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掘密探索家
编辑|掘密探索家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耕经济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传统经济,如今的世界飞速发展,以中国为首的第三方国家正在崛起,新的格局下经济实力显得尤为重要。
粮食安全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否健康持续的发展,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有一个名叫张永平的人,亲手引进美国种子,并且推动它垄断中国的市场。
在张永平的操作下。美国的种子在中国的种植率达到了95%,然而后来袁隆平在见到张永平的时候,却喜笑颜开,接连夸了他三声好。
张永平为何要让美国种子垄断中国市场?袁隆平又为何会夸他做得好呢?
袁隆平夸张永平
2019年,张永平来到了隆平高科的会议室,见到了袁隆平,并向袁老汇报他们的葵花种植情况。张永平详细地汇报了葵花从种植到收成的详细过程。
袁老在听完张永平的汇报之后,惊讶地边比划问他葵花是不是真能长得比脸盆还大。张永平笑着回答袁老葵花不仅个个长得像脸盆一样,而且结的瓜子颗颗饱满,香得不得了。袁老听后笑逐颜开,一边连声夸赞好好好,一边鼓励张永平要带着团队继续努力再创新高。
张永平出生于葵花之乡五原,他不仅让五原瓜子打开了销路,带着乡亲们发家致富,还让五原瓜子走出国门享誉世界。但是张永平一直到年仅40才开始接触葵花种植,还让美国种子垄断了中国市场。
张永平的“向阳”路
1962年,张永平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的一户贫苦人家 ,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植葵花的,但是葵花业一直都不景气,导致张永平家的条件一直都非常艰苦。
他从小看着家里的长辈为了种好葵花常年待在乡间地头,但是一年到头的收成连维持温饱都是难题,所以他就发誓自己一定要改变家里的情况,让父母不再为整日为生计奔波忧愁。
定下目标之后的张永平不曾有过一刻懈怠,他勤奋机敏,而且非常善于思考,在学校始终是人群中的焦点。他一直记得父亲和爷爷在葵花田里告诉他的话,就连葵花都知道一直跟着太阳走,人不能连一棵不会思考的植物都不如。
从那时起,张永平就知道做人一定要有目标,不然和行尸走肉没有任何区别,他始终都坚定自己的目标,并且勇往直前。几年后他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考上了人人都艳羡的大学。
24岁的张永平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到一家硫铁矿公司工作。刚到硫铁矿的时候,他担任的是团委书记,然而没过多久,就因为能力突出被调任为研究室的科长。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就像是从自行车道一路飙到了飞机场一样,不仅速度迅猛,而且势不可挡。许多人都抓住了机会下海经商,张永平也跟很多辞职的政府机关人员一样,打算拼一把。
30岁的时候,张永平辞掉了自己的铁饭碗,家乡的人得知消息后就说张永平是个傻子,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非要去做什么生意,亏他还是高材生呢,这么多年学都白上了。
但是张永平并没有被这些话影响,他坚信自己能够闯出一番名堂。但是商场和政界完全不一样,商界是瞬息万变的,稍不留神就会被卷入风暴的中心。
历经坎坷后,张永平成为了上海永泰丰食品公司的总经理,并且在这个公司发展得非常好,也积累了不少的人脉。一直到2000年,张永平才终于回到了他的家乡五原。
五原拥有近2500年历史,不仅是一个位于黄河“几字湾”最北部的县城,又地处河套平原腹地,种植食葵花产量惊人,亿万人民每天嗑的瓜子有15%都来自五原。
如今的五原是享誉世界的葵花之乡,百姓们的热爱葵花之心随处可见,不仅有葵花主题的博物馆和广场,甚至有一座巨大的葵花雕塑,这个雕塑还被收入了吉尼斯记录之中。
人们对于葵花的爱不仅体现在建筑上,庞大的种植面积才是他们爱葵花的真实写照。一个县城,葵花的种植面积能达到全国的十分之一,足足种了120万亩的食葵花。
五原每年能够产出超5亿斤的瓜子,产量占全国的14%。这些瓜子不仅国人爱不释手,就连那些曾经没有见过瓜子的国家,只要一吃就停不下来,五原的瓜子俨然成了他们最畅销的进口零食。
虽然如今的五原瓜子畅销海内外,让五原人民过上了安定富庶的生活,但是就在四五十年前,五原还是一个萧条的贫穷县城。那是虽然已经改革开放多年,但是五原仍然非常落后。
五原虽然日照充足,但是土地的质量非常不好,不但贫瘠,还到处都是盐碱地,所以少有农作物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存活。然而就是这样的土质,恰恰适合向日葵的生长。
