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必做的事情,经历过中年的奋斗后,我们就迎来了老年的退休生活。
退休后,我们可以在清晨和朋友一起跳广场舞,也可以和老伴报个团去旅游。
我们可以在老年班继续学习,也可以和几个好友一起练习书法。
朋友相聚,多了情感交流,日子也过得热闹有趣。
这是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可有一部分老年人,看起来形单影只,一个朋友都没有。
如果你也在其中,别急!这恰巧说明你有这三个特质。
01 习惯独处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期望身边朋友成群,让自己处在人群中,仿佛只有这样,生活才是充实美满的。
出走半生后,我们才发现:朋友再多,若不能同频交流,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待着。
周国平曾说:“独处能检验一个人灵魂的深度以及他与自己对话的能力。”
在独处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复盘过往的人生,内观现在的自我,与自己对话自省。
此时,我们是真正的自己。
我们不用去满足他人的需求,也不用去考虑别人的感受。
我们是自己的中心,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自己身上。
我们可以花一早上时间去遛狗,也可以用一下午时间去修剪一盆花。
我们可以在晚霞的陪伴下,去郊外散步,听花鸟虫鸣。
我们将生活“简单化”,看似把自己一个人关了起来,脱离了社会,可这恰恰是我们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我们早已习惯了独处,习惯了与自我的深度对话。
高质量的独处,远远胜过低质量的社交。
02 看淡人生
退休之后,面对社会角色的丧失,我们刚开始会不适应,但过一段时间就会乐在其中。
面对“将军狗死有人理,将军死后无人埋”的现实,我们也能坦然接受。
人生短短三万天,在前面的五六十年里,我们忙着学习、工作,忙着照顾家人、应付同事。
生活的重担让我们不得不穿着“套子”前行,一步也不敢停歇。
在人生的后半段,我们早已看透金钱名利。
人的一生就是走向死亡的过程,我们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也必将赤裸裸地离去。
所有功名利禄在生命最终的意义里,都是浮云。既然如此,最应该珍惜的就是当下。
我们专注于当下的生活,在没人打扰的情况下,将生活过成一首诗。
没有了推杯换盏的热闹,有的是饭后品茶的闲情逸致。
我们早已看淡人生的起伏,只求追求内心的宁静。
03 珍视家人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忙着工作,忙着聚会。
家人总是排在同事、朋友之后。
退休后,我们才发现陪伴我们最多、给我们支持最多的是家人。
家人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宝藏,在生命的后半段里,我们学会了将家人排在第一位。
我们可以周末和儿女一块儿出去露营,看着小孙子、小孙女在草坪上嬉闹,沐浴着春日阳光,享受着天伦之乐。
我们也可以在平凡的一天里,和老伴一起去菜市场买点食材,回家做一顿美食。
在饭后的时光里,和老伴一起闲谈过往。
我们在家人最平凡的陪伴中享受着幸福,早已不需要聚会的热闹与充实。
在生命的后半段里,家人的陪伴犹如一缕茶香在身边萦绕,让人心旷神怡且乐在其中。
人生过半,细数过往,大多皆浮云。
我们曾在青年时期努力奋斗过,也曾在中年时期拼命打拼过。
在人生的每一段旅程中,我们都留下了不一样的身影。
现如今,到了老年,我们褪去了青年时的青涩,抹去了中年时的野心,有的更多的是看尽千帆过后的淡然。
在人来人往中,有的人为名,有的人为利。
现在的我们,只为守住内心的平静和家人的幸福。
看似一个朋友都没有,实际却过着无比的幸福生活。
关于文章讲到的观点,你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END-
作者简介:朵蓝。用文字表达自己,让思想落笔生花。爱文字更爱生活。
自由自在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退休了,除了亲人,过去事业期的朋友都会婉拒…。
我是没退休也同样没有朋友,不懂社交,不懂得与人交往相处,所以就自己过清静的生活。
[点赞]村上春树说的:“孤独是人生的常态。”
[点赞]村上春树说的:“孤独是人生的常态。退休了就好好过自己的生活没必要有多少朋友
听着老师的诵读,心情愉悦,身心舒畅[比心][比心][比心][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谢谢分享
老师说的真好,很喜欢您的作品。
远了拉一把,近了推一把。。。人生信条!没必要刻意的去违背心意与人打交道,退休的终章是颐享天年!
退休后什么亲属了,朋友了,同事了一概不交往。过自已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