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1%关税难挡中国光伏,特朗普这步棋走错了,搞了个必败的打法

绪闻世界 2025-04-26 03:40:35

最近,美国政府又对中国主导的产业挥起了关税大棒,这次瞄准的是光伏产品。5月初,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来自柬埔寨、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光伏组件征收最高3521%的关税,几乎等同于彻底封杀这些国家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表面上看,这一政策针对的是东南亚国家,但实际上,剑指中国——因为这些国家的大部分光伏产能,背后都是中国企业。特朗普政府想用这种极端手段,逼迫制造业回流美国,但现实真的会如他所愿吗?

那3521%的关税,到底在针对谁呢。美国这次加征的关税,堪称“史上最狠”。以柬埔寨为例,反补贴税3403.96%,反倾销税117.18%,合计3521.14%。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原本100美元的光伏板,现在要卖3621美元,根本不可能有人买。

但问题是,美国光伏市场严重依赖进口。2023年,东南亚四国供应了美国77%的光伏组件,其中80%的产能来自中国企业。美国想用关税逼走中国供应链,可问题是——它自己根本接不住。

其实美国的光伏产业,自己是撑不起来的。特朗普政府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光伏组件100%美国制造。但现实很骨感:美国本土产能仅能满足15%的需求,硅片产能更是几乎为零。成本高出中国3倍——美国生产的光伏组件每瓦成本0.35美元,而中国企业只需0.12美元。技术依赖中国——全球80%的晶硅产能在中国,75%的光伏专利也掌握在中国企业手里。

即便美国砸下《通胀削减法案》的巨额补贴,企业仍然难以和中国竞争。更讽刺的是,美国光伏产业的核心材料——硅片,仍然要从中国进口。加征关税后,美国企业要么接受高价本土产品,要么想办法绕道进口,最终成本还是会转嫁给消费者。

中国光伏早有后手,特朗普的算盘落空。十年前,美国第一次对中国光伏加征关税时,中国企业确实受到冲击。但今天,情况完全不同——中国光伏早已全球化布局。

东南亚工厂只是其中一环,中国企业还在墨西哥、沙特、印尼等地建厂,随时可以调整供应链。

核心技术在中国手里,美国就算封杀东南亚的组装厂,也绕不开中国的硅片和关键技术。

全球市场需求旺盛,欧洲、中东、拉美都在加速发展光伏,美国市场并非不可替代。

换句话说,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伤不到中国光伏的根本,反而会让美国自己的新能源转型更加困难。

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试图用高关税打压中国产业了。稀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美国想通过控制格陵兰、乌克兰的矿产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问题在于,中国不仅掌控稀土矿,更掌握最先进的加工技术。短期之内,美国根本找不到替代方案。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光伏产业。市场规律决定了,谁的成本低、技术强,谁就主导供应链。特朗普想用行政命令强行改变这一规律,最终只会让美国企业失去竞争力,并让消费者承担更高的能源成本。

目前知道的情况,美国企业已经开始“绕道”了。就在关税政策宣布后,美国光伏行业已经开始寻找变通办法。有消息称,部分企业正考虑从墨西哥进口组件,或者采用“硅片进口+美国组装”的模式来规避高关税。但无论哪种方式,都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

更关键的是,时间不站在美国这边。拜登政府原本计划在2035年实现电力行业碳中和,但如果光伏成本因关税大幅上涨,这一目标很可能泡汤。关税战没有赢家,但中国更有韧性

特朗普的3521%关税,看似凶狠,实则暴露了美国的战略焦虑。它既无法真正遏制中国光伏的发展,也无法让美国制造业“复兴”,反而会让美国的新能源转型更加艰难。

历史一再证明,用行政手段对抗市场规律,必败无疑,最终也只会自食其果。对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全球化布局和核心技术才是真正的护城河。而对美国来说,与其挥舞关税大棒,不如好好想想,如何提升自己的产业竞争力。

0 阅读:58

绪闻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