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40亿,历时4年修建的黄河第一坝三门峡,为何说交了巨额学费

峻辉看国际 2023-06-11 00:43:03

2003年8月24日,陕西渭河流域爆发特大洪灾,这次洪灾持续一个多月之久。据统计,此次洪灾造成1080万亩农田被淹没,受灾人数达515万人,经济损失82.9亿元。这是建国50多年来,渭河流域遭受的最为严重的洪灾。

陕西媒体、水利界专家等认为此次洪灾三门峡大坝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与此同时,位于黄河下游的河南媒体却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三门峡大坝被推上风口浪尖。但实际上,三门峡大坝自修建之初就争议不断。

三门峡大坝

治理黄河,三门峡大坝上马

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中国人自古便依黄河而居,同时又深受其扰,黄河水情复杂,容易泛滥,常常引发周围地域的洪涝灾害,周边百姓苦不堪言。治河成为我国历朝历代君王都十分重视的问题。

自古以来的黄泛区

新中国成立之初,便十分关注黄河治理问题。1953年,黄河泛滥,河水奔涌而下,位于黄河下游的河南、山东受灾极其严重,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为减少黄河继续泛滥造成的灾祸,国家决定兴建水利以治水患,并从苏联请来水利专家伯克夫帮忙。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大坝正式开工建设。

修建三门峡

三门峡大坝,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建成前,山东、河南境内每五年就有两次凌汛决口。大坝建成后,通过蓄水和水量调节,大大减少了黄河下游地区尤其是山东、河南两地的洪涝灾害,使黄河下游的小麦产量成倍增长,粮食多次迎来大丰收。1962年,仅河南一个省份的产量就达到了400亿斤之多。

三门峡保护了下游的沃野良田

三门峡大坝的争论

之所以选择将大坝建设在三门峡,是苏联水利专家伯克夫和我国水利专家张光斗经过三个多月的探测和讨论后,认为三门峡两岸地质结构紧密、山体岩石坚硬,可以打造牢固的坝堤,且这里位于黄河中游的最后一道峡谷、河道又窄,在达到最佳拦洪效果的同时又能够进行水利发电。

三门峡原址

三门峡一带地形

但是这一决定遭到了当时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的反对,他认为这一决定忽略了黄河泥沙处理的问题。众所周知,黄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它发源于青藏高原,上游以山地为主,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多暴雨、对土地冲刷力度大,土壤大多是依靠风力搬运而来的黄土,抗侵蚀能力差、土质疏松,再加上人类作业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黄河流经该区域时会夹带走大量泥沙,黄河中游也成为了黄河含沙量最多的河段。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

据统计,黄河平均每年会携带16亿吨泥沙,其中的4亿吨泥沙会在中下游沉淀,剩下的12亿吨随黄河注入渤海。

三门峡大坝修建时,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苏联专家对黄河泥沙了解的欠缺,工程设计采用蓄水拦沙的方式,即通过建设高坝大库拦住上游的河水和泥沙,控制下游河水流速和流量,减少下游泥沙淤积,使下游河床不再抬高,从而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但清华水利专家黄万里指出,这样设计会将拦截的泥沙全部堆积在水库上游,水库被泥沙淤积,黄河水位随河床淤积不断上涨,甚至高于大坝高度加大上游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黄万里认为,三门峡大坝修建的结果是将下游可能发生的水灾移到上游,自然灾害“摇身一变”成为人为灾害。

黄河的支流——渭河

潼关——黄渭交界处

大坝建设时,还存在另一个争议。苏联专家主张以“淹没”的方式建筑高坝大库,按照他的计划,水库的正常水位不低于360米,相应库容647亿立方米。按此设想,大坝建成需要淹没333万亩沃野良田,需要90万人迁离故土。付出代价之巨大遭到了陕西人民、专家的反对。尽管存在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但是由于国家急迫的想要治理黄河,最终仍决定建设三门峡大坝。

此后的事实证明,黄万里的建议是正确的。三门峡大坝自1960年9月开始蓄水之后,其缺陷很快就暴露出来。

水利专家黄万里

据统计,蓄水后的仅一年半时间,库区积累泥沙就达到17.5亿立方米之多。河床淤积、水位不断抬高,造成渭河汇入黄河河道不畅,形成“拦门沙”,渭河水位上涨,最常用的解决办法却是不断加高两侧河岸。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渭河水“蠢蠢欲动”,随时准备跨越大堤,造成关中地区洪灾频繁,大片良田被淹没,土地迅速盐碱化,世代生活于周围区域的农民不得不迁离故土。

发现漏洞就要想办法弥补,国家针对三门峡大坝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两次改建。1964年,为解决泥沙淤积问题,强行用炸药在三门峡大坝坝底炸开了“两洞四管”以泄流排沙;1969年,为了扩大三门峡泄流排沙的能力,又在第一次改建的基础上进一步炸开了8个洞。

据了解,国家在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时期,为了修建三门峡大坝耗资将近40亿,第二次改建又耗资8000万元。即便如此,还是造成了2003年渭河流域的灾难,并直接导致经济损失82.9亿元之多。

虽然在渭河洪灾事件后,不少人“义愤填膺”提议炸毁三门峡大坝。但不可否认的是,三门峡大坝建成,特别是改建以来,黄河下游大堤再未决口,使黄河下游地区洪灾、凌汛减少,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工农业用水。

今天的三门峡

此外,三门峡大坝的建设使黄河下游河道以及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转好,一度出现水清鸟飞的美丽景象。且自从小浪底水库投入使用后,协同三门峡大坝共同控制黄河水流和泥沙,提高了对黄河的防控能力。

小浪底大坝

随着其它水利工程的修建,目前三门峡水库与小浪底、故县、陆浑水库实行联合调度,对上游优化水沙调控,防止渭河流域的悲剧再次重演。

目前,黄河上已建设了多座水坝,实现了联动

时代在发展,科技也在进步,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完善,在三门峡水库的经验基础上,目前我国已完成数百座水电站的修建,成为名副其实的水电大国。

0 阅读:1

峻辉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