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叫嚣“对中国加税245%”到“145%的关税太高了,之后不会那么高了”,特朗普这回是真的“怂了”,当着全世界的面狠抽自己“耳光”,上演了一出“川剧变脸”。
4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将全面下调对华关税,还称“跟中国关系非常好,希望能跟中国达成协议,最终中美肯定能达成友好协议。”
要知道,在此之前,特朗普非常期待“来自中国的电话”,甚至多次询问中国驻美大使馆“北京会给我打电话吗”,得到的答复始终只有两个字:不会。
特朗普本来想当“硬汉”,但在现实面前却成了“软蛋”。
特朗普为何着急和中国谈?《纽约时报》一针见血:跟中国打关税战,完全暴露了特朗普的“痛点”--中国团结一致,美国一盘散沙。
那么,特朗普的处境如何?贸易战的终局怎样,中方还有什么牌没出?
“特朗普以为他是这场经济战争的主导者,但主动权始终掌握在中国手里。”
美国《大西洋月刊》发文指出,特朗普在首个任期内挑起的贸易摩擦,让中方意识到必须“未雨绸缪”,时刻做好应对经济对抗的准备。
“中国已经为这场战斗做好了准备”,多年来中国在能源、农业和半导体生产等行业加大投资力度,并扩大内需、寻找其它国际市场等手段,全面减少对美国进口的依赖。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中国正是因为积极“备战”,所以当特朗普挥舞起关税“大棒”时,才能表现的如此从容。
放眼全球,只有中国真正有实力跟美国一战,而中国对美的报复性措施也是最强硬的。
比如“以牙还牙”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限制稀土、磁铁等重要商品的出口;对杜邦、谷歌等美国“巨头”展开反垄断调查;终止与“波音公司”的所有业务。
《大西洋月刊》称:“华盛顿正在把所有赌注押在一手必输的牌上,特朗普的贸易战,注定失败,且代价惨重。中国手中还有很多牌没出,如果局势升级,很可能禁止苹果、特斯拉开展在华业务,甚至抛售美债。”
它盛赞中国的强力反击不止是在替自己争气,更是在为全球出头,是自由贸易和国际秩序的“守门员”。
特朗普的日子现在很不好过,经济崩盘、物价上涨、企业倒闭,民怨沸腾。
“伤敌八百,自损八千”后特朗普一改强硬到底的“硬汉”姿态,开始主动“递橄榄枝”。
其实,特朗普发起关税战的原因很简单:重新制定中美关税税率。
中国早就说过“谈,大门敞开”,如果特朗普直接跟中方联系,或者派代表进行友好协商,事情完全到不了今天的地步。
本来能直接通过谈判解决的事情,特朗普非要“不宣而战”,先“打仗”,再谈判。
他自信的认为,中国离不开美国,一旦提高税率,中国肯定会“登门求和”。
中国妥协后,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了美国手里,它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但中国知道,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得不到尊重,“认输”也从来不是我们的选项。
中国人不惹事,也不怕事,施压、威胁和讹诈,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既然特朗普执意要打,那我们就“奉陪到底”,一直打到我们完全胜利。
50场示威,500万人参加,特朗普扛不住了!4月15日,特朗普宣布对中国部分商品的关税从145%提高到245%的同时,还说了这样一番话:“球在中国那边,我们愿意跟中国达成协议,但中国需要先迈出第一步。”
特朗普把自己当成了“会哭的孩子”,就像在说“快哄哄我,我就好了。”
不过,中国没有“惯孩子”的毛病,直截了当的回复道:“不打。解铃还须系铃人,美国若想谈判、对话,就必须停止极限施压和霸凌。”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向中国“示好”,他曾在社交媒体和记者采访时,多次表达了对“中国电话”的期盼。
他甚至让白宫的工作人员,去问中国使馆“北京会不会打来电话”,得到的答案始终只有两个字:不会。
此外,特朗普宣布对“不报复美国‘对等关税’的国家”暂停实施关税90天,也是向中国“求和”的信号之一。
他似乎想告诉中国:“我的关税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快来找我谈吧。”
而中国的态度也是始终如一,想谈可以,美国必须主动低头,否则任何“明示”或“暗示”我们都不接受。
特朗普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总统“宝座”已经岌岌可危。
