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困,总是觉得睡不醒?其实不是你懒,而是得了这种病!

亮亮评养护 2025-02-09 13:15:0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早晨闹钟响起,你挣扎着睁开眼睛,但身体仿佛被黏在床上,怎么也不想起来?即便勉强起床,白天还是哈欠连天,注意力难以集中,到了晚上反而精神焕发,越睡越晚,形成恶性循环。

有人会调侃说:“这不是困,是命犯懒!”但这种长期的困倦感可能暗藏健康隐患,甚至可能是一种疾病在作祟。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让你总是睡不醒的真正原因。

睡不醒,可能不是因为懒,而是“隐形疾病”在作怪

在现代社会,疲劳几乎成了人们的常态。

有人归咎于工作压力大,有人怪罪于电子产品的诱惑,甚至有人认为自己天生嗜睡,懒得改变。

而如果你每天保证了足够的睡眠时间,依旧感到无精打采、精神不济,那就需要警惕了。

这可能是某些健康问题的表现,比如:

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缺氧”,让你越睡越累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夜里睡觉时,家人说你打鼾如雷,甚至会突然“憋住”几秒钟不喘气?如果是,那你可能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

这种疾病的本质是睡眠期间气道反复塌陷,导致呼吸暂停,身体出现短暂缺氧。

缺氧会让大脑频繁“警觉”,导致深度睡眠被打断,虽然你可能感觉自己整夜都在睡,但实际并没有进入真正的高质量睡眠,因此白天仍然感到疲惫。

这种疾病在肥胖人群中更为常见,特别是脖子较粗、下颌后缩的人群。

长期饮酒、吸烟、睡姿不当等也可能加重病情。

长期不治疗,甚至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严重问题。

2. 缺铁性贫血——血液“供氧不足”,让你浑身无力

“铁打的身体,也怕缺铁。

” 贫血并不只是脸色苍白那么简单,它还会导致全身供氧不足,让人感到疲惫不堪。

缺铁性贫血尤其容易发生在女性、素食者或长期消化不良的人群中。

铁是人体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血红蛋白的作用是将氧气输送到全身。

如果铁摄入不足,血液中的氧气运输能力下降,大脑和肌肉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自然会让人感到疲惫、头晕、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你经常觉得疲惫,而且伴有脸色苍白、指甲易脆、头发容易脱落等症状,可以去医院检查血常规,看看是否缺铁。

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当增加红肉、鸡蛋、深色绿叶蔬菜(如菠菜)、动物肝脏等含铁丰富的食物,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柠檬、草莓、木瓜)促进铁的吸收。

3. 甲状腺功能减退——“新陈代谢变慢”,让你整个人都“慢”下来

“身体就像一台车,甲状腺就是发动机。

” 如果甲状腺功能减退,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就会下降,导致你感觉整个人都变得迟钝、乏力,甚至连思考都变慢了。

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的常见症状包括:

晨起疲劳,白天嗜睡

体重无故增加

皮肤干燥,怕冷

情绪低落,记忆力下降

甲减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疾病、碘摄入过多或过少、长期精神压力等有关。

如果你怀疑自己有甲减,建议去医院检查甲状腺激素水平,必要时进行专业治疗。

4. 睡眠周期紊乱——“生物钟被打乱”,让你越睡越困

你是否习惯熬夜,甚至到了周末补觉却越补越累?这可能是你的生物钟已经被打乱了。

人体的生物钟受昼夜节律调控,正常情况下,白天阳光刺激大脑分泌血清素让我们清醒,而到了晚上,身体会分泌褪黑素帮助入睡。

如果长期熬夜、睡眠时间不规律,生物钟紊乱,就会导致白天犯困,晚上反而精神亢奋。

调整生物钟的方法包括:

固定作息时间,即使是周末也尽量在同一时间起床

减少睡前蓝光暴露,手机、电脑屏幕会抑制褪黑素分泌

适量运动,每周保持12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瑜伽、游泳等,有助于调节睡眠节律

如何改善长期困倦?这些方法值得一试!

1. 晨起晒太阳,调节生物钟早晨起床后,适当晒太阳可以帮助抑制褪黑素分泌,让身体自然清醒。

2. 调整饮食,避免“能量陷阱”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导致血糖大起大落,让你在短暂的兴奋后迅速疲劳。

可以适当增加富含镁、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坚果、全谷物、香蕉等,有助于维持能量水平。

3. 每周120分钟运动,激活身体活力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含氧量,让你白天更有精神。

4. 睡前放松,减少压力睡前可以尝试冥想、泡脚、阅读纸质书籍等方式来帮助放松,提高睡眠质量。

结语:长期犯困不是小事,背后可能隐藏健康问题

很多人以为犯困、睡不醒只是“懒惰”,但这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

无论是睡眠呼吸暂停、贫血、甲减,还是作息紊乱,都可能让人长期精神不振,影响生活质量。

如果你长时间感到疲惫,即使保证了足够的睡眠时间仍然觉得累,那就要认真反思自己的健康状况了。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找到犯困的真正原因,调整生活方式,让自己活力满满,不再被“睡不醒”困扰!

信息来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国家睡眠基金会(NSF)》关于睡眠健康的研究

《内分泌学》—甲状腺疾病章节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指南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