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晚年会见外宾,十次有九次她在场,鲜少知道她是毛主席亲戚

红色记忆录 2023-10-22 10:11:41

毛主席晚年的那个年代,几乎每天都可以从报纸的头版上,或者电视的黄金时段见到一个女子活跃在毛主席的身边。

她一头乌黑发亮的短发,一副学生时代戴在脸上的眼镜,白净的脸颊,总是挂着浅浅的笑。毛主席会见外宾时,十次有九次她都会在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自70年代起,一直到毛泽东辞世以前,外交部的两个人,几乎参加了毛主席与来访各国政要和知名人士的所有会见。

这两人不仅仅在外交界,乃至中国政坛崭露头角,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她们有着一样的身材一样的年纪,一样的模样,一样的装束和服饰、发饰,甚至戴着一样的眼镜。

她们总是围绕在毛主席的左右。殊不知他们其中的一个人就是毛主席的亲戚。而这个人就是王海容,另一个人就是唐闻生。

王海容,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年轻的外交部女部长,如今却不再为人熟知。

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张立志,不久前曾见到王海容。当时的她从国务院退休已经有5年。

当年的王海容身居外交部副部长时期,张立志只能从荧幕上看到她。

而他也证明了,毛主席晚年在会见外宾时,十次有九次她在场。

围绕在王海容身边的,不仅仅是大众对她神秘身份的猜测,还有不少的争议。

王海容出生于湖南的名门望族,祖父王季范是毛泽东的表兄,是无党派知识分子,建国后曾任政务院参事、政协委员。王海容是王季范的孙女,也是毛泽东的表侄孙女。

她的父亲王德恒,抗战时期奔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回到了湖南从事地下工作时被国民党杀害。

王海容的童年是在湖南度过,后来才随着祖父来到北京,见到了毛泽东。

1957年,王海容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她准备在家自学,来年再次参加高考。

1958年,王海容决定去参加劳动。于是,她瞒着家人,到处寻找工作,来到了北京化工厂当学徒,她办成手续后,才告诉了家人。王季范看她已经下定决心,只能点头同意。

在化工厂当学徒时,王海容感觉自己的思想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写了一篇文章。写好后,她将文章转给了毛主席,希望毛主席能帮她修改一下。当时的她和毛主席的关系也非常亲近。文章寄出之后,没有音信,这让王海容很是不安。

两个月之后,王海容惊喜地收到了毛主席要见她的通知,这让她很是感动。

1960年10月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王海容。她看到自己写的20多页的稿子上,有着毛主席大量的修改很是吃惊。

这天,他们两人谈论了两个小时,谈及的都涉及到工厂到学校,还有王海容从学校到社会实践的感受。毛泽东的话,也让王海容印象深刻,也让她对自己以后的道路有了清晰的认知。

于是,她决定继续读书,于是这一年她考入了北京师范学院,1964年毕业之后,在组织的安排下,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了八个月。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外交部工作。

王海容初来外交部,干着一些杂活,后来职位也越来越高。甚至出现在当时各大报刊上,地位仅次于乔冠华。

1971年,王海容作为恢复合法席位的中国代表团8位正副代表中唯一的女性,来到了纽约联合国总部。而当周总理在机场握住尼克松的手时,穿着黑色大衣的王海容就站在他的身后。

王海容无疑是迄今为止中国外交界升迁速度最快的外交官。她也是外交部成立以来47年间卸任和现任53位副部长中唯一的女性。

由于王海容和毛主席特殊的关系,她经常出入中南海,向毛主席报告外交部的重要事情。王海容和唐闻生在外事活动中,担任毛主席的翻译,所以出现在毛主席身边的次数比较多。

晚年时,毛主席非常器重王海容,经常邀请她出席政治局会议,通过她来了解政治局内部各种情况及国内各个方面的情况。在报送政治局委员传阅的文件中,也会写上她的名字。

而在孔东梅的笔下,王海容这位姐姐,写得更多的是风尘仆仆。秘密赴巴基斯坦与基辛格见面的艰辛,到联大出席会议吃不惯的西餐,接待伊朗公主时的奔波。

她在王海容谈毛主席外交往事中,写到对姐姐的心疼:

“外公晚年会见外宾,多有海容在场。她见证了外公的家——中南海游泳池会客厅高朋满座的盛况,为此感到欣慰和自豪。”

然而,当毛主席逝世后,王海容却消失在了政坛,再次出现却是在六年后。

1978年底,王海容结束了自己的外交工作,此后一直到1984年,才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

1984年4月,她来到了前门东大街的国务院参事室就任副主任新职,副部级待遇不变。历史是惊人的相似,30年多年前,王季范先生来到北京受任辞职,如今孙女也继承了他的职位,为祖国继续发光发热。

在这之后,王海容一直和母亲、弟弟、弟媳住在一起,过着平凡的生活。

1 阅读: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