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这几年真是风风雨雨,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
2025年特朗普重回白宫后,抛出了一个条件,说是中美和解的敲门砖,可这事儿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如登天。
俄罗斯专家站出来喊话,说美国又一次看扁了中国。
中美关系这几年可以用“冷战2.0”来形容,贸易战、科技战、地缘政治摩擦,哪哪儿都绷得紧紧的。
2025年特朗普上台后,气氛更没缓和,反而火药味儿更浓了。从贸易关税到科技封锁,再到南海、台湾问题,谁也不肯低头。
经济上,中美是互相离不开的大买卖伙伴。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美国这边也靠中国货填满超市货架。可这几年,贸易战把这关系搞得七零八落。
2024年,中美贸易总额是6882亿美元,中国对美顺差3610亿美元,这数字听着不小,但跟特朗普嘴里说的“1万亿逆差”差得老远。
美国老觉得我国威胁它的老大地位,但对我国来说,我们靠自己发展到这地步,没理由被指手画脚。
和解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双方能不能找到个平衡点,别老想着你输我赢。
可现在这局面,感觉像是俩人吵架,谁也不想先服软。
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开了口,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逆差有1万亿美元,每年让美国亏得底儿掉。他放话,中国得先把这问题摆平,不然关税不取消,中美也别想握手言和。
他那意思很明白:“不解决这1万亿,啥都免谈!”
美国商务部2024年的统计显示,中美贸易顺差是3610亿美元,哪来的1万亿?再往前翻,2018年顺差4192亿美元,2019年3456亿,2020年3109亿,2021年3553亿,2022年3829亿,2023年2797亿,历史上压根没到过1万亿这高度。
中美贸易逆差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根儿在美国消费习惯和中国制造能力上。
美国人爱买便宜货,中国货正好又多又实惠,这逆差自然就有了。特朗普想让中国一夜之间把这缺口填平,要么中国少卖货,要么多买美国货。可中国凭啥听他的?
这条件与其说是和解的橄榄枝,不如说是给谈判设了个死局。美国媒体都看出来了,特朗普老觉得贸易是零和游戏,中国赚了美国就得亏,可现实是国际贸易本来就是大家互利的事儿。
他这想法,太一厢情愿了。
俄罗斯这边也插了一嘴,外交学者弗拉基米尔·扎哈罗夫直言,美国在贸易战里老低估中国。
他说了,中国面对美国的高压,压根没怂,反而硬碰硬地顶了回去。
比如关税战,美国加多少,我国就反制多少,谁也不吃亏。
扎哈罗夫还提到,这逆差其实是美国自己种的果,中国货便宜帮美国压了通胀,可美国本土制造业却越来越空,这怪不着中国。
他还分析,美国现在全球市场压力不小,北约盟友都开始嘀咕,特朗普这套单边主义玩不长。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也发文,说中国不吃美国这套霸凌,态度硬得很。
扎哈罗夫觉得,美国老拿老眼光看中国,以为还能随便捏,可中国早就不是当年的中国了。
美国这几年对华政策确实有点跟不上节奏,老觉得加点关税、搞点制裁就能让中国服软,可中国经济没垮,还越发韧性十足。
中美贸易战2018年3月开打,特朗普先对钢铝加关税,6月又对500亿中国货加25%关税。中国立马还击,瞄准美国大豆、汽车加税。
2019年战火烧得更旺,美国对2000亿中国货加关税,中国反制600亿美国货。
2020年双方签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承诺两年内多买2000亿美国货,可实际只完成了58%,协议效果稀稀拉拉。
到了2025年,贸易战又升级了。美国对华商品加10%关税,中国反加15%。美国提到20%,中国加15%。美国飙到54%,中国加34%。
美国直接上145%,中国反制125%。这关税高得离谱,中美贸易差点儿断了线。
美国关税一加,消费品价格蹭蹭涨,电子产品、衣服啥的都贵了。制造商供应链乱套,成本猛增。
农产品出口崩了,中西部农民叫苦连天。通胀加剧,股市晃荡,消费者信心也蔫了。
我国对美出口跌60%,经济增速放缓。可政府不慌,靠扩大内需、开拓欧盟和亚洲市场顶住了。
科技上,我国猛砸钱搞研发,半导体、新能源这些领域加速国产化。经济虽有压力,但硬是挺住了。
中美和解这事儿,也不是完全没希望。
气候变化、全球卫生、反恐这些大问题上,中美还能搭把手。两国在减排上有点合作,全球目标推进了不少。
经济上,中美供应链、投资关系深着呢,我国还是美国大市场,彻底翻脸谁都吃不消。
若想和解,双方得有点诚意。美国别老想着单边主义,得尊重中国的发展权。
我国也继续开放,跟国际多合作,拿出大国担当。世贸组织、联合国这些平台也能帮帮忙,坐下来好好聊。
中美关系这路不好预测,有可能继续杠下去,贸易战、科技战、地缘冲突没完没了,双方经济都得挨刀。也有可能在气候、卫生这些领域有点小合作,但核心问题上还是斗。
全面和解不太现实,除非双方真能放下架子好好谈。
多边协调倒是个路子,靠国际组织调和一下,也许能缓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