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刚到访印度,莫迪就配合美国对我们动手了,中国一定奉陪到底

绪闻世界 2025-04-26 03:41:16

就在美国副总统万斯访印期间,莫迪政府马上就对中国出手了,突然宣布对部分进口钢铁产品征收12%的临时关税,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印度财政部4月21日发布的这项关税政策,从宣布到实施几乎没有任何缓冲期,在玩"即日生效"的套路。谁都知道,我们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2024年出口钢铁1.11亿吨,其中对印出口约300万吨,仅占总量的2.7%。印度这种针对特定商品的精准打击,显然具有超出经济考量的政治象征意义。

从时机选择来看,万斯副总统此次访印,就两国贸易协定进行关键谈判。印度此举明显意在向美方递交"投名状"展示其"配合度",试图在谈判中换取更多筹码。

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此前曾明确警告:"在美国的霸凌和霸权面前,妥协和退让没有出路。"但印度政府仍选择在中美博弈中选边站队。这种决策背后,暴露出印度对自身国际定位的认知偏差。

从经济层面看,印度钢铁产业长期面临产能不足、技术落后等问题。2023年印度粗钢产量1.2亿吨,而消费量达1.36亿吨,存在明显供需缺口。征收关税虽然短期内可以保护本土企业,但将推高汽车、建筑等下游行业成本,最终由印度消费者买单。近期,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美国宣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后,欧盟也启动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在这种背景下,印度选择加入对华贸易限制阵营,反映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但值得警惕的是,印度自身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2023年,美国取消对印度普惠制待遇,对印度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印度若盲目追随美国政策,恐将陷入"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困境。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印度此次决策与其"东进政策"形成明显悖离。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东盟钢铁出口同比增长15%,而印度与东盟贸易额却出现下滑。这种反差说明,单边保护主义政策难以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制造业占GDP比重长期徘徊在15%左右,远未达到莫迪政府提出的25%目标。过度依赖贸易壁垒而非产业升级,将使印度错失发展机遇。印度政策制定者需要清醒认识到:首先,中美经贸摩擦的本质是结构性矛盾,第三方介入的空间有限;其次,印度市场对中国商品的依存度被严重高估;最后,破坏多边贸易体系最终将损害印度自身发展利益。

当前,全球供应链正在加速重组。特斯拉近期宣布暂停印度建厂计划,转而扩大在印尼投资,这一案例生动说明:政治操弄难以替代营商环境改善。印度若不能建立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所谓"取代中国制造"的愿景终将落空。印度此次关税政策看似精明,实则暴露出其战略短视。历史经验表明,任何经济体若将外交博弈凌驾于经济规律之上,最终都将付出沉重代价。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今天,各国更应坚持开放合作,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对印度而言,与其在中美之间左右摇摆,不如脚踏实地改善营商环境,这才是实现"印度制造"愿景的正道。

0 阅读:0

绪闻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