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上映后,内地导演忿忿不平:都是华语片,凭啥人家可以有这么大尺度?
五一档期,一位香港香港导演默默举起手说:报告,我的尺度比周处更大!
这就是五一档上映的,大尺度动作片:
九龙城寨之围城

虽然导演郑保瑞刚刚凭借《命案》拿到了金像奖最佳导演,但起初,我对这部《九龙城寨之围城》严重不看好。
首先,这部电影前前后后大约有七八年了,一部商业片,拖这么久,不是好事,之前还好几次传出换导演、换主创。
再加上郑保瑞这几年北上拍的片,都非常一言难尽。
其实也不能怪他,他的个人表达里,cult、黑色、重口的东西太多,跟内地院线市场,简直相克。
但没想到《九龙城寨之围城》却非常惊喜。
首先就是尺度,暴力尺度。

有评论说,这是郑保瑞版的《力王》。
《九龙城寨之围城》没有《力王》的那么邪性,但单论暴力尺度,确实有的一拼。
我猜,这或许是内地院线电影暴力尺度之最。
在香港,也被定为三级片。
故事简单粗暴,虽然是时装片,完全可以看成是当代武侠片,也很像漫改电影(其实是改编自小说)。
80年代,林峯饰演的男主,是一位没有身份的迷茫底层人,偷渡到了香港,希望靠一身蛮力,打黑拳挣点钱,买个身份证。

要是往文艺片路子上拍,就是新浪潮了有没有?
洪金宝饰演黑社会老大。
林峯打赢黑拳之后,洪金宝想留他跟自己混,林峯不想混黑社会,洪金宝就黑了他的钱。
林峯愤怒之下,偷了洪金宝的粉,误打误撞闯进了一座巨大的城中村里。
也就是九龙城寨。
城主是古天乐,他上面还有物权拥有者任贤齐。


后面的主线故事,就是林峯在里面结识了新的兄弟,一起对抗强大的外力侵袭。
开场的黑拳打斗,是前菜。
第一场进入九龙城寨的戏,非常漂亮,跑酷的第一人称视角,曲曲折折,移动镜头,机位设置,人物站位,都很考验导演功力。
进寨第一战,林峯和刘俊谦的1V1,狭窄楼道里的追逐打斗,有点《突袭》的感觉。

中间打戏不多,我一度以为泄气了。
但最后40分钟,回到了高密度、重口味的打戏。
去年的港片《爆裂点》也以“狠”著称,狠是够狠,但动作设计真的不行,动不动露胸肌。
《九龙城寨》就兼顾了狠度和动作美感,群殴,单挑,兵器战,车轮战,场景丰富,整体动作设计非常漫画感,不是那种露胸肌的炫酷,而是通过镜头调度,光影的变化,突出美学风格。

败笔是最后用上了枪。
洪金宝和古天乐两人加起来快130岁了,还亲自打架,不容易。
郑保瑞很聪明的一点是,虽然打斗很凶残,但血浆却控制的很好,最后那一下的血浆不给特写,让“狠”停留在打斗本身,不会引发过度不适。
这可能是能内地上映的原因之一。
但其实,我想说,我是冲着动作戏去看的,但该片给我更大的惊喜是:
城中村赛博朋克。

九龙城寨这个景搭建的极其成功,质感不是横店那种塑料景,而是成功打造成了一个无政府状态的肮脏乌托邦。
生态更像内地一线城市的巨大城中村,里面有小商小贩,有各种见不得光的买卖,有走投无路的避难者。
导演把它放在了具体的现实中:80年代末的香港,经济腾飞,房价飞涨,寸土寸金,是不可能允许城市黄金地段存在这么一块肮脏乌托邦的。
所以,它不是被更能打的反派打败,不是更腹黑的帮派摧残,而是被巨大的时代浪潮冲毁。

电影里有一个浪漫到不切实际的画面,在电线密布、密不透风的城寨阳台上,古天乐给孩子放飞了一枚彩色的风筝。
和灰暗一片、深不见底的城寨底色,形成鲜明对比。
整体来说,《九龙城寨之围城》不是郑保瑞最好的作品,更不要拿《狗咬狗》去做对比。
他的叙事,他的人物关系,不仅不阴暗,甚至还充满侠客般不切实际的浪漫。
无政府乌托邦的世界观打造,放在整个华语电影里,也是相当新鲜的。

哪怕当成纯动作片来看,也比去年那几部以“狠”著称的港台动作片好。
只是我还是忍不住幻想,要是由着导演性子拍,拍成真正的暗黑风,这部电影会是怎么样?
可惜这个年代,已不会有“导演剪辑版”这种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