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新阶段,小多边策略开打,特朗普性格缺陷如何影响全球?

邱震海 2025-04-15 09:35:20

各位朋友,大家好。

中美关税战仍在激烈而又微妙的博弈中,近期有两条线索值得大家高度关注。

第一,关于中美贸易博弈本身,里面包含两个方面。

一方面,中美最近都在实施小多边策略,其中中方将从4月14日起,陆续访问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预计此次访问将持续约四五天的时间。

另一方面,我建议大家密切关注特朗普个人的性格以及他内部团队的分歧等最新情况。这对于我们未来预测特朗普政策走向具有重要的逻辑支撑作用。

第二,近期,商务部正在积极帮助中国的外贸企业加速内外贸一体化进程。

今天的文章,我们将主要聚焦第一条线,即中美之间的地缘战略博弈,这里面又涉及双边和多边层面。

多边层面,我刚才提到,今天中方将陆续对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进行访问。截止撰稿前我们还没有收到有关访问的具体相关消息。但据了解,中方已经在越南的官方报纸上发表文章,明确表示所有形式的关税战最终只会损人不利己,这是中国的官方立场。

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这次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中国未来的小多边策略大概率主要围绕欧洲和东南亚两条线展开。

欧洲方面,中方可能会将西班牙或者德国、法国等国作为切入点。东南亚方面,如今中方已经开始对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进行访问,这三国恰好代表了东南亚三个不同的国家组别。

首先,先谈谈越南。

越南的情况尤为复杂,表面上在意识形态和中国似乎较为一致,但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存在冲突,并且是美国的战略关注点。此外,越南最近遭到了美国的高关税制裁,在博弈中,它还是最早向美国示弱的国家之一。

在这之外,越南还是中国的近邻且曾与中方有过交战,同时也是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选择比较多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因此,种种因素交织下,搞定或者说稳住越南,也是中国东南亚战略乃至周边地区战略中的重中之重。

其次是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代表的是一批比较务实的国家,主要侧重于经贸往来,同时在中美两国之间保持平衡。至于柬埔寨,则是东南亚国家中与中国关系相对友好的国家。

从越南开始,途经马来西亚再到柬埔寨,它的程度是各有不同的。

欧洲相比东南亚的情况会更为复杂,但由于今天欧洲不在我们的评论范围内,我就不再展开讨论。但总体而言,我认为还是要坚持“强”和“弱”两个方面,即强化小多边关系,弱化原有的战略冲突和意识形态分歧。

今天,我们重点讲一讲特朗普团队内部到底如何看待他的决策。

众所周知,特朗普这个人十分反复无常,前脚刚刚宣布对华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后脚,4月13日早上又突然宣布豁免对中国电子产品及相关零部件的关税,而这其实是为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美国公司解困。

对此,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拆解,一是特朗普的个人性格,二是他内部团队的一些分歧。

首先,特朗普的个人性格显然是非常情绪化,且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证明,他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就可能立即失去控制。

在上世纪中叶,西方国家中有一批像特朗普的领导人,而这样的人多半会给世界带来灾难。

其次,特朗普团队内部存在严重分歧,比如马斯克和彼得·纳瓦罗,他们之间分歧非常明显,我就不在此赘述。

我个人认为,彼得·纳瓦罗的思考逻辑是完全错误的,但关键问题是特朗普对他偏听偏信,甚至称得上言听计从。

除了彼得·纳瓦罗,特朗普身边还有一个同样值得我们注意的人,那就是副总统万斯。

鉴于万斯目前的地位,我们不便用一些情绪化的语言进行评论,但就性格和人格方面,不说有缺陷,至少是不完美,甚至可以说不是非常健全,这从他有时会在公开场合失控,会在与盟友、对手的交往中丧失风度都能看出来。

以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在白宫的那场骂战为例,如果大家去还原事情的本质,可以发现冲突本身是由万斯挑起的,而他挑起这场冲突最主要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讨好特朗普。

坦率地讲,在美国过去的政治文化中,这种讨好老板的事私下里不是没有,但在公开场合明着来,甚至为此对另一个国家的总统进行人身攻击的,在美国政治历史上确实不多见。

恰恰特朗普又是一个很容易被激怒的人,一旦被刺激就会失去控制。因此,当他的副手拍他马屁,而泽连斯基又开始反击,特朗普就完全失去了控制,从而引发了一场表面上看是特朗普与泽连斯基之间的唇枪舌剑,但实际上是由万斯引起的骂战。

如果我们深入剖析这一细节,再结合万斯近期有关中国问题的一系列言论,便能发现一些端倪。

他对中国出言不逊,甚至将中国称为“农民国家”等。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行为往往反映出其自身所缺乏的东西,这与他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

我曾对马斯克、彼得·纳瓦罗和万斯进行过评价,这三人至少在某个时空环境下都与特朗普有过密切接触,共同生活和工作过。

马斯克率先离开特朗普团队,这在我的预料之中。早在特朗普刚上任时,我就指出马斯克与特朗普分道扬镳是必然的。

因为马斯克个人的雄心壮志、性格以及追求的目标等,都与特朗普团队存在冲突。马斯克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他的想法虽超前,但部分观点并不合理。至于他的价值观,我仍在研究,此处不便多评。

今天我评论了万斯,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这并非看热闹,而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特朗普的性格和人格特征。

一旦他的团队对他形成某种刺激,就像近期在椭圆形办公室发生的那样,特朗普就可能做出各种反应。他决策的反复无常、朝令夕改,大概率由此而来。

我们常说第一性原理、打蛇打七寸等,抓住这些原理,就能大致推演特朗普在未来遇到问题时可能做出的反应和决策。

目前,有不少理论模型和技术模型可以帮助进行此类推演。

从中国方面来看,我们应以不变应万变。这不仅是企业应对强硬反制的策略,也是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根本之道。

例如,美国此次豁免中国部分消费电子产品的关税,我们尚未明确表态,这既为缓和局势留下空间,也为下一步的外交博弈留下了充分的空间。

最后,我想引用英国BBC最近报道中的一句话。他们注意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已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和讲话,内容是关于朝鲜战争的,提到美国人愿意打多久,我们就奉陪到底,直至取得完全胜利。

BBC记者评论说,当中国人搬出建国领袖时,就表明中国人是认真的。

2 阅读:129

邱震海

简介: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有30年媒体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