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访美:俄乌冲突不着急,美国应该先给东大加税!马克龙真损

手指戳地球吧 2025-02-27 05:31:36

2025年2月24日,俄乌冲突迎来三周年纪念日,而国际局势的焦点却从战场转向了外交博弈。随着俄罗斯与美国在沙特利雅得达成初步停火共识,欧盟内部却因是否继续援助乌克兰陷入分裂。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此时访美,试图说服美国“先对付中国”,而非快速结束俄乌冲突,这一言论引发国际舆论哗然。

马克龙和特朗普会面

一、美俄谈判加速,欧盟被边缘化

美俄代表团于2月18日在沙特举行秘密会晤,双方同意建立磋商机制并推动乌克兰冲突的持久解决。美国总统特朗普更公开表示“三年前就该结束战争”,要求乌克兰以割地求和换取和平。然而,这一进程并未邀请乌克兰参与,导致泽连斯基政府强烈反对,称“任何没有乌克兰参与的协议都无效”。

欧盟国家对此感到被排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美期间直言,美国与俄罗斯的谈判“未与乌克兰磋商”,并强调“欧洲必须承担更多防务责任”。然而,美国态度强硬,特朗普明确表示“和平成本应由欧洲承担”,进一步激化美欧矛盾。

二、马克龙的“中国牌”:转移矛盾的策略

面对美欧在俄乌问题上的分歧,马克龙采取了一种戏剧性策略——将中国塑造成美国的“首要威胁”。他在接受福克斯新闻专访时声称:“美国的首要任务是向中国加税,而非欧洲”,并暗示若美国对俄妥协,将削弱对抗中国的能力。

这一言论被解读为马克龙试图通过“碰瓷”中国,换取美国对欧洲防务支持。他同时呼吁欧洲加强军事投入,警告“若采购转向美国,欧洲战略自主权将丧失”。然而,这种“祸水东引”的做法不仅未能说服美国,反而暴露了欧盟在俄乌冲突中的战略被动性——既想借美国制衡俄罗斯,又不愿承担长期代价。

三、中美俄大三角:利益与立场的复杂交织

中国在此次博弈中保持战略定力。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国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并强调“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台湾问题。王毅外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指出,国际法治的权威不应被少数国家践踏,为动荡世界提供了“最大的确定性”。

与此同时,俄罗斯与美国的互动持续深化。俄方提出与美方合作开发稀土资源,包括乌克兰控制的顿巴斯地区,而美国则与乌克兰接近达成矿产协议,进一步激化欧俄矛盾。联合国投票中,美俄罕见联手反对欧盟提案,凸显跨大西洋联盟的裂痕。

四、未来走向:和平的曙光与博弈的延续

尽管美俄达成初步共识,但乌克兰的立场仍是关键。泽连斯基政府坚持“全部交换”被扣押人员作为和谈前提,而欧洲内部对“脆弱协议”的担忧加剧了谈判难度。与此同时,欧盟在联合国安理会与美国分道扬镳,投票支持谴责俄罗斯的决议,进一步暴露美欧关系的结构性矛盾。

马克龙的“中国牌”短期内或难奏效。美国虽在关税问题上对欧洲让步,但更关注通过俄乌冲突重塑欧洲安全架构,削弱其战略自主性。中国则继续以务实外交斡旋,既不卷入冲突,又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秩序。

俄乌冲突的终局尚未明朗,但国际博弈的棋局已悄然改变。当各国为利益纵横捭阖时,唯有回归对话与法治,才能为这片动荡的土地带来真正的和平。

但是,目前看乌克兰冲突的结局就是俄罗斯大赢,美国中赢,欧盟小赢,乌克兰大输,被迫签订停战协议,丧权辱国!

0 阅读:9

手指戳地球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