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美军失败的样板

许述 2020-09-12 22:28:57

执笔 ashes of time

苏联、德国、美国,这是近现代史上军事最强大的三个国家。如果把三家的本事都学到手,那得有多厉害?

巧的是,有一个人先后拜苏、德、美为师,学艺数年。这个人,就是蒋介石。按说,这种博采众长的做法,应该让中国军队的战斗力直线飙升,跃居各家之上。但事实是,中国军队似乎只学到皮毛,没学到精髓。

青年蒋介石

蒋校长学苏军3年(1924—1927年),学德军10年(1928—1938年),学美军8年(1941—1949年),依葫芦画瓢搞军事改革,怎么就学不到家呢?

今天说说委员长学美军,应该说一个想学,一个愿教,为啥蒋介石还是失败了?

中国对日全面抗战的前4年,美国人几乎袖手旁观。飞虎队队长陈纳德爆料说,中国在美国人眼里无足轻重,并透露了一个重要细节——直到1940年,美国“连张完备的中国地图都没有”。换句话说,中国在美国那里是个“大而不强”的国家。后来,美国之所以向中国伸出援手,地球人都知道原因——1941年发生了珍珠港事件。

飞虎队队长陈纳德

日本人居然骑到“山姆大叔”头上拉屎拉尿,岂有此理。但美国人的反应出人意料——不向日本报仇,而去攻打德国。听到珍珠港事件的消息,蒋介石十分兴奋,认定美国会出手教训日本,所以迫不及待向日本正式宣战(之前打了4年竟未宣战)。不过,令蒋介石意外和失望的是,美国人竟将战略重心置于欧洲。当然,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没有完全不理会蒋介石,随后派来了史迪威,并送来“三温暖”——武器、美元、顾问。

学苏联,黄埔军校绕不过去;学德国,赛克特绕不过去;学美国,史迪威绕不过去。美方给史迪威的任务是:“增加美国对中国政府援助的效率以便进行作战,帮助改善中国军队的战斗力。”[1]与史迪威同来中国的还有35名军官、5名士兵、400多名教官和技术人员,在他们的指点和帮助下,蒋介石展开了美式军事改革。

最亮眼的改革是建立空军。抗战时,日本人欺负中国没空军,飞机动不动就跑来轰炸一番。中国人没办法,只能往防空洞里躲。美国人看不下去了,决定帮助蒋介石建立空军。据美国国务院档案显示:“美国政府更采取步骤,实施一项强大而装备完善之中国空军计划。”[2]

可中国实在太穷,连训练场地都没有,只好把学员送到美国左纳的雷鸟机场以及印度培训。两年后的1943年11月,中国空军之中美混合大队成立,中国小伙子们开始出现在自己的领空。当然了,空中主要还是美国人,中国人更多负责地勤。

空军改革成本太高,所以蒋介石军事改革的重点对象还是陆军。陆军改革最见成效的,当属“Y部队”(YokeForce)和“Z部队”(ZForce),即驻印军和驻云南部队。训练改革采取美国军校的教学模式,士兵主要接受武器装备操作的技术训练,军官除了这些还要接受战术训练。前后共13个军39个师(“三三制”)接受了美式装备和训练,其中两支发展为蒋介石五大主力——新1军、新6军。

史迪威回重庆把部队训练的照片带给蒋介石看,蒋介石很满意。史迪威回去后,在日记中写下一段有趣的话:“他显然感到满意。小傻蛋,他凭什么不满意呢?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来帮助他,而他批准时倒显得似乎作了让步似的。”[3]史迪威的日记,最真实地反映了美国帮人的心态。

史迪威与蒋介石

美方还提出过一项措施,本可提升中国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但蒋介石拒绝接受。

什么措施呢?

美国人掏腰包给蒋介石改善军队待遇,每个月除了给500万军费,再给500万军饷。其中,军饷的分配如下:每个月给100万中国军队的每个士兵发5美元,连续4年,算下来4.8亿美元,凑个整数5亿美元。

当时,财政部长宋子文觉得,这多好的事儿啊,赶紧给蒋介石报喜。不料,蒋介石一点不高兴,送给他两个字——“糊涂”。蒋介石何出此言?在蒋介石看来,“有奶就是娘”,如果中国军人领美国人的钱,以后听美国人的还是听我蒋介石的呢?

