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节来临之前,我们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都会在年前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其中贴春联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而贴春联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仪式,也有着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不能够贴错的。
在不同的地方,贴春联的时间也是有所不同的。
有的地方是小年来临的时候就开始贴春联了,但是有些地方会在大年三十或是除夕前一天贴,而我们这里的传统,就是在除夕前一天贴对联。
还记得在去年的时候,我觉得贴春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承,所以就和孩子一起动手贴春联,想要以此来让孩子更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不过,那次可真的是尴尬极了,因为孩子不懂如何贴春联,期间真的是闹了不少的笑话。
每到过年之前,我们单位就会发放一些过年的福利,其中就有对联,所以过年的时候我也不需要去买对联了,直接就和孩子一起拿着现成的对联准备贴。
说干就干,我就拿着小铲子和抹布,来到门口准备清理旧春联。旧春联经过一年的风吹日晒,紧紧地贴在门上,我费了好大的劲,一点点地把它们铲下来、擦干净。
忙活完后,我扭头朝屋里喊:“宝贝,你把咱们新买的对联在屋里摆开,好好看看样式,等我弄完就贴。”
孩子一听,立马来了兴致,在屋里翻出对联,小心翼翼地展开铺在地上,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奇地打量着。
没过多久,我终于把旧春联清理干净,拍了拍手,走进屋里,对孩子说:“来,宝贝,把上联拿给我,咱们开始贴啦!”
可这时候,孩子却皱起了小眉头,一脸茫然地看着我,嘴里嘟囔着:“爸爸 ,什么是上联呀?” 那小模样,满是困惑和不解。
确实,对联往往很具有对称性,很多时候不管先读上联,还是先读下联,都是非常顺畅的,如果对对联不是很了解,真的是很难分辨上下联呢。
于是,我便给孩子普及了第一个贴对联的知识,那就是如何区分上下联:对联一般上联的结尾字音是仄声,也就是音调的三四声,而下联则是平声,也就是音调的一二声。
在知道了如何区分上下联之后,孩子也是顺利地将上联给拿了出来,并且脸上带有一种骄傲的神情,似乎为自己知道如何区分上下联而感到高兴。
并且,在我准备接过对联贴的时候,孩子还一脸自信的表示:“让我贴吧,这个我会。”
孩子要动手,我自然不会阻止。于是,我便让孩子自己贴对联,我去屋里收拾东西。
但是,刚进屋一会儿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孩子会区分上下联了,但孩子知道上下联该贴到什么位置吗?
为了避免孩子贴错,我急忙在折回门口,果然,孩子正在给门框左边刷胶。
“你准备将上联贴那儿?”我指了指门框左边。
“是呀,不贴这贴哪儿?”孩子理所当然的回答。
“上联是要贴门框右边的哦。”我提醒道。
这时候,孩子似乎有点不服气:“不是从左到右吗?上联怎么能够贴右边……”
于是,我就又给孩子普及了关于上下联的贴法问题:春联的贴法,源自传统文化中的书写习惯与方位习惯,因为在古代,人们写字、念书的时候,都是从右边向左边的,所以春联的上联应该在右边,下联应该在左边。
孩子听罢,也是喃喃几声,开始在门框右边刷胶,准备贴上联了。
虽说孩子因为搞错了贴对联的左右稍显尴尬,但是真正贴起来的时候,孩子还是很认真、卖力的,所以不一会儿,孩子就贴好了。
看着眼前贴得规规矩矩的对联,孩子也是充满了成就感,之前的尴尬也就一扫而光了。
有了贴对联的经验之后,我便把院门贴对联的任务也交给了孩子,而孩子也是非常积极地应了下来。
所以,在大门外贴对联的时候,孩子就成了“主力”,而我只是一个打下手的。
不一会儿,家里的对联都贴好了,不过任务还没有完成,因为除了对联,还需要贴门神和福字。
对此,孩子依旧是信心满满地表示全部交给他,同样的,看到孩子这么积极,我便放手让孩子去做了,心甘情愿当孩子的“小助手”,负责给孩子递东西。
由于刚才在贴大门上的对联,所以我们便准备先将大门上的门神给贴上。
拿到门神之后,孩子第一时间就开始研究起左右来了。我原以为孩子可能会看不出来,于是就问孩子:“你知道哪个在左边,哪个在右边吗?”
而孩子似乎看出了门神的左右规则,就说到:“是不是他们要对着脸?”
“是的”,没想到孩子还是很聪明的。
一般我们在贴门神的时候,如果分不清左右,可以看门神的脸,贴好后他们的脸是相对的,是面对面的,而不是看向两边的。
当然,有时候可能门神是正脸的,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兵器的方向来判断左右。
也就是说,在正脸的时候,如果他们的兵器是有左右朝向的,那么在贴好之后,门神的兵器应该是相对的。
不过,除了这些还可能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就是无论门神还是兵器,都是正脸正向的,那怎么区分左右呢?
一般来说,门神上都有名字的,所以我们要记住:秦叔宝在右,尉迟恭在左。关公在右,张飞在左。日在右,月在左。
门神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好贴的,方方正正的,不容易贴坏。门神贴好之后,就要给家里的屋门贴福字了。
福字只有一个,不需要区分左右,孩子就表示自己一个人就能行,就想着自己去贴,而我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地跟着孩子,看看孩子准备怎么贴。
结果,如我所料,孩子差点又贴错。
原来,孩子直接拿着福字就准备往上贴,但是孩子不知道的是,福字是需要倒着贴的。
我告诉孩子,福字之所以要倒着贴,有两种说法:
第一个就是“福倒了”与“福到了”谐音,人们就借此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第二就是源于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朱元璋以‘福’作暗号的故事”。
原来贴春联讲究真不少呢!在我的讲解下,孩子顺利地把春联贴好了,这看似一件小事,还让孩子涨了不少知识呢,一举两得。
结语
在磕磕绊绊中,最终孩子还是将所有的春联都贴好了。
虽说一开始连上下联都分不清,贴福字的时候也闹了笑话,不过这一路摸索下来,孩子对贴春联的门道可算是门儿清了,还知道了背后那些有意思的小故事,收获满满当当。
看着贴好的春联,孩子脸上那得意劲儿,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眼瞅着新年就要到了,当爸妈的可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和孩子一块儿贴春联。
一边贴,一边唠唠这些有趣的事儿,教教孩子怎么区分上下联,福字到底该咋贴。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这欢声笑语里,把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稳稳当当地传下去。
等以后再回想起这些事儿,那可都是家里最温暖的回忆。孩子也能在这些传统文化里,顺顺利利地长大,让每年的新年都过得热热闹闹、有滋有味!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