4月5日全美50州爆发“反川(普)大游行”,60万人走上街头,反对特朗普及其富商盟友马斯克的示威活动,在全国遍地开花,保守估计在1200场左右。
“都怪特朗普,他的行动,他的愚蠢,他的错误,让我们难以生存。美国成了一个孤立的国家”愤怒的美国民众,高呼“停手,不要胡来”的口号,抗议特朗普、马斯克进行的全面加征关税、大规模裁员等改革。
同一天,墨西哥、加拿大这两个南北邻国,也爆发了“反川游行”。
一天之内,50个州连同两个国家,一起抗议美国总统,当真是“别开生面”。
4月19日,适逢“美国独立战争250周年”纪念日,美国民众借此机会想要“二次独立”。
当天,美国爆发了全国范围内的“50501”反川大游行,超过700场抗议示威,参与人数预计达500万人。
所谓“50501”指的是50个州、50次抗议、一场社会运动。
民众指责特朗普、当局试图加征关税、肆意猛增、政策削减开支。
大家表示:“如果特朗普再不‘停手’,抗议规模只会越来越大。”
“与中国的关税对峙是不可持续的,对峙的局势很快将会降级。”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话音刚落,特朗普就出面表示:“145%的对华关税已经很高了,但不能一直那么高,不应该那么高,它会大幅下降,但不会是零。”
“铁拳砸在身上才知道疼”特朗普现在已经“吃痛”,下一步就是降低对华关税,开启与中国的关税谈判。
而《纽约时报》早已料到了此点,它在4月14日的文章中指出:“特朗普必输无疑,他的弱点早已完全暴露。”
这是因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导致股市大跌和物价飙升,严重威胁美国经济稳定,进而激起了民众的反对。
另外,华尔街和科技界富豪(如马斯克、阿克曼)已经通过内阁或公开渠道对其政策表达不满,限制了特朗普的行动自由。
这些群体是特朗普政治支持的重要来源,他需要平衡他们的利益以维持执政基础。
《纽约时报》总结道:“国内各界的批评和媒体舆论的压力,迫使特朗普最终必须要做出妥协。”
反观中国,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我们早已把这场关税战当成了经济层面的“上甘岭”。
《大西洋月刊》认为,特朗普应该清楚,如果再不妥协,中国将使出三张“王牌”。
第一,抛售美国国债。
中国大陆虽然一直在减持美债,可现在手中还握有近8000亿美元。
如果将其抛售,这对于美国经济的打击不亚于原子弹。
第二,控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通过让人民币兑美元表现疲软,可以提高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让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变得更“物美价廉”,吸引投资者。
第三,全面限制稀土出口。
中国是美国稀土的主要供应商,美国的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制导导弹或工业机器人再先进,都需要稀土元素才能生产。
在稀土领域,中国几乎处于垄断的地位:稀土矿产中,中国占几乎70%,稀土矿产的提炼,中国占90%,美国的稀土进口中,70%来自中国。
4月初,中国暂停了部分稀土出口到美国,旨在打击美国高科技企业的供应链,尤其是美国国防企业的供应链。
下一步,如果全面禁止稀土出口,那么美国科技、军工都将面临“停产”的风险。
《大西洋月刊》断言:特朗普最后肯定会妥协认输,而中国将获益颇丰。
其实,特朗普还想过拉拢盟友,一起“孤立”中国。
然而,他的“美国优先”已经把盟友得罪个遍。
何况,中国也向全球发出警告:不要为了讨好美国,而牺牲中方的利益,“与虎谋皮,最终只能是两头落空,损人不利己。”
4月22日,欧盟主席冯德莱恩率先表态:“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颠覆全球市场后,各国已准备好与欧洲可靠的贸易伙伴合作。欧盟对华政策(去风险化,而非脱钩)保持不变。”
美欧关税谈判与中欧关系无关,尽管出现了最新事态发展,但欧盟对华政策仍将“保持不变”,欧盟不会对华脱钩。
除欧盟外,日本、韩国、越南、西班牙等,也没有响应特朗普的“号召”,而是积极与中国接触,扩大合作范畴。
特朗普现在是举步维艰,除了低头认错外,似乎别无可选。
4月23日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表示:“特朗普不会在贸易协议上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
她对记者说:“特朗普总统和政府正在为与中国达成协议做准备。所有相关人员都希望看到贸易协议的达成,而且一切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