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成为掌控恶魔:控制型父母是孩子成长的不良影响

杏妈育儿知识 2024-11-26 20:55:04

撰文:文文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抑郁症患病率令人震惊,高达24%的青少年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其中重度抑郁的比例达到了7.4%。更令人心痛的是,每年因抑郁症自杀的28万人中,未成年占据了30%,并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上升。面对这样的数据,我们不得不深思:是什么导致了这些青少年如此脆弱?

心理学家指出,家庭问题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父母过于严苛的管教,往往成为青春期孩子情绪波动的罪魁祸首。青春期的孩子更加注重自我,他们要么与父母激烈争论、反抗,要么内心极度压抑。

《The Self-driven Child》一书揭示了现代父母过度控制的问题。“直升飞机”父母或“割草机”父母常常以自己的意志和计划来培养孩子,过度使用控制权,结果却培养出缺乏自我、内驱力和目标的年轻一代。当父母为孩子做出所有决定,料理所有琐事,甚至包括交友和挑选伴侣,孩子就会成为事事依赖他人、没有主见、无法独立思考的“巨婴”。

控制型父母害了孩子,苦了自己

青少年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指出,控制型父母既害了孩子,也苦了自己。父母过度关注孩子的生活,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和追求,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心理压力巨大,缺乏独立性,家长也失去了自我价值感,双方都感到疲惫不堪。

《李蘇亲子教育每日共学》一书建议,父母应该关心关爱孩子,但不能将孩子视为生活的全部。不妨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或工作,示范出活出自我的榜样,而不是过度专注于孩子一人。

作为一位全职妈妈,我深知平衡自我与孩子之间的难度。但我没有放弃自我成长,边带娃边考取各种证书,还钻研了视觉笔记和瑜伽。当孩子们上学去,我便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晚上孩子们回家后,我们会彼此交流心得。我发现,当我不过度关注孩子时,我们彼此都感到自由。

一次,二宝问我为什么不像其他妈妈一样总盯着孩子。我笑着回答,因为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大宝和二宝现在都是小学生,放学后自己写作业,预习复习功课,基本上不用我操心。而我,除了家务,还会和朋友聚会、逛街,生活充实而忙碌。孩子管得少了,他们反而更自律了。

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指出,在放纵型、民主型及专制型家庭中,专制型家庭的孩子最容易受到心理伤害。因此,避免成为专制型父母,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基于尊重、理解和沟通的家庭环境。

遇到事情多沟通、多协商。与孩子进行开放、诚实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在制定家庭规则或决策时,让孩子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多提供选择,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做决策。比如,周五晚上写作业还是周六?先逛超市还是先吃饭?这些都可以交给孩子决定。

【以上内容供参考学习,请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在育儿的路上,我们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顾孩子,可以关注我,和我一起探讨育儿路上那些事吧。】

0 阅读:12

杏妈育儿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