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郭汝槐冒死送绝密作战计划,没想到粟裕一个字都没采纳

博士探百年 2024-04-13 06:20:34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8年,解放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国民党高级指挥官,我军的红色间谍郭汝瑰,冒死送来了一份绝密情报,是关于淮海战役国民党军队的撤退计划。

但当时的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拿到这份绝密情报,仔细浏览之后便摇了摇头说:“这份情报不可靠。”

后来,粟裕凭借着自己的经验,靠自己的判断,在这场战役中打了胜仗,是当之无愧的战神。

郭汝瑰为什么会传来一份错误情报?粟裕又是如何看穿这份情报的真假呢?

淮海战役打响,粟裕任指挥官

淮海战役对于共产党意义重大,在淮海战役胜利之后,国民党的主力部队被全歼,解放军士气大振,一路凯歌。蒋介石狗急跳墙,不断做出错误判断与命令,已是无力再抵抗解放军的进攻,此次战役,可以说是奠定了国军衰败的基调。

1948年下半年,解放军接连打胜仗,黄河以北地区已经基本被解放军收入囊中,下一步计划就是击退驻守淮河一线的国民党军队,直逼他们的大本营江浙沪一带。

攻打淮海是解放军解放全国路上的一个战略重点,在48年9月份的济南会战胜利之后,当时的华东野战军总司令粟裕觉得,此时应该乘胜追击,击破敌人在淮海一带的防线。因此向中央发报,建议打响淮海战役。

中央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同意粟裕的提议,并任命其为淮海战役的主要指挥官之一,共同商讨攻打淮海一线的大计划。

这次战役旨在歼灭国军在淮阴、淮安、高邮等地的国军,为之后的夺取徐州做好准备。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共产党经历了将近两个月的党内讨论,于11月初,正式打响了淮海战役的第一枪。

淮海战役事关重大,毛主席在关于此次战役的战略讨论中,将攻打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针对黄百韬军团、黄维兵团以及杜聿明军团。

9月份,华东野战军占领济南,国军在打了败仗的情况之下,仍未戒备,他们错误判断了解放军的人员损伤情况,并不认为华东野战军能立刻整装待发,攻打徐州,因此在一开始就吃了大亏。

向徐州进发之前,粟裕在山东地区开了十几台电台不停地对外界收发信息,造成了华东野战军仍然在山东地区,没有动作的假象。这使国民党减缓了调兵的速度,失了先机。

1948年11月初,在国军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中央以华东野战军为主力,又委派中原野战军以及临近的地方部队等共计约五十万解放军,扑向徐州地区。

徐州方面国军司令官刘峙无力抵抗,向总部求助。蒋介石命徐州周边部队向徐州收缩靠拢,以图撤回淮河一线。

此时的黄百韬第7兵团正在奉命撤回徐州东郊地区,但他们是最后撤离的,华东野战军便借此,追上了正在撤离中的黄百韬部队。黄百韬兵团中,负责垫后的三个师被迅速歼灭,黄百韬见势不妙开始寻求周边援助。

但此时各个部队都焦头烂额,哪能有闲工夫管别人,便拿出刘峙的撤退命令,借口说军令不可违,意思就是,黄百韬你自己努力吧,我们就先撤了。

同时,见国军胜利无望,第三绥靖区的大部分官兵,都在潜伏在绥靖区的中共地下党员的带领之下,举行起义。

解放军得以在此时顺利通过第三绥靖区,围剿黄百韬第7兵团。经过九天作战,黄百韬军团被彻底歼灭,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计划大获全胜。

剿灭黄百韬军团之后,华东野战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包围了黄维兵团。剿灭黄维兵团是整个作战计划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黄维兵团装备有完备的重型武器,如若没有合理的方法拿下第二阶段的胜利,解放军将会损失惨重,而淮海战役也将失败。

担在总指挥官粟裕肩膀上的担子极重,为时刻盯紧战局,完善作战方案,粟裕几天几夜都无法闭眼睡觉,只能靠用冷水冲头来保持清醒。冬天的华北,刺骨的冷水,让人不得不佩服粟裕的毅力。

