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儒林外史:狙击之辣手,微辞之妙选

噩噩文化 2025-02-26 05:18:37

鲁迅全集.中国小说史略 | 谈虎斋藏

看完《儒林外史》觉得好,但是他的好肯定不止我这么肤浅的觉得的好,它没有《西游》里的清风岭,没有《三国》里的长坂坡,没有《红楼》里的大观园,也没有《金瓶梅》里的葡萄架,当然更没有《水浒》里面的梁山泊,那他好在哪里呢?

白描手法、人物塑造、讽刺的克制与深刻!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胡适《吴敬梓年谱》,夏志清《中国古代小说》,还有钱玄同、钱锺书、张爱玲这些评论加在一起体量快赶上小说本身了。

鲁迅全集.中国小说史略 | 谈虎斋藏

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评价极高,认为它开创了中国讽刺小说(或称谴责小说)的先河,并且开端即巅峰: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同时也指出小说在结构上的不足:

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吴敬梓通过刻画范进、周进等人物,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的摧残,以及他们为功名利禄而丧失人格的悲剧。

书中攻难制艺及以制艺出身者亦甚烈,如写范进中举一段,刻画尽致,无不令人捧腹,而笑中实含无限悲凉。诚微辞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称赞吴敬梓在人物塑造上的高超技巧,认为他擅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揭示人物的性格。吴敬梓的讽刺手法既尖锐又不失含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其写人物,亦颇有特色,如马二先生之迂腐,匡超人之堕落,杜少卿之豪放,皆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全集.中国小说史略 | 谈虎斋藏

《儒林外史》不仅在讽刺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之类的后辈都受他影响,以至于形成了一股“谴责小说”的体系。甚至钱锺书的《围城》都可以算作《儒林外史》的后辈。

尽管《儒林外史》在结构上略显松散,但其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足以弥补这一不足。 “是后亦尟 [xiǎn]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

《官场现形记》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用断片凑成,没有什么线索和主角,是同《儒林外史》差不多的,但艺术手段却差得远了,最容易看出来的就是《儒林外史》是讽刺,而那两种都近于谩骂。讽刺小说是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就失去了文艺上的价值了。【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海上花列传》略如《儒林外史》,若断若续,缀为长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Ai 鲁迅 | 小红书.周裕隆

胡适称《儒林外史》是“一部宣传新社会理想的小说”,认为吴敬梓通过讽刺科举和礼教,隐晦地呼吁社会变革。

陈独秀将《儒林外史》视为“反封建礼教的先驱”,认为其揭露了儒家伦理的虚伪性。

钱锺书认为其叙事“冷峻而克制”,语言“洗练如史笔”,尤其赞赏书中对知识分子心理的精准刻画。

张爱玲说“写尽了人性的虚荣与荒诞”,尤其对范进中举、严监生临终两根灯草等情节印象深刻。

夏志清称其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小说”,因其摆脱了传统章回体的说教模式。

余华说《儒林外史》的讽刺“不是愤怒的鞭挞,而是悲悯的揭示”,这种直接影响了《活着》。

0 阅读:5

噩噩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