照理来说,五原种植食葵花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不应该摆脱不了贫困,但是当时的葵农不论怎样精心照料,种植的食葵花都是一个比一个娇气,不是生病了就是产量非常低。
葵农日复一日的花时间精力去种植食葵花,但是收成不理想,就连养家糊口都很困难,这也让种植葵花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外出打工,地也就慢慢的荒废了。
张永平回到家乡后,发现原来家家户户门口晾晒葵花的架子都少了很多,打听了一圈才知道已经没什么人愿意种植食葵花了,毕竟费时费力还不讨好,就只有一些老人还守着地不肯放弃。
张永平看在眼里,心里着急得不行,想要脱贫致富,打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他发现食葵花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问题,是因种子的质量太低,他开始想办法解决种子问题。
第一次瓜子革命
因为有在食品公司工作的经历,所以他认识不少种子专家,他带上了葵农之前留下的种子,就前往上海找到几个专家,想要知道种子有什么问题,怎样才能改善食葵花的产量。
然而经过多方打听,他发现国内目前的技术并不能解决他的问题,包括葵花种子在内,有很多的优良品种植物的种子培育技术都在都掌握在发达国家的手里,我国科研人员根本就接触不到核心技术。
也就是说,想要解决当下的难题,就只能进口国外的种子。在经过调研之后,他发现美国的种子产量高,抗性也强,就决定进口美国的种子。
然而想要获得美国种子公司的代理权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在授权之前,美国必须先考察种子在中国的发展前景,符合他们的要求才能谈接下来的合作。
为了能够弄到进口种子,改变五原的现状,让大家不再为生计发愁,张永平马不停蹄开始做调研、递材料,美国公司被张永平的态度吸引,又看到了中国巨大的市场,终于同意和张永平合作。
张永平原本以为弄到种子是最艰难的,万万没想到,这只是他漫漫征途的第一步,接下来的推广才是持久战。
葵农们看到张永平带着美国种子回来,竟然没有一个愿意种的。他们对张永平和洋种子都极不信任。葵农认为,张永平虽然是个高材生,但是种地和念书可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他一个知识分子,根本就没有什么经验,怎么能懂种地?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葵农们觉得洋种子比张永平还不靠谱,大家已经亏怕了,自己的种子尚且无法致富,更何况不了解的洋种子。起码张永平还是自己人,但是这个洋种子是个什么样没有人知道,谁都不敢当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为了解决大家的疑虑,张永平直接就带着进口种子、干粮和水住进了村长家,每天起早贪黑、挨家挨户地介绍美国种子,他一遍遍的重复这些进口种子都是经过科学家研究改良的新品种,不仅抗虫害,而且产量高。
他日复一日地推广,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塞几口馒头喝口水就又去下一家了。那段时间,张永平的嘴皮子都快磨破了,连鞋都走坏两双,但是葵农们依然不买账。
他没有放弃,为了让村民们直观地看到进口种子的优点,他就在村长家院子里撒下了葵花的种子,等待成熟的时间里,他一边照顾这些食葵花,一边继续推广种子。
他跑遍了街头巷尾,向村里所有的葵农都介绍过进口种子的优点之后,种下的食葵花也成熟了,他召集葵农,让他们看了进口种子成熟后的样子,不仅大花盘,而且瓜子颗颗饱满。
有不少葵农都动了心,但还是没有一个人愿意买进口种子。追问后张永平才终于明白,葵农们并不是不愿意种葵花,只是这进口的种子不便宜,万一种出来效果不好,那岂不是砸了饭碗。
毕竟一旦决定种葵花,就肯定要留下来,不能出去打工挣钱,买种子又花钱,一旦颗粒无收,那不就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尽管非常心动,但还是选择不买进口种子。
张永平决定破釜沉舟,将种子先免费借给葵农,等到秋天丰收之后在手种子钱。大家得知后议论纷纷,张永平又说丰收后会回收瓜子,并且回收价格还会高于市场价。
这下葵农的疑虑全部被打消,进口种子终于开始种植。秋天很快就到了,葵花田里,每一朵葵花的花盘都把花杆给压弯了,食葵花的亩产量直接从200斤增长到500斤。
葵农的收入比之前打工还翻了倍,这样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进口种子很快就普及到了五原县全县。之后国内其他的葵花种植基地也纷纷到五原来购买种子,全国种植食葵花的有95%用的都是张永平的进口种子。
就在人们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第二次瓜子革命
