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基辛格第五次访华问毛主席:苏联若发动进攻,中国如何应对?

小英历史加油站 2023-11-20 14:19:00

【编者按:本文为头条原创独家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

前言

基辛格访华可谓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也是国际上的大事件。基辛格与毛主席的会面上,每句话都值得仔细推敲。

其中基辛格问毛主席:“苏联如果发动进攻,中国该如何应对?”

毛主席微微一笑,只回复了一句话,便让基辛格心服口服。

背景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于 1949 年 10 月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全力向苏联学习,引进苏联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建设模式,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毛主席逐渐发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苏联模式强调重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此外,苏联的政治体制也存在缺陷,集中制的弊端日益显现。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它对其他同盟国施加自身的意志,并迫使它们遵循苏联优先的原则。

苏联在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开始将其意志强加于其他同盟国家,特别是在经济和政治方面。

1956 年,赫鲁晓夫在波兰和匈牙利发动政治变革时进行了干预,导致这两个国家的政治动荡。苏联的行动引起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担忧,它们开始质疑苏联是否会在它们发生政治变革时进行类似的干预。

同样的,苏联方面要求在我国修建电台,用来为苏联海军提供通讯服务。表面上这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事,对两国都有好处,然而毛主席看穿了苏联的计谋,知道对方是想借此机会在我国领土内驻军。于是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苏联此后将苏联专家全部从中国撤出,不再提供技术支持。还要求我国尽快偿还贷款。

中苏关系自此开始恶化,好在我国万众一心,勒紧裤腰带还了钱,还开始自主研发技术,不再依靠任何人。

幸好毛主席早就预料到了这些问题,开始思考如何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不正之风,使之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这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争议,但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这些措施是正确的。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我国开始修正不正之风,对苏联模式进行批判和改进。虽然当时这一做法受到了一些人的误解和质疑,但毛主席的远见卓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保证了我国的安全与稳定。正是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顺利度过了一系列困难和危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珍宝岛战役中,我国英勇的军人们与强大的苏联军队展开了一场激战。面对苏联强大的军事压力,我军奋起反击敌人的入侵,战役最终以我国胜利告终。

然而,这场战役的结束并没有意味着事情的终结,反而引发了一场更为惊心动魄的政治角力。

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自然不甘心在这场战役中败北。他们开始有了动用核武器的想法,企图以此挽回失去的面子。

苏联高层领导人认为,核武器的威胁足以让我国屈服,迫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让出位置,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老大。于是,他们提前通知了美国方面,企图借美国之手阻止我国的发展。

美国在得知苏联的计划后,深感忧虑。他们深知,一旦苏联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将彻底改变国际政治格局,自己也将失去一个重要的制衡力量。

于是,美国决定将这一消息公之于众,通过一家不知名报社发布报纸向全世界披露了苏联的阴谋。

我国政府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们迅速作出反应,一方面派遣军队前往中苏边境加强防务,另一方面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展开舆论斗争。我国政府明确表示,坚决反对苏联使用核武器,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制止这一危险行为。

面对我国的强烈反应和舆论压力,苏联最终放弃了使用核武器的打算,转而寻求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

在这场政治角力中,我国取得了暂时的胜利。

同时,我国军队的强大实力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让苏联意识到,即使拥有核武器,也无法轻易战胜我国。

寻求合作

美国方面的干预,虽然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但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苏联的核武器计划,为我国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然而,这场战役的胜利并未彻底解除我国面临的威胁。苏联依然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时刻觊觎着我国的发展成果。我国政府深知,这场斗争只是暂时取得胜利,要想彻底摆脱苏联的威胁,还需不断发展自己的实力,努力振兴民族。

这是中国与美国的第一次间接合作,苏联崛起是两国都不愿看到的结局,

此后在争霸中,苏联逐渐占据优势,美国沦落下风,中美合作渐渐成了两个国家的共识,因此两国在七十年代也开始寻求合作。

1972年基辛格秘密来华,在了解到中方同样有合作意愿后,第二年尼克松便亲自来中国,以表合作诚意。

直到1973年,这是基辛格第五次访华了,虽然他已经完全领略到了毛主席的远见卓识,但他还是好奇地问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苏联向中国开战,你们会如何应对?”

正如他意料之中的一样,毛主席从容不迫地说:“我们最擅长游击战和持久战,无论他们想打到黄河还是长江,我们都奉陪到底。”

基辛格越来越懂得了,为什么毛主席能够建立起一个国家。得人心者得天下,就算苏联有比核武器更厉害百倍的武器,也无法战胜中国,因为他们拥有致胜法宝—民心。

毛主席的思想和理论不仅在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其中,毛主席对苏联的评价和预测,也成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个重要的话题。

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就多次指出了苏联存在的问题。

然而,许多人当时并没有完全理解毛主席的意思,认为毛主席的说法是空穴来风,缺乏充分的事实依据。

毕竟,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头羊,当时正处于巅峰时期,经济和军事实力都非常强大,看起来没有任何理由会走向解体。

然而,历史的发展却证明了毛主席的预见性。苏联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解体,结束了其历时七十多年的历史。这个事件不仅震惊了整个世界,也让人们重新审视了毛主席对苏联的评价和预测。

毛主席在六十年代就已经看到了苏联存在的隐患和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在八九十年代爆发出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毛主席的远见卓识,不仅让人们对苏联的历史和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醒人们要时刻警惕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结语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国情、时代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和改进。

毛主席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远见卓识,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正是有了这种敢于创新、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我国才能在曲折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行,走向繁荣富强的未来。

0 阅读:6

小英历史加油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