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牛,13个字的书法,很多知识分子都没能认出来,特别是最后一个字

书法艺坛 2025-04-14 14:38:36

那天,我站在一幅灰黑色宣纸上有字的作品前。纸上是用白墨写的十四个字,旁人说这些字难认,尤其是最后一个字,笔画繁杂。我凑近仔细看,笔画相互缠绕,透着清劲。有人说这字有瘦金体的韵味,有人说有魏碑的特点,但在我眼中,它像尚未解读出含义的符号。

纸面中央,“我今寻老友把酒话心扉” 十四个字排列不规整。左边 “我” 字的撇捺伸展,右边 “扉” 字的点画较平。整幅字笔画安排得很巧妙,每一笔落于宣纸都有独特效果 —— 墨浓重的地方颜色深,浅淡之处痕迹很淡。书写时速度把握得很好,速度快时笔画利落,速度慢时笔触沉稳,速度转换流畅自然 。

起初我以为这只是普通的行草书法。我盯着字看,以 “话” 字为例,其竖弯钩笔画,按正常写法应一气呵成,但在转折处出现了轻微停顿。“友” 字的结构也很特别,右边的 “又” 比划比左边的 “月” 短。而 “扉” 字的门字框向右倾斜,右边的 “非” 字却向左倾侧,从整体上看,这个字依旧保持着稳定。这种独特的书法处理手法,与武当山悬空殿的建筑原理有相似之处,看似不稳,实际稳固。

后来我得知,这幅书法作品在字的布局处理上极为出色。笔画粗细变化很大,却在视觉效果上实现了和谐;字形有长有扁,可整体看维持着平衡。特别是 “老” 字的长撇和 “酒” 字的竖钩,一左一右相互照应。

有人研究认为这句诗源自宋代一位不出名的诗人,我却认为它更像是现代人模仿古人风格创作的佳作。“寻老友” 体现出生活气息,“话心扉” 带有文人的高雅意趣,这种既通俗又高雅的表达,更像是当代人对古典情怀的一种回顾 。

站在宣纸前许久,我觉得字似乎有了生命。“寻” 字的走之底流畅,“酒” 字的三点水凝重。这种轻重对比,如同老友重逢时的心情,既有轻松的期待,又有深沉的厚重感。

有人问我这字好在哪里。我回答说,好就好在它不完美。笔画间那些有意留下的空白,笔画相连处若有若无的牵丝,看似倾斜却又平稳的字形,恰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系中有了缝隙,才会有新的契机;有了变化,才能重新找到平衡;有不完美,才会产生故事。

傍晚,暮色笼罩宣纸,我终于理解了最后一个字。“扉” 字的那一点,原本是悬针笔法收笔,余味无穷。这就如同老友间的交流,不必把话都说尽,因为彼此坦诚相待,很多心意无需言说,大家也心领神会。这种含蓄的表达,正是书法最具魅力之处。

6 阅读:561
评论列表
  • LT 3
    2025-04-15 09:08

    我今寻老友,把手话心扉。

    书法艺坛 回复:
    吾于今日觅旧交,携手相谈敞心窍 。
  • 2025-04-15 19:28

    我今寻老友把手话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