蒋介石当然想通过军事改革提高战斗力,但有个雷打不动的前提条件——控制权。因为这个前提,有的军事改革措施没法搞。例如,史迪威打算撤换一些不称职的指挥官,换能干的上,但蒋介石死活不同意。原来,史迪威要拿下的不少是蒋介石的人,如果换成了李宗仁、冯玉祥的部下,那肯定不行。蒋介石坚持部队要对他个人绝对忠诚。可见,军事改革离不开政治,受制于政治。

尽管改革有限,但经过美式训练和改造的中国军队,在实战中仍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1943年底,史迪威不顾蒋介石要他按兵不动的指令,率军展开了著名的缅北反攻。首战于邦告捷,中国士兵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居然打败了不可战胜的日军,非常兴奋。这印证了史迪威的一句话:“中国士兵受过良好的训练,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军队媲美。”[4]二战史专家戈叔亚则说:“原来我还是很崇拜美国军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认为美国军队打得很好,但是在密支那,中国军队表现比美国军队要好一些。”[5]日军遭到前所未有的惨败,意志彻底崩溃,要渡过伊洛瓦底江逃命,但船不够,没赶上船的用手牢牢把住船帮不让走,船上的军官就拿刀剁战友的手……

蒋介石在政治上是把好手,但在军事上并非行家。李宗仁曾讽刺蒋介石打仗只会使用金钱收买的“下三滥”手段。其实,蒋介石还有一个致命弱点——只重视有形的、见效快的东西(如装备),反之对无形的、见效慢的东西(如训练)不怎么看在眼里。

蒋介石总想利用史迪威向美国争取尽量多的援助,而后者认为这并非自己的“分内之事”。史迪威通过对蒋介石的近距离接触和观察,发现蒋介石嘴里常念叨的是卡车、飞机和枪炮,于是得出结论——这“暴露了他对军队训练、补充兵员、领导方法、医疗保健、后勤供应等方面的必要性一无所知”[6]。蒋介石这种心态,今天依然存在不少人脑子里,认为美国就是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厉害,其他不行。其实,现代战争是一个联系更加紧密的系统,只有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也不行,编制、训练、管理、战术,一个都不能少,美军在这些方面也领先全球。

在史迪威反攻缅北节节胜利时,蒋介石却在国内战场遭遇豫湘桂大溃败,充分暴露了他统军的无能。因此,罗斯福竟三次要求蒋介石把指挥权交给史迪威。蒋介石本已打算让出总司令的位置,但被史迪威刺激,最后关头没有让步,反倒把史迪威逼回美国了。

当年,蒋介石访俄时曾得出如下结论[7]:

“无论为个人,为国家,求人不如求己。无论亲友、盟友之如何亲密,总不能外乎其本身之利害。而本身之基业,无论大小成败,皆不能轻视恝置。如欲成功,非由本身做起不可,外力则最不可恃之物也。”

老年蒋介石

讽刺的是,蒋介石一生都未能摆脱对“外力”的依赖。正如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任东来先生所说:“自1895年之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以来,中国历届统治者自身已经没有力量平息较为严重的内忧外患,他们只能靠借助外国势力来维持自己的衰败统治。”[8]事实上,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莫不如此。

当然,洋人不是“雷锋”,不会把最强的人派来帮你,更不会把自己最厉害的武功传授给你,所以自力更生才是正道。可悲的是,蒋介石连洋人愿意教给自己的本事都学不全、学不到家。

以上选自本公众号创建人许述2020年新书《兵道:这些军队如何改写历史》(乔良、余戈作序推荐),该书对古今中外21次重大军事改革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本文参考资料:

[1] Charles F Romanus etc. Stilwell’s Mission toChina,Office of the Chief ofMilitary History, Dept. of the Army, 1953. pp.73–74.

[2] 美国国务院编:《美国与中国之关系:特别着重一九四四到一九四九之一时期》(上卷),华盛顿,1949年,第25页。

[3] [美]巴巴拉·W.塔奇曼:《逆风沙: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1911—1945)》,汪溪等译,重庆出版社,1994年,第432页。

[4] 此据史迪威之孙Joseph Stilwell回忆。参见凤凰卫视纪录片:《一个老兵的传奇:史迪威中国往事》(4),00∶07∶36-00∶07∶44。

[5] 此据史迪威之孙Joseph Stilwell回忆。参见凤凰卫视纪录片:《一个老兵的传奇:史迪威中国往事》(4),00∶17∶49-00∶17∶58。

[6] [美]巴巴拉·W.塔奇曼:《逆风沙: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1911—1945)》,汪溪译,重庆出版社,1994年,第397页。

[7] 杨天石:《1923年蒋介石的苏联之行——蒋介石日记解读之一(下)》,《世纪》2007年第3期,第6页。

[8] 任东来:《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2期,第141页。

0 阅读:98

许述

简介:军事学博士,出版畅销书《这才是美军》《兵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