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中国,最稳定的工作是什么?
绝大多数人的答案是——体制内工作,包括公务员和事业编。
体制内工作有非常突出的特点,工资处于社会中上水平,福利待遇如五险一金、休假等十分完善,且工龄越大越吃香。
只要兢兢业业工作,不犯什么大的错误,端上了体制内这个“铁饭碗”,一辈子衣食无忧是有保障的。
尤其在疫情过后,人们意识到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对于抵抗外界风险来说有多么重要,对体制内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随着考公热潮的此起彼伏,人们也注意到一个现象——体制内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生远比男生多。
这使得体制内单位看起来好像一个“女儿国”,按理说公务员和事业编岗位很少会限制性别,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呢?
一、女性挑选工作的侧重点体制内男女比例失衡已经成为普遍的问题,部分基层地区男女比例甚至达到了夸张的1:3。
从源头上来看,在报考体制内工作岗位的时候,报名人数中女性的数量远大于男性。
所以从个人意愿来看,女性进入体制内的意愿会更强烈。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女性长大以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相夫教子。
即便在时代发展的推动下,这样的思想观念已经转变了很多。
相比于为家庭牺牲一切,人们更认可的观念是——女性也应该在社会中找到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即便如此,女性难以平衡家庭和事业的问题比起男性更为突出。
怀孕生子时女性需要休产假;养育幼儿时,女性需要哺乳;同时因为母亲的身份,女性常常被迫承担更多的育儿责任。
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对女性事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上升期的职场女性,生完孩子回到职场,只能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
私企对女性的歧视十分突出,很多私企在设置岗位时,直接标注只录取男性,对女性表现出极大的不友好。
而体制内工作恰恰相反,不仅愿意接纳女性,还提供了完整的生育保障,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
体制内工作朝九晚五,节假日正常休息,这些特点也能够让女性腾出更多精力来照顾家庭。
因此相比于社会上其他工作,女性从个人意愿上更倾向于进入体制内单位。
社会中男性所持的思想理念是成家立业,立业是十分重要的部分。
体制内工作虽然稳定,但工资和工作都一眼能看到头,上限和下限非常清晰。
大部分男性更愿意去尝试有挑战性、能赚到更多钱的工作,稳定反而不是他们的首选。
因此,报考体制内工作时就出现了明显的男女失衡现象。
另外,体制内工作对女性也有着“偏爱”,这又是怎么说?
二、体制内更偏爱女性不仅女性在选择工作时会更喜欢体制内的工作,体制内的岗位也更“偏爱”女性。
这里所说的“偏爱”,并非是针对女性开设岗位,或是为女性提供政策上的倾斜或优待。
体制内的岗位大部分是偏向于文科属性的,尤其是考题偏向于文字论述,考察考生的记忆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
女性在这一方面的能力相比男性普遍更为突出一些,在作答时也更为得心应手。
除了考试时的“偏爱”,还有工作内容的“偏爱”。
大部分体制内工作是文字性工作,或是面向公众,要求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具有亲和力。
尤其是政府大厅的工作,需要频繁和来访者打交道,对于工作细节上的把控要求更高。
女性在情感表达和细节完善上的能力普遍优于男性,所以体制内的工作会更“偏爱”女性。
在面试的时候,如果是文职特点或沟通特点比较突出的岗位,对于同样笔试成绩的男考生和女考生,面试官也会更偏向于录取女考生。
和男性相比,女性选择一份工作之后的稳定性其实会更高。
女性对于一份工作的忍耐度比男性更高,更乐于从事稳定的工作,而男性在选择工作时,挑战性和可能性的考量会更多一些。
也就是说,体制内录取女性的话,稳定工作不辞职的概率会更大,这对单位用人来说也是更佳的选择。
女性选择工作的侧重点结合体制内单位对女性的偏爱,就造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体制内男女比例失衡的“女儿国”现象。