对于黄维兵团,碍于武器问题,无法正面强攻,因此粟裕采取的是围困计划,打持久战。

计划是先让中原野战军采取近迫攻坚战法,不断缩小对黄维军团的合围圈。以此来切断其粮草弹药的供应,之后,又从华东野战军中调出了五个队的兵力,让他们配合中原野战军,对黄维兵团进行突袭攻击。

最终,黄维兵团无力抵抗多方进攻,粮弹消耗殆尽,于1948年12月15日夜败下阵来,黄维与副司令吴绍周被生擒,自此第二阶段的进攻也大获全胜,黄维军团的覆灭,也意味着杜聿明部已经到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如再不撤退,国民党就将既丢了地盘又丢了兵。

解放军的第三阶段计划,就是在杜聿明撤退的路上,提前埋伏,将其围剿。但是,杜聿明会想哪个方向撤退呢?

此时的国军总部,正在开大会。会上主要讨论的就是杜聿明应该朝着哪个方向撤退一事。黄百韬兵团被全歼,现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使杜聿明军团能够全身而退,为国民党军队保存实力。

在布置军队之前,中央收到了一份电报,这份电报正是郭汝瑰发出的,说杜聿明兵团会按照计划向两淮地区撤离,请解放军早做准备。

然而,拿到这份绝密计划之后,粟裕却没有第一时间相信,在经过缜密的判断之后,粟裕说:“以我对杜聿明的了解,他绝对会向西撤离,因此我们要把战略重点放在津浦路上。”

这一决定,完全就是一场巨大的赌博,粟裕以一己之力抗下重压,令主力军队埋伏在了津浦路上,也正是因为这一决定,让解放军在淮海战争中大获全胜,粟裕也因此得了战神的称号。

绝密情报的发出者,郭汝瑰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其为“徐蚌会战”。在国民党当局讨论此次战役的会议上,有一人叫郭汝瑰。

郭汝瑰当时的职务是国民党军务署署长兼国防研究院副院长,由于参与制定了大大小小的作战计划,每项计划都深得老蒋欣赏。因此他十分受蒋介石重用。

在会上,说到之后的作战计划之时,他提出为了保全国军的部分兵力,要杜聿明军队向东南撤离,走两淮的路线。这个计划当下就得到了蒋介石的赞同,杜聿明也没有反驳。获得一致认同后,此计划被敲定下来。

郭汝瑰在会议当晚,就向中共中央发去密报,告知了粟裕,杜聿明部队将从两淮路撤离的消息。

没错,郭汝瑰其实是中共党员,是中共中央安插在蒋介石身边的一名间谍。

1927年,郭汝瑰在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结识了袁镜铭。作为共产党的一份子,袁镜铭在与郭汝瑰相识之后,便察觉到,这是一位能人,因此在谈话之中时常提起共产党,提起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国际,潜移默化之下,郭汝瑰便萌生了加入共产党的想法。

从黄埔军校毕业之后没多久,郭汝瑰果然在袁镜铭的介绍之下,加入了共产党。

为了进一步学习先进的军事理论,郭汝瑰还考入过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念书,但还没读完,抗日战争就爆发了,校内的中国学生在民族情怀的趋势下,联合抗议,郭汝瑰便随他们一起退学了,后又考入了中国陆军大学。三次上学经历,也足以看出他对于军事方面的热爱。

从陆军大学毕业之后的郭汝瑰,本要被介绍去国军政府任职,他并不好推辞。但是当时国共势力频繁冲突,如果真的加入国民党政府,那就不得不对共产党刀剑相向,郭汝瑰并不想这样。

权衡再三之后的他,决定留校任职,避免了国共的正面冲突。直到1936年他才有机会再次去前线,而此时,因为种种原因,他与中共失去了联系。

在国民党队伍中,由于“身穿黄马褂,头戴绿头巾”,因此十分受蒋介石信任。在国军内部任职期间,他表现出惊人的领导与指挥能力,在同批加入国民党的将士中脱颖而出,此后一路升迁,到解放战争之时已是蒋介石身边的大红人。

解放战争时,经人牵线搭桥,郭汝瑰再次与中共取得联系,投入了隐蔽的情报战线当中。

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方面许多作战计划都出自郭汝瑰之手,郭汝瑰一直都顶着巨大的风险向中共输送情报,常常是蒋介石在研究作战计划之时,毛主席桌上已经放着一份一模一样的计划了。真可谓是一谍卧底弄乾坤,两军胜败已先分啊!