进口种子虽然提高了产量,但是口感却大幅度下滑,进口种子结出的瓜子不仅壳厚仁小,味道也极其寡淡,就算是这样,美国企业还在不断提高种子价格。
张永平越来越焦虑,对于美国种商的行为他已经忍无可忍了,为了解决进口瓜子出现的问题,他决心自己研发种子。但这注定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不仅需要专业的人才,更需要大量的资金。
2009年,张永平组建了葵花种子的科研团队,又创办了三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短短的三年之内他就已经投入了8000多万的资金。
张永平研发自己的种子,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家乡的经济,带领乡亲们脱贫,更重要的是要振兴民族种业,进一步创建世界向日葵中心。
他的目标在一步步实现,经过夜以继日的研发,优质食葵杂交种SH361、SH363在2012年问世,这是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食葵花种子,并且在拥有高产量和高抗性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口感。
研发团队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2015年的时候又相继推出了三瑞三号和七号。新品种在之前的基础上,克服了曾被称为葵花绝症的列当,也因这一重大突破,三瑞公司获得了向日葵列当综合防控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一等奖。
2017年,三瑞农科成功和袁隆平院士发起的高科技集团隆平高科开展合作,隆平高科控股三瑞农科后,对其进行了更加系统化和具有前瞻性的指导。
2018年,五原县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届向日葵产业发展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160位专家参加了这次论坛,大家交流了意见并且表示将竭诚合作发展葵花产业。
论坛虽然圆满结束,但是对于食葵花的研究仍然在继续,食葵花的种植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很多葵农只注重食葵花的单一品质,例如产量,或者抗虫害的能力。
土地也在连年的种植下出现了养分失衡、土质变差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年过花甲的张永平还在带领团队不断努力,他还将这个过程戏称为第三次瓜子革命。
这些年来,张永平始终坚信搞科研不能只在实验室,实践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他一边带领团队研发更加优质的品种,一边扎根在田间地头,两端双管齐下。
他一边克服技术难关,一边传授葵农科学的种植方法,除此之外还要与品牌谈合作,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葵农能够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张永平如今还在为祖国的种子事业努力,想必在不久的将来,他还会带领团队创造更多奇迹。
结尾
如今的中国葵花向阳不向“洋”,中国自主研发的葵花种子打败国外的种子享誉世界,离不开像张永平这样敢于提出问题,并且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才。
种子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根本,而农业发展又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种子产业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有自主研发新品种的能力,我们才能安心发展经济。
从前世界上的前沿技术都被发达国家垄断,尤其是像种子这样关乎民生的技术。如今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被打破,皆仰仗于无数像袁老和张永平这样为国家的粮食发展付出努力的人。
中华大地的万顷良田,因为有了自己研发的种子,源源不断地产出供亿万国民赖以生存的粮食,甚至能够大量出口。这些都得益于每一个为了种子努力奋斗是农业工作者。
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如今物质如此丰裕的生活。我们的幸福是一位有他们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保障。致敬和感谢,每一位为国家粮食而奋战的张永平和袁隆平。