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篇开始,我们介绍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共称“文章四友”的杜审言诗作,在《唐诗三百首》等诗集中,盛唐诗占比很高,以致唐初和初唐阶段的一些写得很好的诗流传不够广泛,本系列的宗旨之一就是“读万首唐诗,拾千颗遗珠”,以笔者的理解和感悟,介绍更多的唐诗佳作。现在我们选析这首《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怀》:
明月高秋迥,愁人独夜看。
暂将弓并曲,翻与扇俱团。
雾(一作露)濯清辉苦,风飘素影寒。
罗衣一此鉴,顿使别离难。
在解读本诗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杜审言,提起杜审言三个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如果说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大家就都明白了。杜审言是晋代名将杜预之后,素有文才,唐高宗时期进士及第,步入仕途,在文章和唐诗创作上影响极大,外贬时曾有四十余名著名文人送行,恃才傲物,由此也就不难理解杜甫的个性。
回到诗中来,明月高悬于秋日的夜空中,显得那么遥远,充满愁绪的人独自在夜里看着天上的明月。这两句乍看似乎与其它的望月诗类似,但是点睛之笔是“高”和“迥”,一个“高”字既指秋日的晴朗,也表达了诗人的卓尔不群,颇为符合他的性格,“迥”字是双关语,描写明月之高远,也指代对友人和亲人的思念。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杜审言一生虽然也是宦海沉浮,经历坎坷,其子为救父而死,但其作品总体格调较为昂扬向上,虽是宫廷诗人,但作品风格很丰富。
暂时将雕弓和慷慨激昂的曲子,转为柄扇和蒲团的安静清冷。这两句是指诗人暂且安静下来,思念的愁绪浮上心头,这里的“曲”指边塞曲,弓、曲与扇和团在短短两句中,实现了时空和脑海的转换,手法十分高明。杜审言在诗体上的造诣和影响颇深,一个是绝句的比例开始上升,是初唐诗与盛唐诗的过渡,而他的边塞诗加入了更多的写实,直接影响了岑参、高适等著名边塞诗人,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杜审言的诗,用“an”押韵的很多,这是唐诗上承上启下的又一贡献。
雾气洗濯清冷的秋月光辉,闻之苦涩,秋风飘动,孤单的身影感到阵阵寒冷。一个“清辉”足以说明诗人的自视清高,这两句把诗人的孤独、离愁表达得十分充分,读音也富有音乐之美,堪称佳句。杜审言虽然自傲,水平也高,对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写给他的。
身上的罗衣一旦经过这里明月的照鉴,顿时使得离别成了难以承受的情感。笔者多次强调,唐诗的最后两句往往是真实情感的表达,所以这两句紧扣主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愁绪。
我们在读唐诗的过程中,有一点需要注意,作者的情感和所指,一千多年后的我们,其实并不能做到每一个字都理解正确,要从整体感出发,更多的理解主旨和情感,当然,汉子的魅力在于,相隔如此久远,仍能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共鸣。
喜欢的小伙伴请关注“秦隋壮志汉唐宣”,品原创小说《大唐十六剑》,唐风诗词,文化旅行摄影。
秋月》 表里俱澄澈, 落在河中央。 一阵风吹过, 碎作点点光……
癸卯年八月十四夜醒》 夜深失语声, 两三蛐蛐鸣。 谁家灯火照, 南窗一处明…… 无故惊醒梦, 岁到八月中。 又忆孩时事, 光阴太匆匆……
癸卯年十月初六早行》 晨声炮连连…… 十月三加三。 好日多嫁娶, 靴城是这般。 陌上白霜见, 周六工少闲。 归时仰头望, 新月一弯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