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刊发迟到63年讣告,因中国一名女性的成就,打破行规

红色记忆录 2023-10-16 10:16:35

4月11日,纽约时报刊发了一篇旧讣告,这篇迟到了63年的讣告本应在1955年4月1日刊发。之所以这么晚刊登,纽约时报也给出了解释:自1851年创刊以来,讣告部分一直以白人男性为主导地位。为弥补曾经忽视那些伟大女性的遗憾,专门推出了一个名为“被遗漏”的栏目。而纽约时报决定打破“行规”,主要原因就是一位中国女性——林徽因。因为林徽因在保护中国建筑上作出的成就,他们决定将注意力拓展到那些曾被边缘化、忽视的女性身上。

正是如此,也让我们了解到纽约时报,对林徽因的肯定。那么,林徽因到底有多么值得令人尊敬呢?一直以来,世人对于林徽因熟知她的爱情故事,但很少人能注意到她的成就,她是一位专业的建筑学家。说起林徽因,总会有人热衷于把林徽因捧为唯美、浪漫的民国女神。但实际上国难家仇、颠沛流离还是她短暂人生的主要内容。在她短短51年的人生中,大半的时间都是和丈夫梁思成在战火纷飞中潜心治学,又在病痛中殚精竭虑,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她珍爱的中国建筑与艺术事业,共同开创了中国古建筑研究体系。

在林徽因和梁思成回国之后,那时的中国,古代建筑被当作普通建筑来对待,也没有受到保护和研究,很多古老的建筑也因为不被保护而消失。于是,在20世纪30年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开始对中国古建筑进行考察记录,决定对它们进行保护工作。而这些古建散落在全国各地,所处的环境也非常恶劣,所以他们必须要跋山涉水才能来到这些建筑的目的地。可这对于一个瘸着腿的梁思成,和长期患有肺结核的林徽因来说,这是极大的困难。从1930年到1945年,他们走过了15个省,190多个县,共考察了2738处古建筑。1937年,他们在山西省五台县发现了佛光寺。这座木制寺庙建于公元857年,是当时中国已知最古老的建筑。而佛光寺的出现,更是打破了日本学者“中国土地上没有唐朝以前的木结构建筑”的断言。

后来梁思成也说起了那段经历:“当我们终于从屋檐下钻出来呼吸新鲜空气的时候,发现背包里爬满了臭虫。我们自己也被咬得很厉害。可是我们发现的重要性和意外收获,使得这些日子成为我多年来寻找古建筑中最快乐的时光。”正是他们怀着对中国建筑的赤子之心,支撑着他们渡过了艰难的战争岁月。抗战后,他们回到了北平。9年前去考察时,他们还是年轻人,回来却成了苍老的病人。在北平复校的清华大学正式成立建筑系,梁思成为系主任。吴良镛和林徽因开始做创办建筑系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还设计了国徽。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女儿曾回忆,那段时间的妈妈还是一个病人,但她仍然全神贯注地埋头工作。所以她常常觉得国徽的红色中也有妈妈的一小滴血。

林徽因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此,当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北京面临改造时,她曾对北京城建总体规划提出了有远见的意见,提出修建城墙公园,却都被否定。后来,一座座古建筑,四合院被拆除,那500年历史的古城墙也被铲除。因为对古城改造的不满,在一次座谈会上,林徽因指着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的鼻子破口大骂:“你们把古董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林徽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为保护北京城古建筑而奔走呼吁,因为她知道这些古建筑消失,是不可挽回的损失。正是因为这份赤子之心,也打动了《纽约时报》,他们这样评价林徽因夫妇:“这对夫妇是推行保护中国古代建筑的先行者。他们的努力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古代建筑在开发中遭到破坏而发声。

0 阅读:217

红色记忆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