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有网友发视频爆料称,某食品公司的采购经理与供应商勾结,采购一批过期腐败肉。爆料视频中,还贴出了多张疑似食品公司采购经理与工作人员的对话截图,且明确将供应商指向了雨润集团。成立30余年,雨润多次身陷食品安全风波外,其经营状况亦不容乐观。
1
身陷“腐肉”漩涡
据网友爆料,某食品公司的采购经理与供应商勾结,采购一批过期烂肉。视频显示,冻肉疑似腐败变质,表面长出了绿色霉菌,还有部分加工过的肉品内部也出现了发霉变质。
爆料视频中,还贴出了多张疑似食品公司采购经理与工作人员的对话截图,且明确将供应商指向了雨润集团。对话内容显示,某食品公司采购了雨润288件44个批次的肉品,且货品标签不一。
对话中,网名为“长坂坡阿斗”的人疑似为食品公司采购经理,称“这是雨润的最后一批了,后面再来货用其他工厂的”。另一工作人员向其提出,肉品已明显出现发霉变质,“有比较多的刀口,颜色又带点浅绿色,闻到起像腊肉,油哈味。”“长坂坡阿斗”则回复:“剩下三件不要解冻,这个应该用不了。解冻这一件能用的就挑出来用,用不了的挑出来退”。
视频截图
网友在发布爆料视频的当天,记者便私信该网友,想进一步了解详情,但截至发稿时未收到回复。
此外,南京建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沙洲分局工作人员表示,“网友爆料的内容我们近日也关注到了,转给了雨润集团,核实是否为公司的产品。雨润方面说产品的外包装不像,也在尝试跟爆料博主进行联系,但没有联系上。目前,事件还在核实调查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售卖变质的肉类属于生产经营腐败变质的食品,尚不构成犯罪的,会受到行政处罚。具体处罚措施包括:
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吊销许可证。
如果售卖变质的肉类造成了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还可能会触犯刑法,受到刑事处罚。具体处罚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而定:
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从千亿营收到千亿负债
雨润官网信息显示,该集团是肉食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主要产品阵容包括冷鲜肉、冷冻肉、鸡产品、鸭产品、牛产品、低温肉制品、高温肉制品等。
1993年,祝义才在南京创立雨润食品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汹涌澎湃。祝义才采取垂直整合的经营模式,将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连接,实现了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覆盖。这种策略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更确保了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和食品安全。雨润迅速崛起,成为肉类加工行业的领头羊。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雨润开始跨界经营,将目光投向酒店、地产等多元化领域,以期实现企业的再次飞跃。然而,这一战略选择却为雨润埋下了隐患。
2005年10月,雨润食品正式登陆港交所,“雨润系”正式形成。与此同时,“北双汇、南雨润”的说法在业内传开。作为曾经的“猪肉之王”,雨润食品屠宰产能多年稳居全球第一。
而2010年开始,雨润食品开始走下坡路。大举扩张的雨润系,爆发了债务危机。
2015年,祝义才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捕,这一事件如同晴天霹雳,让雨润集团瞬间陷入信任危机。市场信心急剧下降,合作伙伴纷纷撤离,企业运营受到严重冲击。
至今,雨润系的情况还是不容乐观,据传闻,雨润集团的债务总额已超过千亿。
据雨润食品中期业绩公告,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的流动负债净值及负债净值分别为10.19亿港元及7.37亿港元,银行借款为4.65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0.32亿港元。而截至2024年6月30日,4.34亿港元银行借款连同预提利息2.85亿港元已逾期。可见,当前雨润食品债务压力依然不小。
3
多次被曝食品安全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雨润此前已多次发生食品安全风波。
2011年,雨润集团就曾被曝出疑似用过期肉为原料制作火腿。随后,雨润食品也曾多次因大肠菌群实测值超标、菌落总数超标等问题登上不合格名单。
2020年9月,雨润被爆出在保质期内的黑猪肉王火腿肠里有蠕动的蛔虫。
据中国质量新闻网,2021年7月,河南张先生投诉称,自己购买的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的一整箱火腿肠中竟然发现多根里面出现塑料状异物。
2022年11月,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不合格食品名单中,标称广元雨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劲火腿菌落总数超标。
多次产生食品安全问题,也让雨润在消费者中产生了信任危机。
不过,也有声音认为雨润此次“腐肉”风波是被“构陷”的。因为从始至终,这次事件仅有一个并不能被证实的视频爆料,缺乏交叉验证的环节。而且雨润和市监部门也均未联系到原始“爆料者”,让事件一度陷入僵局。
该观点认为,这起事件如果接下来进一步发酵,雨润显然是最大的受害方。近年来打假事件频发,如果要爆料,至少要能拿出有资质的检测报告,向市监部门举报,还要证明这肉就是雨润采购的,包括但不限于提供采购合同等证明材料等,此外,还要证明聊天截图中的两个角色就是雨润的采购经理和供应商的员工。
但目前来看,一个都没有,我们还是该耐心等待雨润方面或市场监管方面的下一步动作。
对此,你怎么看呢?评论区聊一聊。
来源于酒食新消费、封面新闻、天天财经116、互联网那些事等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