早在之前的孟良崮战役之中,郭汝瑰给出的秘密情报就让中共在此战役中得了不少好处,国民党整编第74师与第83师均在此次战役中被歼灭,国民党军队士气大伤。因此中共一直以来都对这位位高权重的情报工作者十分的信任。

杜聿明起疑心,没有证据不了了之

但天下哪有密不透风的墙。解放战争中,国军的接连战败让杜聿明早就起了疑心,在他的有心查探之下发现,每次失败的作战计划中都有郭汝瑰的参与。

为了印证自己心中的猜测,杜聿明前往郭汝瑰家拜访。他发现郭汝瑰家十分清贫,完全不像当时国民党官员的作风。杜聿明自认为已经足够清廉,但相比较起郭汝瑰还是富贵了不止一星半点,这种作风像极了共产党。

之后杜聿明也在发来的情报之中探查到了郭汝瑰与外界联系的蛛丝马迹。于是便上报给了蒋介石。

但是杜聿明用错了话术。他在指认郭汝瑰之时对蒋介石说,看郭汝瑰这种清廉的样子就不像是国民党。

蒋介石作为一党之领袖怎么可能听得了这种话,再加上当时他十分重用郭汝瑰,当即便将杜聿明一顿训斥,调查郭汝瑰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事情再说回到这份绝密情报之上。在大会上,杜聿明看似答应了向两淮路撤离,但这其实是杜聿明对于郭汝瑰的试探与戒备。

对于当时的杜聿明集团来说,向两淮路撤离可以避开我军主力部队,而向津浦路撤离却有可能遭遇中共两支野战军的合力打击,得不偿失。

但是向两淮路撤离,这一代水网纵横,并不利于军团的大规模撤退之路,相反,津浦路地势开阔,撤退速度快,更适合大型兵团的逃跑。

粟裕凭借着两军作战的经验以及对头号敌人杜聿明的了解,认为他会铤而走险,从津浦路撤离,因此力排众议一力承担作战失败的风险,将主力部队都调去了津浦路。

果然,粟裕赌对了,他预判了杜聿明的行动,在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继续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打出漂亮一战。

杜聿明战败退守,他对于郭汝瑰的怀疑也不再成立,只得吃下这个亏,之后也再无东山再起之机会了。

最后郭汝瑰眼见国民党颓败已成定局,便在宜宾通电起义,将他所率领的72师队一万三千多人一并归入了解放军之列。蒋介石知道此事之后,也只能大骂一句娘希匹的郭汝瑰......

至于郭汝瑰到底是不是共产党地下党员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杜聿明一辈子。

在杜聿明晚年之时,他再次见到了郭汝瑰,也将自己藏在心底的疑问一并提起。

“郭小鬼,你啊,你跟共产党到底是什么关系?”

郭汝瑰只是笑了笑,对着杜聿明说了一句:“我们啊,只是政见不同罢了。”

在解放战争中,郭汝瑰对解放全中国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在晚年的回忆录中,他才明示了自己的间谍身份。

然而光有情报,如无能人带兵打仗,面对蒋介石集团完备的战斗装备与重型武器,再多的士兵也无能为力。

毛主席曾经评价粟裕说他是将才,人才,帅才。仅仅六个字,就高度概括了粟裕在带兵方面的能力。

解放全中国并不是靠着一人之力,当时的共产党得了民心,又有这么多能人为了解放而默默战斗着,新中国的成立已是大势所趋。

0 阅读:13

博士探百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