绑,把"董明珠"三个字烙在格力商标上,却不知道每个焊点都在加速品牌资产的蒸发。
这场发生在专卖店招牌上的个人崇拜狂欢,像极了给重症患者涂上口红:妆容的确鲜艳,但却惊悚辣眼睛。
这些年来,沉迷于自我陶醉、哗众取宠的她,已将自己多年编织而成的金冠锦衣,一片又一片地亲手撕破剪碎。
多年以后,当"董明珠健康家"的招牌在风雨中褪色时,不知道董明珠会不会怀念,当初那个"好空调格力造"的纯真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