这一现象却集中在基层,体制内基层工作人员女性远远多于男性,但在高层,出现了与之相反的问题,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三、基层和高层男女比例失衡体制内工作的朋友们不难发现,基层同事女性多于男性,一旦涉及和决策层领导对接,那么绝大部分又变成了男性。
这就是体制内基层和高层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
决策层领导的男女比例甚至可以达到8:1,比基层男女比例1:3失衡更为严重。
体制内响应国家的生育政策,为女员工提供更好的生育福利,同时也不会因为女性休生育假而剥夺其工作机会。
但生育对女性工作的影响在体制内仍然有体现。
一旦女性怀孕生子,必然要脱离工作环境一段时间,至少半年,最长一年。
等到女性返回工作岗位,常常发现当初和自己一同入职的男同事职级更上一层。
为了避免不好现象的出现,体制内在任命高层职位的时候,通常会做出异地任职的安排。
在传统观念上,相比于男性来说,女性长期异地工作对于家庭的影响更大,为此女性要进入中层乃至是高级决策层,简直难上加难。
所以女性虽然更容易进入到体制内单位,但比起在私企来说,要成为领导层的难度反而更大。
这样的男女比例失衡同样困扰着已经进入体制内的人们。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在任何单位,男性和女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完成工作,才是长久之计。
体制内单位基层女性多、高层男性多的问题长期定然会影响整个组织的发展。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得从“小”抓到“大”,先着手基层,那么我们该如何破除“女儿国”困局呢?
四、如何破除“女儿国”困局破除体制内的“女儿国”困局要做到“两手抓”。
首先我们要鼓励男性参与到体制内工作的岗位选拔中。
在教育阶段,男性更偏向于选择理科,也有部分喜欢文科的男性,受社会观念和家庭教育的影响而选择理科。
我们要鼓励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而非出于“好找工作”的目的,或是被刻板印象影响,选择了相关的学科。
喜欢理科和工科的女生也可以胜任计算机、机械、工程等工作,喜欢文科的男生也可以胜任创意类、文化类的工作。
同时社会要改变对男性和女性在家庭中承担责任的偏见,生育和抚育的工作不应该全部压在女性的肩头。
同样的,女性也可以承担一部分的家庭开销,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男性也可以更多地承担育儿责任。
只有社会和家庭中的双方改变传统观念,男性才能没有心理压力地选择体制内工作,改变男女比例失衡的现象。
除了让人们改变思想理念,体制内单位也要做出一定的改变。
男性为什么不选择体制内工作,无外乎就是两个顾虑,一是工资低无法养家,二是无法满足面试要求和工作要求。
针对这两个顾虑,体制内单位可以开设针对男生的岗位,例如对体力要求较高,或是对理科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
同时可以放宽报名考试的要求,取消对专业的限制,以及提高年龄上限等。
“合同工”也是不错的选择,以比正常岗位更高的工资,用签订合同的方式来聘用男性成为体制内工作人员。
这样就解决了男性选择体制内工作的顾虑,吸引更多男性进入体制内单位,平衡男女员工比例。
结语除了要解决基层的“女儿国”问题,高层男女领导比例失调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同样的,在招聘男性时适当放宽条件,在晋升时针对女性也应该给出相应的偏向政策,让更多女性有机会进入中层甚至决策高层。
人们对于一份稳定工作的渴求远比过去要旺盛,体制内工作越来越抢手。
未来报考公务员和事业编的人数还会不断上涨,这份工作的竞争难度相比以前更大,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
只有上下一起抓,去除体制内单位的积弊,使男女比例达到平衡的状态,才能真正做到“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体制内单位的工作环境也会焕然一新,工作效率有质的提高,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为社会公众而服务。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信息:
体制内成了“女儿国”,年轻人男女比例失衡,其原因很现实!
宇硕小小小2024-01-02 09:17
“体制内女儿国”,性别失衡背后的真相令人深思
鱼眼侃财 2024-04-07 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